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務平
朱務平(1898-1932) 化名朱大生、煥明、人和、大春等,安徽省濉溪縣臨渙鎮朱小樓人。1924年4 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下半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上中學時,領導徐州培心中學學生 進行反對美國傳教士的鬥爭。大革命時期,在宿縣從事農民運動的組織和領導工作,是宿縣 中共組織的創建者之一。1928年春,領導臨渙集1500名農民反對大惡霸袁三的鬥爭,並取得 勝利。8月,受中共江蘇省委派遣,籌建徐海蚌特委。不久,任特委委員兼鳳陽縣委書記。1929年,出席中共江蘇省第二次代表大會。1931年,任中共長淮特委書記。1932年10月因叛 徒出賣在蚌埠被捕,解往南京警備司令部關押。1932年11月25日,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義。
朱務平 | |
---|---|
出生 | 1898年 |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煥明 |
知名作品 |
|
目錄
進步思想
朱務平出生於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父母忠厚勤勞,希望孩子讀書成人。朱務平從小接受教育,剛正不阿,疾惡如仇。他讀私塾時,吸收了傳統文化的營養,對"水滸"英雄人物很崇拜,對地主兒子壓迫同學,敢於打抱不平。?
1919年臨渙鎮成立宿縣第二高等小學,朱務平轉入該校,得到教師指導,閱讀《新青年》、《每周評論》等進步刊物。五四革命浪潮卷到臨渙,朱務平積極響應,在臨渙、淮漢等地成立學生聯合會,舉行罷課遊行,響應北京愛國學生運動
英雄事跡
民國6 年(1917 年)朱務平入臨渙縣立第二高等小學讀書。"五四"運動爆發後,他組織和領導二高師生舉行遊行示威,聲援北京學生的反帝愛國鬥爭。
民國10 年朱務平考入南京建鄴大學附中,在中國共產黨和學校進步教師的影響下,認真閱讀馬克思主義著作和進步刊物。民國11 年初在臨渙創建進步青年組織群化團,提出"大家聯合起來,求得真知識,改造惡環境,推翻舊制度,實現真人生"的戰鬥綱領。不久即經江善夫介紹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民國12 年朱務平轉徐州培心教會中學讀書,介紹馬汝良、孫業榮等同學加入群化團,並組建了群化團組織。是年,經吳亞魯介紹轉為中共黨員。
朱務平因在培心教會中學飽嘗了奴隸式教育的滋味,認識到帝國主義文化教育侵略的嚴重危害性,他和馬汝良聯合撰寫了《美國侵略中國的兩種方式》的文章,在民國13年3 月8 日出版的《中國青年》發表,引起社會強烈反響,觸發了全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文化教育侵略的運動。他還親自組織和領導徐州培心中學學生反對教會學校的鬥爭,並撰寫了《徐州教會學校學生奮鬥的經過》一文在中共中央機關報《嚮導》上發表,號召全國教會學校學生群起反對教會學校,希望全國學生群起幫助教會學校學生反對教會學校的鬥爭。 朱務平因反對教會學校被開除。民國13 年暑假,他在家鄉創建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臨渙支部,又把分散的中國國民黨黨員組織起來,成立了宿縣區黨部。然後去上海,先後向團中央執行委員惲代英和當時擔任中國國民黨上海執行秘書的中共中央委員毛澤東作了匯報。他遵照毛澤東和惲代英的指示,按照中國國民黨中央農民部通過的農民運動決議案的規定,集中力量組建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衛軍,開展反對貪官污吏、土豪劣神和封建地主的鬥爭,組建了安徽省最早的區農會組織臨渙區農民協會。
民國14 年2 月,在國民黨宿縣第一次代表大會上朱務平被選為縣黨部執行委員。會後應吳亞魯之邀去徐州,任隴海鐵路總工會徐州分會黨團書記,先後在紀念國際婦女節和追悼孫中山逝世大會上發表演說,號召人民支持召開國民會議和繼承總理遺志,將革命進行到底。之後,回鄉奔祖母喪,應邀參加了西五鋪各界群眾追悼孫中山大會。5 月,朱務平當選為共青團徐州地委秘書。
民國14年夏,他被選為社會主義青年團徐州地委委員兼秘書,在臨煥、東三鋪、大店一帶,組織農民協會,開展反霸抗捐鬥爭。民國17年8月,他以中共江南省委特派員身份來蚌工作,旋即兼任重建的蚌埠特支書記。同年12月,在中共徐海蚌特委代表大會上,他被選為特委委員。民國18年6月,他任中共鳳陽縣委書記。民國19年,江南省委決定將徐海蚌特委分為徐州、海州和長淮三個特委,長淮特委機關設在蚌埠,朱務平任組織部長。民國20年6月,因特委書記陳履真調走,由朱務平繼任。
朱務平繼任長淮特委書記後,為宣傳革命和揭露敵人的種種醜行,繼續操辦特委機關刊物《紅旗報》。他不僅撰文,而且親自參加刻印工作。這時,蚌埠工人群眾由於不堪資本家的剝削和壓迫,多次發生自發的反抗鬥爭。為了組織領導工人鬥爭,朱務平深入到群眾中去,建立識字班、互濟會、拳術團、兄弟會等組織,把工人團結起來,堅持鬥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為了配合鄂豫皖邊區紅軍根據地的鬥爭,朱務平派人潛入駐蚌國民黨軍隊內部,並親自掌握軍運工作,吸收一批革命分子加入共產黨,建立黨支部,致使這支軍隊在"圍剿"紅軍中,有兩個連的部隊譁變。
在朱務平的領導下,蚌埠的共產黨組織不斷壯大,從原有1個特別支部10名黨員,到民國20年4月,發展到8個支部60名黨員。民國21年8月,長淮全區有580名黨員。
朱務平回徐州後,立即成立了中共徐州支部。在團徐州地委召開的全體團員大會上,通過反擊國民黨右派和發展國民黨左派的決議。會後,朱務平返回家鄉,把共青團臨渙支部改組為特別支部。8 月,隴海鐵路總工會向隴海鐵路局提出14 項要求,朱務平派人代表徐州分會參加談判。經過20 多天的交涉,鬥爭取得完全勝利。朱務平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改選了徐州分會,扭轉了徐州分會頻臨解散的危局。9 月,朱務平參與創建了中共徐州特別支部,又把臨渙和百善兩個黨小組合為中共臨渙支部。
民國14 年10 月,徐州的黨團組織劃歸中共豫陝區委和團豫陝區委領導,調朱務平到河南,負責隴海、京漢鐵路的工運和豫陝的農運工作。他的頻繁活動引起河南封建軍閥的注意,並下令搜捕。 民國15 年3 月上旬,朱務平奉命回到家鄉,並與中共南京地委取得了聯繫,決定成立中共臨渙特別支部,朱務平任書記。他還先後兼任國民黨宿縣黨部農民委員和宿縣農民協會秘書、委員長。在宿城主辦兩期農民運動訓練班,培訓了一大批農運骨幹,並在全縣鄉村普遍建立了農民協會、農民納稅委員會、農民息訟委員會、農村教育促進委員會、賑災會、度荒互助社、農民自衛軍。農協會員發展到數萬人。組織和領導農民開展了一系列反對貪官污吏、土豪劣紳和封建地主的鬥爭。特別是臨渙和百善地區的農民運動,被喻為安徽的"小廣東"和"特別區"。
8 月,朱務平按照中共江浙區委第65 和69 號通告的要求,與中共徐州獨立支部軍事委員會委員張淦清去河南,同中共豫陝區委協商聯合支援北伐軍問題。回宿後,動員全縣中共黨員、共青團員和國民黨員加緊組織農民自衛軍,策動紅槍會武裝參加北伐軍。他還親自去上海向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毛澤東、中共江浙區委和常恆芳匯報了工作進展情況。根據中共江浙區委的決定,年末組成中共宿縣地方執行委員會,朱務平任書記。
民國16 年2 月,中共江浙區委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朱務平當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中共江浙區委農民運動委員會委員和中共"五大"代表。後去蚌埠、懷遠、鳳陽、宿縣、濉溪、泗縣等地視察。4 月下旬,赴武漢參加中共"五大"會議。 8 月,中共宿縣臨委正式成立,朱務平當選為委員。11 月,宿縣臨委改為縣委,他又當選為縣委常委兼組織部部長。
民國17 年3 月,中共皖北特委派汪豪來宿縣,要求宿縣縣委組織武裝暴動,與皖北特委組織的武裝起義相配合。會後,朱務平、祝廣教去宿縣西南與渦陽、蒙城接壤的地區,組織和領導白沙等地的農民武裝舉行暴動,圍攻白沙團防局,俘獲練總陳振鐸。皖北特委領導的"四九"起義失敗後,白沙起義軍孤立無援,也被國民黨軍警鎮壓下去。
8 月,中共江蘇省委調朱務平、董畏民二人去上海,商討和研究籌建徐海特委等問題。12 月,在中共徐海蚌第一次代表大會上,他當選為特委委員,負責指導蚌埠周圍各縣黨的工作。 民國19 年3 月,中共江蘇省委決定恢復徐海蚌特委,朱務平任特委委員兼鳳陽縣委書記。7 月,兼任徐海蚌總行委鐵路職工運動委員會委員。
他在調蚌埠地區工作的時間內,中共黨員人數由36 人發展到580 人,增加了15 倍。先後下轄蚌埠市工作委員會、蚌埠鐵路工作委員會和鳳陽、壽縣、定遠、鳳台、阜陽、盱眙縣委及靈璧獨立區委、潁上區委、五河支部、泗縣的3 個支部、國民黨新編二十師特別支部等黨組織。蚌埠地區的工運、農運、兵運、青運、學運和婦運都有較大發展。先後組織過淮河碼頭、蚌埠黃包車、毛巾廠、捲菸廠、寶興麵粉廠、蚌埠鐵路、臨淮關淮上火柴公司和淮南大通煤礦等工人的政治、經濟鬥爭。組織和舉行了鳳台和盱眙縣農民的借糧鬥爭,組織和舉行了鳳台縣黃家壩、定遠縣吳圩、盱眙縣高廟、鳳陽縣亮崗和靈璧、泗縣的武裝暴動,還組建了定遠和盱眙縣游擊大隊。派中共黨員打入國民黨蚌埠市公安局和新編二十師作兵運工作,組建了共青團長淮特委、婦女運動委員會。在他的指導下,省立蚌埠第二鄉村師範、第七職業中學、淮西教會中學、江淮中學、鳳陽五中等校的學生運動也有發展。
烈士犧牲
民國21 年8 月(1932年),原中共長淮特委軍委書記劉平叛變,長淮特委及其所屬黨組織均被破壞。 1932年11月25日,一個雨後的清晨,寒風蕭瑟的南京雨花台,喪心病狂的國民黨憲兵集體屠殺中共長淮特委革命者。這次竟然有25名共產黨員和工作人員(其中邵敦山幸還,後在抗日戰爭中陣亡)倒在罪惡的槍口之下。特委書記朱務平,就是這群血濺雨花台的長淮英雄群體的擎旗人。其英雄事跡在江淮大地廣為流傳,在雨花台展廳內有其生前遺物。南京雨花台烈士陳列館展出的《頸上血》,就是他留下的珍貴宣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