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彥
朱子彥1949年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湖州。1979年考入復旦大學歷史系,1982年獲得獲得學士學位。1993年評為副教授,2000年晉職為教授。現為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秦漢史學會理事、中國明史學會理事、上海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上海政法學院兼職教授。從事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秦漢魏晉史,以及明史的教學與研究。
朱子彥 | |
---|---|
出生 |
1949年 上海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教授 |
知名作品 | 《歷史上的智者-諸葛亮》 |
目錄
個人簡介
在上海紀實頻道《文化中國》欄目主講《歷史上的智者-諸葛亮》(2007年6月)、《大話三國謀略》(2008年9月-10月);在湖北衛視主講《荊楚三國》(2010年10月);在浙江人文大學堂主講《三國人才與謀略》(2011年5月)。其學術生涯及主要成就被收入《史家是怎樣煉成的》(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版)一書。[1]
研究成果
主要學術專著:
1、《朋黨政治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獲上海市優秀圖書二等獎。
2、《中國皇帝制度》(與徐連達合著,廣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三等獎。
3、《帝國九重天--中國後宮制度變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
4、《皇權的異化:垂簾聽政制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5、《走下聖壇的諸葛亮--三國史新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6、《多維視角下的皇權政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漢魏禪代與三國政治 漢魏禪代與三國政治
7、《朱子彥論三國謀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8、《多維視野的大明帝國》(黃山書社2009年)。
9、《君臨天下的女主》(百花文藝出版社2012年版)。
10、《漢魏禪代與三國政治》(東方出版中心2013年版)。
注:《社會科學戰線》2013年第2期專版刊載"朱子彥著作系列"。
主編:
1、《秦漢文化和華夏傳統》(學林出版社1993年)。
2、《慎思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3、《中華文化讀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發表學術論文:
1、《鄱陽湖之戰》,《航海》1982年第2期。
2、《鐵券制略論》,《學術月刊》1983年第1期。
3、《流傳千年的錢氏鐵契》,《文物天地》1983年第3期。
4、《元代的南北海運》,《上海海運學院學報》1983年第4期。
5、《三國時期的造船業》,《復旦大學學報》1984年第3期。
6、《明代仁宣之治述論》,《史學集刊》1985年第3期。
7、《胡藍之獄辨析》,《學術月刊》1986年第7期,中國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明清史》1986年。
8、《明代的廷杖制》,《歷史教學問題》1987年第3期。
9、《太平經與黃巾起義無關》,《上海大學學報》1987年第4期。
10、《論司馬昭》,《史林》1987年第4期。
11、《曹操用人政策再評價》,《人文雜誌》1987年第5期。
12、《鐵券制與中國封建社會》,《社會科學》1987年第5期。
13、《明清時期烏青鎮的經濟文化與社會風尚》,《學術月刊》1988年第12期,中國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明清史》1989年。
14、《論永樂帝遷都北京》,《上海大學學報》1989年第1期。
15、《論襄樊之役與關羽失荊州》,《軍事歷史研究》1989年第3期。
16、《從鐵券制鐵榜文看明太祖和功臣的矛盾》,《上海大學學報》1989年第5期。
17、《論明孝宗與弘治中興》,《求是學刊》1989年第5期。
18、《略論中國封建社會朋黨》,《學術月刊》1991年第1期。
19、《漢代的選官制度與朋黨勢力的形成》,《上海大學學報》1992年第2期,中國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先秦秦漢史》1992年第6期。
20、《秦漢思想文化和華夏民族傳統國際學術討論會述要》, 《中國史研究動態》1992年第6期。
21、《論三國時期的荊襄之戰》,《上海大學學報》1993年第1期,中國人大報刊複印資料《魏晉南北朝隋唐史》1993年第4期。
22、《明清時期寶山地區市鎮結構探索》,《史林》1993年第1期。
23、《中國封建社會后妃制度初探》,《學術月刊》1993年第11期。
24、《中國封建王朝衰亡原因新探》,《社會科學戰線》1993年第5期,《新華文摘》1993年第12期摘錄。
25、《諸子學的形成與華夏傳統文化》,載於《秦漢文化與華夏傳統》,學林出版社1993年9月。
26、《略論中國封建社會的后妃干政》,《上海大學學報》1994年第1期。
27、《論明初朱元璋和功臣的關係》,《史學集刊》1994年第2期。
28、《論明代江南農業與商品經濟》,《文史哲》1994年第5期,中國人大報刊複印資料《經濟史》1995年。
29、《明代火器的發展、運用以及軍事領域的變革》,《學術月刊》1995年第5期。
30、《論中國封建社會的宦官干政》,《上海大學學報》1995年第6期。
31、《論明代內閣與黨爭》,《社會科學戰線》1996年第1期,中國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明清史》1996年第3期。
32、《漢代外戚集團的形成與擅權》,《歷史教學問題》1996年第4期。
33、《中國歷代外戚封爵食祿制度述論》,《史林》1996年第4期。
34、《三國後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司馬昭》,《孝感師專學報》1996年第4期,中國人大報刊複印資料《魏晉南北朝隋唐史》1997年第3期。
35、《略論中國皇后制度》,《上海大學學報》1997年第4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1997年第6期。
36、《垂簾聽政制度述論》,《學術月刊》1998年第2期,《新華文摘》1998年第5期摘錄全文。
37、《論觀音變性與儒釋文化的融合》,《上海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
38、《秦漢後宮制度述論》,《學術月刊》2000年第6期。
39、《宋代垂簾聽政制度述論》,《學術月刊》2001年第8期。
40、《略論隋煬帝的歷史功績》,《上海大學學報》2001年第4期。
41、《黃巢起義軍南征辨析》,《軍事歷史研究》2001年第3期。
42、《論東漢末年汝南郡的月旦評》,《學術月刊》2002年第9期。
43、《曹魏政權內兩大政治集團的產生與黨爭》,《上海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
44、《論東晉王朝桓氏家族與西軍關係》,《學術月刊》2003年第8期。
45、《論明代採選制度與宮人命運》,《史林》2003年第3期。
46、《論先秦秦漢社會的兩重君主觀》,《史學月刊》2004年第2期。
47、《三國時期航海與造船》,《歷史教學問題》2003年第6期。
48、《諸葛亮擇主與拜相再認識》,《東嶽論叢》2004年第5期。
49、《諸葛亮從政心理與丞相之路》,《史學集刊》2004年第4期,《光明日報》2004.12.24摘錄。
50、《諸葛亮忠於蜀漢說再認識》,《文史哲》2004年第5期。
51、《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質疑》,《上海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
52、《二談諸葛亮借刀殺關羽》,《探索與爭鳴》2005年第4期。
53、《三論蜀假吳人之手殺關羽》,《探索與爭鳴》2005年第8期。
54、《九錫制度與易代鼎革》,《文史哲》2005年第6期,《新華文摘》2006年第3期摘錄。
55、《為蜀漢名將魏延正名》,《探索與爭鳴》2006年第6期。
56、《論明代鐵券制度》,《史林》2006年第5期,中國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明清史》2006年第12期。
57、《論明代鐵券制度與皇權政治》,《東嶽論叢》2006年第6期。
58、《鐵券制度與皇權政治》,《學術月刊》2006年第7期。
59、《從夏口戰略地位論曹操赤壁之戰失敗的原因》,《許昌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
60、《九錫制度與漢魏禪代》,《人文雜誌》2007年第1期。
61、《明萬曆朝經筵制度述論》, 《社會科學戰線》2007年第2期,中國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明清史》2007年第6期。
62、《論呂布》,《歷史教學問題》2007年第3期。
63、《諸葛亮接班人與蜀漢政權存亡》,《探索與爭鳴》2007年第10期。
64、《論漢魏之際羌胡化的涼州軍事集團》,《軍事歷史研究》2007年第3期。
65、《論陸遜》,《史學月刊》2007年第7期。
66、《論三國時期交州戰略地位與攻守形勢》,《上海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67、《清代後宮制度述論》,《文化學刊》2008年第2期。
68、《明季軍事失敗原因新論》,《探索與爭鳴》2008年第7期。
69、《三國謀略之我見》,《文匯報》2008年12月20日。
70、《論左良玉起兵"清君側"》,《社會科學戰線》2009年第7期。
71、《論復社與晚明科舉》,《社會科學》2009年第3期,中國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明清史》2009年第7期。
72、《孟達敗亡之因--蜀漢政權內部的集團鬥爭》,《探索與爭鳴》2009年第11期。
73、《論明代后妃制度與宮人命運》,《故宮學刊》2009年第5期。
74、《曹操並非夏侯氏後裔》,《文匯報》2010年2月5日。
75、《現存曹氏族譜與曹操後裔無關》,《文匯報》2010年3月19日。
76、《存世曹氏族譜與曹操後裔無關--與復旦"曹操墓人類基因調查的歷史學研究"課題組商榷》,《上海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0年第4期摘錄。
77、《明代宮殉制度探究》,《歷史教學問題》2010年第3期,中國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明清史》2010年第6期。
78、《漢魏之際徐州的戰略地位與歸屬》,《史林》2010年第3期。
79、《三國人口辨析》,《社會科學輯刊》2010年第4期,中國人大報刊複印資料《經濟史》2010年第6期。
80、《走下聖壇的諸葛亮》,《文匯讀書周報》2010年10月29日。
81、《論明代中期的科舉改革--以嘉靖朝為中心》,《探索與爭鳴》2010年第12期。
82、《曹魏代漢後的正統化運作--兼論漢魏禪代對蜀漢立國和三分歸晉的影響》,《中國史研究》2011年第1期。
83、《論東漢黨錮的緣起與黨人失敗原因》,《史學集刊》2012年第2期,中國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先秦、秦漢史》2012年第4期。
84、《松江府在明代的經濟地位--兼論上海地區的近代化轉型》,《江南大學學報》2012年第3期。
85、《曹魏代漢前的政治運作》,《史林》2012年第5期。
86、《蜀漢失荊州再認識》,《探索與爭鳴》2012年第12期。
87、《從五斗米道、少年、遊俠看三張的政治分野》,《社會科學輯刊》2013年第2期。《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7月22日文摘版摘錄。
88、《秦漢社會方技--醫藥學探析--兼論司馬遷為扁鵲倉公立傳的歷史意義》,《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3年第4期。
89、《孫吳的地域集團與立嗣之爭》,《社會科學戰線》2013年第7期。
90、《后妃與萬曆朝政》,載於《明史學家說明史》(雲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91、《明朝宮廷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中國圖書評論》2013年第8期。
92、《新時期三國史研究若干問題述評》,《探索與爭鳴》2013年第11期。
93、《DNA難破解曹操身世之謎》,《東方早報》「上海書評」版,2013年12月8日。
94、《曹操身世與曹氏譜牒考述——兼與復旦歷史與人類學聯合課題組再商榷》,《人文雜誌》2014年第4期。
95、《論陳霸先的功業與歷史地位》,《歷史教學問題》2014年第5期。
96、《論明代的監察制度》,《探索與爭鳴》2015年第4期。
97、《禪代與禪讓》,《東方早報》,「上海書評」版,2015年6月7日,《中國社會科學網》轉載。
98、《女主臨朝與「女禍」論辨析》,《國學論譚》,文匯出版社,2015年版。
99、《晉武帝與西晉王朝的黨爭》,《中華國學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100、《漢晉之際質任現象綜論》,《歷史研究》2015年第6期。
文化中國
2007年在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文化中國》欄目主講《走下聖壇的諸葛亮》,2008年在該頻道主講《大話三國謀略》。 朱子彥在文化中國 朱子彥在文化中國 《歷史上的智者諸葛亮》,《大話三國謀略》三國歷史從頭至尾不足百年,但在中華文明史上卻耀眼奪目,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愛國名臣文天祥曾經慨嘆:"一部十七史從何說起。"的確如文氏所言,朝代興廢,帝王相踵,悠悠數千載,一時令人無從置喙,但三國史卻是人們常談常新、永不衰竭的話題。為何三國史最受國人青睞呢?這是因為三國時期人才輩出、群星燦爛。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蓋當時多英雄,武勇智術,瑰偉動人。"在這個龍爭虎鬥的時代里,集中了一大批文韜武略、足智多謀的傑出人才,他們在歷史舞台上演出了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分歸一等一幕幕波瀾壯闊、驚心動魄的歷史劇。
視頻
朱子彥、今波_大話三國謀略2
參考來源
- ↑ http://cul.qq.com/a/20170703/038429.htm 朱子彥:三國史研究有哪些不足和可開拓之處來自騰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