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淞
朱志淞(1910—1989),林業專家。長期從事林業科學技術和林業教育工作,參加創建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所,並從事國內外優良速生用材樹種的引種馴化試驗,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濕地松無性系初級種子園。他選育的良種,在廣東省大面積推廣,成績卓著。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朱志淞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
出生地 廣東新會
出生日期 1910
逝世日期
1989
主要成就 試驗與推廣馬尾松直播造林 創建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所
代表作品 《加勒比松》
性別 男
中國第一個濕地松無性系種子園的創建者
朱志淞,廣東省新會縣人,1910年6月14日生於廣州市。在青少年時期,跟隨其父母在新加坡生活、讀小學,後到香港讀中學。1929年到廣州中山大學預科學習,1931年轉入農學院森林系,專攻林業。不料,在大學二年級時,其父經商破產,斷了家庭的生活供給。他靠自己教書、寫稿來維持生活,繼續學習。1935年7月畢業,獲學士學位。
大學畢業後,朱志淞曾任香港農殖訓練所農場主任、廣東省農林局北區林業區主任、中山大學農學院助教、副教授等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廣東省農林廳、林業局(後改為林業廳)科長、副總工程師,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副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1985年任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所顧問。朱志淞是國家科委林業專業組成員,國際林學會聯合會會員,國際生態學會常委,中國林學會第四、五屆理事,廣東省林學會第三屆副理事長,廣東省第五屆人大常委會委員。朱志淞是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所籌建負責人之一,他主持建立了全國第一個面積最大的濕地松無性系初級種子園,並在指導德慶縣水土流失地區植樹造林和湛江沿海沙地營造木麻黃防護林帶,以及廣東省直播馬尾松和濕地松大面積造林技術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
朱志淞在50多年的林業生涯中,從事科學研究工作30餘年,成績卓著。50年代,他主持的"木麻黃海防林帶的營造技術"成果,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60年代,他主持的"濕地松種子園營造技術的研究"及"引種馴化和推廣15種優良速生用材樹種"成果,獲1979年廣東省科學大會獎;70年代,他主持的"濕地松人工林的綜合栽培技術"和"台山濕地松種子園高產綜合管理技術的研究"兩項成果,獲1984年廣東省林業廳科技成果一等獎。他主編的《海南主要經濟樹木》一書,1979年獲廣東省科學大會獎;他和丁衍疇、王觀明編著的《加勒比松》一書,獲1988年廣東省林業廳科技成果二等獎。1985年獲中國林學會頒發的從事林業工作五十年榮譽證書。此外,他還翻譯和編輯《國外松》、《桉樹》等科普小冊子26種。到了晚年他帶病堅持主持《濕地松》一書的編寫工作。
試驗與推廣馬尾松直播造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廣東省宜林荒山荒地面積806萬公頃,水土流失面積100萬公頃,採取什麼方法加快荒山、崩山的綠化速度呢?1950年,朱志淞根據馬尾松耐瘠薄、耐乾旱的特性,提出採用先鋒樹種馬尾松直播造林綠化荒山的主張,並親自在廣州市郊等地設立試驗點,開展馬尾松直播造林試驗,獲得成功,為後來廣東全省大面積推廣馬尾松直播造林提供了科學依據。1951年,朱志淞深入到廣東德慶縣馬圩等地設立崩山治理試驗站,並親自負責技術指導,開展了植樹造林控制水土流失的研究,為崩山造林提供了多快好省的方法。其要點是:(1)馬尾松直播造林,治理水土流失;(2)在崩山口實行"崩口台階化,台階上造林綠化";(3)"造林綠化與谷坊攔沙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進一步治理水土流失。在各級黨政領導和廣大群眾的支持下,他積極推廣馬圩的治理水土流失的經驗,奮戰30多年,使原有崩崗2萬多處、土壤侵蝕極為嚴重的德慶縣,水土流失面積的89%得到治理,森林面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5.3萬公頃發展到1989年的12.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64.5%,不少鄉鎮出現了青山常在,松脂長流,水土保持,農田穩產,五業發展的局面。
朱志淞先生主要論著
1 朱志淞.海南主要經濟樹木.北京:農業出版社,1964.
2 朱志淞.南中國的綠色長城美國《林業》雜誌,1981,87(5).
3 朱志淞.加勒比松.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