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本州(日語:ほんしゅう )[1] ,也稱本州島,是日本最大的一個島嶼,位於日本列島的中部,是世界上第七大島。向北與北海道島隔津輕海峽相望,向南與四國島隔瀨戶內海相對,向西南與九州島隔關門海峽和豐後水道。

本州島

本州島從東北向西南延伸全長約1300公里,寬度在50至230公里之間,海岸線全長5,450公里,其總面積為230,500平方公里,占日本總面積的60%。本州島是大陸島,島上訖今仍有活躍火山,地震頻繁。本州島最高點是活火山富士山,高3,776米。本州島上有多條河流,其中信濃川是日本最長的河流。沿本州島的北部有山脈從東北一直延伸到西南,本州島的山區也是島上西南與東北氣候差異如此之大的原因。

本州擁有日本三大都市圈,即東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名古屋都市圈。日本的人口、著名企業和大學等,有向這三大都市圈集中的趨勢。[2] 本州島人口主要集中在關東平原上,重要城市有東京、大阪、橫濱、名古屋、京都、神戶等。其中東京是日本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本州島 外文名稱 Honshu Island
所屬地區 日本下轄地區5個地區,行政區共有1都2府以及31個縣 地理位置 36°N 138°E
面   積 227,943.05km² 人   口 103,339,272人(2005年統計)
氣候條件 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奈良古城,唐招提寺,富士山等
海岸線 5450公里(3390英里) 主要城市 東京,大阪,名古屋,橫濱,京都等
主要學府 東京大學,大阪大學,名古屋大學等 三大都市圈 東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名古屋都市圈
日文名稱 本州(平假名:ほんしゅう)  

歷史沿革

日本信史相繼經歷了彌生時代(前300—300年)、古墳時代(300—600年)、飛鳥時代(600—794年)、平安時代(794—1192年)、幕府時代(1192—1868年),以及近現代的明治、昭和、平成時代。幕府時代之前日本以本州島西部為中心,幕府時代至今以本州島東部(關東地區)為中心。

到了約公元2世紀,日本各地有100多個部落(其中有的與東漢建立了關係)。

到了公元4世紀,在本州島關西地方建立了比較大的國家,即大和國。據說最終將它們統一起來的是當今天皇家族的祖先。當時,日本國範圍僅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國。

據日本傳說的《古事記》《日本書紀》記載,約前660年日本第一任天皇——神武天皇登基。到7世紀左右的聖德太子時期,日本開始大量吸收中國文化,派遣加強中央集權,647年的「大化改新」使日本進入封建社會,而對中國文化的吸收也達到頂峰,日本先後派了13個遣唐使團,並結合中國文化發展了日本本土文化。12世紀末以後,掌握政權的公卿貴族被武家取代,日本進入幕府時期。征夷大將軍實行幕藩體制,本州島上有100多個藩國。日本相繼出現了3個幕府,即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這些幕府的統治中心都在本州島上。在16世紀日本還出現了所謂「戰國時代」的亂世。

1853年美國佩里艦隊打開日本國門,而日本的倒幕運動也由此勃興。本州島西部的長州藩是倒幕運動的急先鋒之一。推翻幕府以後,日本明治政府宣布「王政復古」,並學習西方進行資產階級改革,史稱「明治維新」。明治維新使日本躋身列強,而作為日本的中心,本州島也成為日本近代化的前驅,孕育了日本最早的工業文明。1945年,本州島西部城市廣島被美國投下原子彈,而整個日本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受到重創。

自然環境

地形地貌

本州島地形崎嶇,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上,因而多火山和地震。面積,中部為中央高地,赤石山脈有多處3000米左右的高峰,山間有一系列盆地群。富士火山帶由中部延伸到太平洋中的小笠原群島、伊豆諸島。本州北部(東北地區)有3列山脈,南北縱貫,間有盆地與平原。其中奧羽山脈長達450公里;西南部的中國山地與紀伊山脈呈東西走向,山間有眾多小盆地。近畿中部地壘山地與盆地相間。較大平原除新潟平原外均集中於太平洋沿岸,以關東平原最大,次為濃尾、大阪平原等。河網稠密。各河中上游多急流瀑布,水力資源豐富。海岸線長約1.2萬多公里,約占全國海岸線總長度40%。太平洋沿岸曲折,多海灣與半島;日本海沿岸較為平直。平原狹小,較大者為關東、濃尾、大阪平原,均位於太平洋沿岸。河網稠密、短小,較大的有利根川、信濃川、北上川等,富水力資源。森林面積約占總面積60%。

氣候環境

大部為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初夏有梅雨,秋季多颱風。大部分地區溫和濕潤,但南北、東西有明顯差異。年平均氣溫,北部的青森市為9.6℃,西南端的下關市為15.5℃,相差近6℃;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北部為-2℃左右,西南端為5.5℃;最暖月(8月)平均氣溫北部22.5℃,西南端26.7℃。年降水量北部1400毫米,西南部1700毫米。東部太平洋斜面夏季與颱風期降水最多,冬雪少,天氣晴朗;而西部日本海斜面冬季多陰雪天氣,形成深雪地帶。森林面積約占總面積 3/5。東部太平洋沿岸夏秋降水多,冬雪少,天氣晴朗,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陰雪天氣。河網稠密,河流短小,較大河流有信濃川、利根川等,各河上中游多急流瀑布,富水力資源。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稀少,僅有少量的銅、鉛、鋅、煤炭和石油等。

經濟

本州島經濟以出口加工為主的外向型經濟為主,經濟發達。

本州島工業發達,工業產值占全國88.9%(1982)。主要分布於太平洋沿岸的京濱、阪神、中京以及瀨戶內等沿太平洋工業地帶。農業中稻穀收穫量約占全國80%(1983)。大城市近郊乳酪與花卉、蔬菜等園藝業發達,茶、桑蠶與果樹栽培均居全國的前列。近海水產養殖業與遠洋漁業也很發達。

關東近畿為日本重要經濟地區。人口百萬以上的城市有東京、橫濱、大阪、名古屋、京都、神戶和川崎,因此本州島城市和人口集中,是日本國內最大的消費地。東京都與大阪間形成城市連綿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另外本州島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陸價格低。

交通

本州是全國新幹線(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等現代化交通中樞。進出口貨物海上運輸絕大部分通過本州各港口,全國17個特定重要港灣,本州占15個,本州島港口條件優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東京與大阪有兩大國際機場,與世界各大城市相聯繫。

旅遊

風景介紹

日本本州島三重縣伊勢市,一派小城風貌,步出車站,鮮見高樓大廈,夾雜還有古雅迷人的舊建築,已夠都市人感到一身舒泰。可是,若要真正感受伊勢市的古色古香,還是要在車站前乘大約十五分鐘巴士,來到伊勢神宮內宮前的參道逛逛,保證你會被深深迷倒。

由通往伊勢神宮內宮的宇治橋前面,沿區內主要河川五十鈴川川畔,便有一條長約八百米的參道,寬敞整潔的參道兩旁,儘是刻意保留的古風建築,當中既有別具一格的三角形瓦頂建築物,也有傳統的木建構屋子,營造出三百多年前江戶時代的氣息,遊人在此閒逛購物,也不自覺地變作古代人走在這特色參道上,最有趣的地方是不論銀行、郵局等現代設施,均包裝在古雅建築裡面;不過,為貫徹那古風,兩旁不曾出現甚麼潮物小店,反而可找到傳統茶屋、酒藏、藥局,甚至棋院,倒教城市人大開眼界。在此漫遊,有幾家店鋪總不能錯過,像赤福本店便有三百年歷史,賣的是伊勢地區獨創的甜點赤福餅;魚春是地道食品手信總匯,可買到伊勢海老(龍蝦)拉麵及鮑魚煎餅;布游會的漂亮和物飾品,人見人愛;至於鈴木水產的豪華壽司,龍蝦、松阪牛肉及鯛魚各一, 價格不貴,也相當有吸引力。

伊勢神宮

對不少日本人來說,游伊勢,逛古街只是餘興節目,因為主要目的還是前往被認為是一生中必要到訪一次的伊勢神宮參拜。伊勢神宮擁有如此尊崇地位,全因又稱作皇大神宮的內宮,供奉被視為日本皇室始祖的太陽神天照大神,而較接近火車站的外宮(豐受大神宮),則供奉為天照大神看管食物的豐受大神,同樣莊嚴神聖,也值得一游。

由於臨行前經常光顧殳俏博客,再加上日本寫食高手們的推薦,於是從收拾行李那一刻,我的腦袋裡就滿是三島由紀夫閃着帝王之氣的海苔包飯和川端康成充滿色情意味的魚生料理,當然也少不了吉本娜娜洋溢着邪惡童真的豬排飯……從東京到橫濱,從箱根到京都,沿路吃了個遍。

東京滿街的麵店,每家的風格各不相同,哪怕是極小的店面都不能小覷。當地的面分三種:ラーメン(拉麵),そば(蕎麥),うどん(烏冬)。拉麵類似方便麵,烏冬就是粗寬,帶韌勁的麵條,只有そば才是與中國細麵條最接近的一種口橫濱的中華街可能是中國小吃賣得最貴的地方了,一小碟豆腐都能賣到1260円,而500円一枚的王道肉包子,更是當地最熱賣的小食。在箱根的溫泉酒店,吃到了漫畫中正點的日式料理,老闆娘身着和服,為客人們分別上菜斟酒。而擺在你眼前的是十幾碟賞心悅目的精緻小菜,形狀、排列、顏色,搭配得極為考究,躺在細膩雕花的各式小碟子中,簡直不捨得將它們送入口中。當時自己感覺太過幸福,連照片都忘了拍……可惜了。

當地名茶

靜岡縣的綠茶最有名,抹茶冰激淋一樣超讚無比,而且比上海賣的「正宗」更便宜。

而到了京都,當然少不得要嘗嘗那裡的和生果子,口感細膩清爽,配上抹茶就更地道啦。當地有不少自助的燒烤店,價格適中,種類豐富。其中發現了一種從未見過的葛粉涼條,透明軟滑,加上黑蜜糖的葛切,不但香甜,而且還滑嫩可口,配着煮物的醬汁倒也別具一番風味。剛進入大阪區域,就直奔章魚小丸子的店鋪,卻在幾十種口味面前,猶豫不決。這是何等的陣勢,東京也不過是幾種口味,可見人家發源地就是這麼牛。

讓我徹底愛上大阪是因為關西機場的一碗咖喱烏冬,除了咖喱就是烏冬,簡單得讓你難以置信,可面已經不能用女和子加起來的那個字來形容,因為口感相當華麗。稍微花哨一點的配料就會把本身的精彩給掩蓋了。開始相信日本動畫裡的食物狂人真的存在……

相關視頻

1、日本本州島VLOG

2、東京位於日本本州島關東平原南端,是日本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

參考來源

  1. 本州島,コトバンク官網,2019-08-26
  2. 日本東海道城市群建設啟示錄,前線網,2019-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