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本末是一個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中華文明是一種獨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獨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中國由於其民族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與同化性而始終沒有間斷過的文化傳承,這使漢字成為世界上較少的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約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出現的甲骨文[2]被廣泛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一直發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歷史。

目錄

名詞解釋

本義指草木的根和梢,引申而為中國哲學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其一,指具有不同價值和重要性的事物,根本的、主要的事物為「本」,非根本的、次要的事物為「末」;其二,世界的本體或本原為「本」,具體的事物或現象為「末」;其三,在道家的政治哲學中,無為之治下的自然狀態為「本」,各種具體的道德、綱常為「末」。在「本末」對待的關係中,「本」具有根本性、主導性的作用和意義,「末」由「本」而生,依賴「本」而存在,但「本」的作用的發揮仍需以「末」為載體。二者既相互區別,又相互依賴。

引例1

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 (《論語·子張》) (子夏的學生,叫他們做打掃、接待、應對的工作,那是可以的,不過這只是末節罷了。而那些最根本性的學問卻沒有學習,這怎麼行呢?)

引例2

崇本以舉其末。 (王弼《老子注》) (崇尚自然無為之本以統括道德禮法之末。)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