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山石刻
位於河北邯鄲市永年區西邯鄲市朱山植物園內,已有2300多年歷史,是河北最早的西漢石刻之一,被譽為「中華摩崖石刻鼻祖」。石刻內容記載了漢高祖劉邦之孫趙王遂與群臣在朱山飲酒應對的情景。 2013年5月3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號7-1498-4-001)。該國寶遺蹟已由北京宏大華遠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對其進行保護性開發 ,並以之為主題建設為朱山植物園。[1]
目錄
外形
「漢朱山群臣上酬石刻」簡稱「朱山石刻」,鐫刻於永年區吳莊村北朱山頂上的一塊天然石面上,和山體相連,是西漢文帝後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候國趙國大臣為趙王祝壽時所刻。
石刻長1.5米,寬0.52米,為長條狀摩崖石刻,刻字崖面依山傾斜,石刻石面向西,上鐫刻「趙廿二年八月丙寅群臣上酬此石北」1行15個小篆體大字,文字長1.2米,寬0.08米。
西漢刻石傳世本稀,又以此石為最早。且其字體渾樸古拙,篆書中兼有隸法,堪稱秦漢之際篆隸過渡時期的書法代表作品。亦有個別專家認為此石之「趙」系公元4世紀之「後趙」,或系戰國時期之「趙國」。
這一石刻最早在清朝道光年間被時任廣平府知府的楊兆璜發現並將之公諸於世,其拓片先後被英國、法國、日本等多家博物館所珍藏,並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着海內外眾多書法家和考古學家來此考查研究。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拓本
西漢群臣上壽刻石清拓本文物,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群臣上壽刻石》,墨拓整紙本,已裱立軸。本幅縱26厘米,橫26厘米。篆書1行15字:「趙廿二年八月丙寅群臣上酬此石北」。原石為清道光年間楊兆璜在當時的直隸廣平府永年縣(今河北永年縣)西60里婁山訪得,故又名「趙婁山刻石」。拓本罕傳。似此本淡墨初拓、字口肥潤、筆畫清晰者更為少見。
此拓本幅內有趙之謙小楷一跋。右側裱邊鑲沈樹鏞題簽一、吳廣霈跋三則。左側裱邊鑲俞樾考論此石年代的手札二封(三頁)、吳廣霈跋一則(二頁)。鑑藏印記有:「沈氏金石」、「均初藏寶」、「積川胡澍、川沙沈樹鏞、仁和魏錫曾、會稽趙之謙同時審定印」、「武林韓小亭氏審定金石文字」、「盱眙吳同遠公望父審定金石書畫印記」、「當湖朱善旂建卿父珍藏」等。
藏友拓本-「群臣上醻刻石」
「群臣上醻刻石」為西漢早期為數不多的石刻文字,其歷史價值和書法價值都不容輕視。我對該刻石的拓片,早已垂涎。數月前,知河北海棠花館主人王文彥兄有餘存,短信求之,約半個月前,王兄寄來一紙墨拓,今日又得朱拓,更是歡喜!
群臣上醻刻石,長約130cm,寬約25cm,篆書一行十五字,釋文曰「趙廿二年八月丙寅群臣上醻此石北」。醻與酬同義,長時間飲酒的意思。此石刻文字記錄的是西漢趙國群臣為其王劉遂祝壽時盡興飲酒於此刻石背面。趙廿二年八月丙寅,專家考即漢文帝劉恆後元六年(前158年),(也有專家認為此石之「趙」系戰國時期之「趙國」,或公元4世紀之「後趙」)。字體古拙渾樸,篆書中兼有隸法,較為典型體現秦漢之際篆隸過渡時期的書法風格,因而顯得彌足珍貴。
原石在今河北省永年縣西吳莊村北朱山之巔。據稱,朱山在古時名為「豬山」。該刻石早在唐宋時期已被發現,距刻石不遠處有唐人題記,字跡漫漶,隱約可辨識:「監軍判官濟陰鬱久閭明達,侍御史魯國郗士美,洺州刺史范陽盧頊,冀處士盧葉夢,監察御史劉荊海,邢州別將楊審言,□□縣尉李嘉同登。大唐貞元十四年九月廿八日」。清道光年間楊兆璜復訪得,併名為「趙婁山刻石」。然舊拓罕見,曾於網間偶見清拓本,紙質泛黃,墨色沉鬱,周邊題跋無數。該石刻已列河北省重點文物加以保護(註:2015年升級為國家重點文物)。 之前從海棠花館獲得河北邯鄲武安市老安莊「趙國易陽南界」刻石拓片,與「群臣上醻」當屬同期。
著錄
有關此石的著錄主要有:清趙之謙《補寰宇訪碑錄》、沈西雝《交翠軒筆記》、張德容《二銘草堂金石聚》、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楊守敬《激素飛清閣評碑記》,現代張彥生《善本碑帖錄》、沙孟海《中國書法史圖錄》等。
誤名由來
豬山刻石雖然在豬山之巔特立了二千多年,但在清代道光年間(1821—1850年)被發現並公諸於世以前,歷代金石碑帖論著及文史典籍中均未見其著錄。
最早著錄此石的,是道光年間大名知府沈濤及其《交翠軒筆記》。沈濤對豬山刻石的發現、研究有開山之功。一是最早對豬山刻石進行了著錄。《交翠軒筆記》卷一載:「永年縣西六十里婁山,一名狗山。旁有小阜,俗名豬山,有摩崖石刻隸字一行云:『趙廿二年八月丙寅群臣上醻此石北』」。二是研究並提出了「後趙石虎建武六年」說:「以《晉書》考之,知為石虎時所刻。」 三是明確記載他是親臨過刻石現場的人:「《廣平府志》:此山有唐太宗碑跡。余求之不可得,轉獲石趙時刻石。乞漿得酒,亦自快意。」
沈濤,嘉慶十五年(1810年)舉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任大名知府,十八年(1838年)任廣平知府至二十二年離任,二十三年又復任至二十六年再次離任。《交翠軒筆記》雖初刊於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但從作者自敘和湯璥後序可知作於道光十六年(1836年),整理完成於道光十八年(1838年)。
需要指出的是,「旁有小阜,俗名豬山」這句話,在《畿輔通志》、《廣平府志》和《魯迅輯校石刻手稿》等抄錄時,不知何故都不見了,造成了此後許多著述對此刻石所在位置的誤傳,並影響了對刻石的正確命名。
開發保護
永年於2015年已經藉助社會力量啟動朱山石刻遺址保護開發工程,計劃總投資5億元,由北京宏大華遠投資有限公司與當地發展改革局攜手合作,注資組建河北金朱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對朱山石刻及其周邊包括朱山、婁山(當地百姓俗稱豬山和狗山)等2000餘畝天然生態進行深度開發,景區命名為邯鄲市朱山石刻文化園。
建設中的景區,主要由森林童話主題景區、浪漫花海主題景區及戶外親子活動體驗區三大景區組成,建設兒童遊樂園、花田、山澗溪谷、無公害果蔬種植區、垂釣區、人工湖畔等,尤其是橫跨兩山之間的玻璃吊橋,為全國第三座玻璃吊橋,跨度達220米,為華北僅有。 建成後的邯鄲市朱山石刻文化園,院內引進種植林木、果木與花草達上千品類,林蔭中不經意間會偶遇摩崖石刻,集綠化與休閒一體,匯滄桑與平和於一身,屆時將重現朱山石刻兩千年前的歷史風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