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朱永(1433年-1496年),字景昌,河南夏邑人。明朝中期重要將領,撫寧伯朱謙之子。

朱永

明朝太師
籍貫 河南夏邑
諡號 武毅
出生 1429年)
逝世 1496年2月23日
配偶 孫氏、張氏
親屬 (父)朱謙
(子)朱暉、朱暟、朱暌、朱昉、朱旼

朱永早年隨父征戰,曾拜見獲釋歸來的明英宗。景泰二年(1451年),襲封撫寧伯。奪門之變後,朱永分領宣威營禁軍。其後統領三千營,兼領神機營。明憲宗繼位後,改督團營。成化元年(1465年),率軍討平第一次荊襄流民起義,論功進侯爵。毛里孩犯邊,朱永佩將軍印,率軍抵禦。成化六年(1470年),再討阿羅出,獲勝,論功予世侯。成化十五年(1479年),拜靖虜將軍東征。班師後,進爵保國公。延綏告警,朱永再為將軍,與王越、汪直分兵出塞,無功而返。成化十七年(1481年),再與汪直等出兵大同,抵禦亦思馬,獲得首功,賜襲世公。成化十九年(1483年),率軍抵禦蒙古小王子,獲勝。累加至太師

弘治九年(1496年),朱永去世 ,年六十四。追封宣平王,諡號"武毅"。朱永治軍嚴肅,征伐所及之處,多有奏功。前後八次獲佩將軍印,在內總管十二團營兼掌都督府事,諸勛戚均無與之相比。

目錄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朱永生於明宣宗宣德四年(1429年)十一月 ,為宣府總兵官朱謙之子。他外貌偉岸,頗有威嚴,早年隨父征戰於宣府。"土木之變"後,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鎮獲釋歸來,路過宣府,朱謙率朱永拜見。

景泰二年(1451年)八月,朱永襲封撫寧伯,獲賜世券。

統領諸營

景泰七年(1457年),奪門之變發生,朱祁鎮復位。他召見朱永,問:"是見朕宣府者耶?"朱永頓首道謝,即日分領宣威營禁軍。

天順四年(1460年),宣府告警,朱永率領京軍巡邊。

天順七年(1463年),統領三千營,後兼神機營。

天順八年(1464年),明憲宗朱見深即位,朱永改都督團營,仍然兼領三千營。

出師荊襄

成化元年(1465年),第一次荊襄流民起義爆發,朱永與尚書白圭受命征討。朱永進軍南漳,擊敗叛軍,斬首九百餘級。朱永因病留駐南漳,而白圭繼續率軍進討。病癒後,朱永率軍與白圭會師,途中擊敗叛軍餘黨,俘斬數百人。同年秋,朱永相繼討平叛亂的石龍馮喜等人。之後論功,進封撫寧侯。

北御蒙古

成化三年(1467年),蒙古太師毛里孩犯邊,命朱永佩大將軍印,率京軍支援大同總兵、彰武伯楊信。適逢毛里孩再次上書請求入貢,朱永遂班師。

成化六年(1470年),朱永再被拜為將軍,偕都御史王越,都督劉玉劉聚往延綏討阿羅出,獲勝。論功,允許子孫世襲侯爵。

成化十四年(1478年),加封太子太保。

東征女真

成化十五年(1479年)冬十月,憲宗拜朱永為靖虜將軍,充任總兵官,由太監汪直監督軍務,東征叛服無常的建州女真,又命朝鮮成宗李娎一同出兵,以夾擊女真。

朱永分兵五路,自撫順關行軍,擊破建州女真部,此役"擒斬六百九十五級,俘獲四百八十六人,破四百五十餘寨,獲牛馬千餘,盔甲軍器無算"。

班師後,朱永憑功進爵保國公,食祿二千石,子孫允許世襲公爵。

位望尊崇

成化十六年(1480年)正月,延綏告警,朱永被拜為平虜將軍,由汪直監軍,王越提督軍務。二月,朱永等自大同出兵,王越說服汪直奏請朱永率大軍從南路走,自己與汪直盡調精兵兩萬餘人出塞,突襲威寧海(今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黃旗海),大破蒙古軍,斬首四百三十七級,取得大捷。而朱永一部則毫無所獲,無功而返。 許久後,進官太子太傅。

成化十七年(1481年)二月,蒙古亦思馬因(又稱伊斯滿)太師從海東山等地入明境剽掠,朱永再次與王越、汪直出大同,於黑石崖追敗蒙古,生擒十人,斬首一百十三級人,獲馬七百二十九匹、器械六千二百餘件。在此戰中,朱永擒斬蒙古虎答知院等人,立下首功。明軍回師後,憲宗錄功,允許朱永的子孫世襲公爵,並賜其誥券。

成化十九年(1483年),蒙古達延汗入邊界,宣府、大同告急,朱永為鎮朔大將軍,中官蔡新監軍,督諸將周玉李璵等,獲勝。回朝班師後,仍督團營。 有人曾投匿名信,稱朱永圖謀不軌。朱永聞言,上疏請求解兵權,憲宗不許。同年冬,憲宗手敕加朱永為太傅、太子太師。

弘治二年(1489年)三月,明孝宗命朱永掌後軍都督府事。

弘治四年(1491年),朱永負責監修太廟,完工後,晉升太師。

歿而贈王

弘治九年(1496年)二月戊午日(2月23日),朱永去世 ,享年六十八(一作六十四)歲 。孝宗為其輟朝一日,追封宣平王,按例賜祭葬。最初賜諡"武襄",但朱永家屬以與朱謙同諡為由推辭,遂改諡為"武毅"(《明史·功臣表》作"武莊")。

主要成就

朱永早年隨父征戰。成化元年(1465年),率軍討平第一次荊襄流民起義 。成化三年(1467年),毛里孩犯邊,奉命抵禦。成化六年(1470年),阿羅出犯邊,出擊獲勝 。成化十五年(1479年),東征建州女真,斬俘一千餘人。成化十七年(1481年),於黑石崖追敗亦思馬因,斬首一百餘級,獲得首功。成化十九年(1483年),率軍抵禦蒙古達延汗,獲勝 。

人物評價

總評

朱永治軍嚴肅,外出征戰,屢次告捷。前後八次獲佩將軍印,在內總管十二團營兼掌都督府事,位列侯勛均名無與之相比。

歷代評論

陳璧:保國公朱永奸貪久著,襄城伯李瑾謀勇無聞,而付以大將之權;左都督范瑾屢戰屢北,失機壞事,而昏夜乞哀,營求復用。斯三人者,身既不正,何以帥人。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引)

李東陽:……威望着聞。前後八佩印,征荊襄、延綏、建州諸賊……。 (《明故太保保國公墓志銘》)

徐溥:①王素孝……器宇宏深,言笑不苟,內蘊莫窺其際,而蒞政行法一以嚴。揚歷既久,威望益隆,內外皆倚為重,庶幾古名將風。用能樹功進爵,保身完名,壽考令終,追封大國,終膺美諡,賢子孫引不替,殆世所僅見者也。 (《保國朱公追封宣平王諡武毅神道碑銘》)②朱有伯爵,肇自撫寧。惟王之才,克肖克承。內握戎機,外總軍旅。運謀奮力,莫我敢侮。著功效績,餘四十年。人曰王才,帝曰汝賢。由侯陟公,位極五等。載加公孤,秩位殊夐。錫之誥劵,誓以山河。公子公孫,其永實多。宣平有封,武毅有諡。 (《保國朱公追封宣平王諡武毅神道碑銘》)

劉健:永器宇弘深,治軍嚴肅,人莫敢不用命。故征伐四出,多以捷聞。但其功亦有矯飾為之者。 (《明孝宗實錄》)

王世貞:①張定興輔(張輔)之三下南交、朱宣平永之八佩將印,皆位太師、握環衛,為心膂牙爪,而不得從(祀)。 (《從祀策》)②永為將能持重,其馭軍亦嚴整有法。然未嘗有揭社橫草之績,而遭世承平,為國虎臣者,垂四十年,位台爵上公。所共事者敗而擿誅不及,歿而贈王,子孫徹侯,世世勿絕。是遵何德哉?嗟乎!開國之視靖難,其巨小,尚不可同年而語,以視宣平,何霄壤也。士大夫不能睹久遠,往往駭新建、寧遠而忽宣平輩,良可唾矣! (《弇州續稿》)③李文達之讓王忠肅,朱撫寧之讓郭定襄,其猶知有國乎。 (《弇州四部稿》)

陳仁錫:(朱)永與其婦弟,英國公張懋俱為太師,懋領經筵監修國史,所典司多文事,而永總六師,於勛臣肺腑無二,朝有大禮,歲時迭為班首,時人榮之。 (《皇明世法錄》)

談遷:宣平屢在行間,告廟宣捷,儋爵土上公,非不偉也。究其實,曾不足以當王威寧(王越)之十一。幸世承平,小有俘斬,佐以脂韋夤附之力,福享倍厚。太史公稱"霍去病天幸",以予觀於宣平,真其人矣。 (《國榷》)

查繼佐:①保國之贈宣平,即遠不逮六王。其於東平、定興等,猶望塵隔鞭弭百尺也。 (《罪惟錄》)②(仇)鸞有恃口給,凡八佩將軍印,明朱永與鸞兩人耳。 (《罪惟錄》)

谷應泰:憲宗時,楊琚請建一十三城堡,七十四墩台。李文達(李賢)又以中(闕)力贊。乃三帥(朱永、趙輔、劉聚)授劍,或輿疾征還,或遷延不出。 (《明史紀事本末》)

張廷玉:朱謙勇略不及郭登,登乃無後,而謙子永,進爵上公,子孫世侯勿絕。 (《明史》)

軼事典故

朱永兼領三千營時,曾向朝廷舉薦被閒置已久的定襄伯郭登,請將其召回京師。有人勸朱永說:"郭定襄確實是久經戰陣的老將。但你已經統領京軍多年,能甘心在他之下嗎?"朱永說:"我只知道管理天子的軍隊需要人才而已,哪裡知道在他之下這件事!"朱永因此漸得人心,大家都認為他有春秋時期范燮(範文子)父子的風範。

史料記載

《保國朱公追封宣平王諡武毅神道碑銘》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一百九》

《弇州續稿·卷八十三·定興宣平二王世家》

《西園見聞錄·卷六十四》

《皇明世法錄·卷八十五》

《明史·卷一百七十三·列傳第六十一》

後世紀念

朱永墓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春光鄉四方台村,當地人俗稱朱家墳。文革時,朱家墳被毀,在被毀的磚室墓中有銅器、瓷器等,當時即被毀,不知去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