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馬斯內( Jules Émile Frédéric Massenet,1842年5月12日]]- 1912年8月13日)一個鐵匠的兒子,生於盧瓦爾省附近的小城鎮。

他的音樂因其抒情而受到讚譽,淫蕩,偶爾的感傷和戲劇的貼切感。是當時最受人尊敬的法國作曲家之一,也是學院成員和音樂學院的作曲教授

目錄

生平

他從小就顯露出音樂上的天賦,11歲時,馬斯奈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在隨後就讀組成著名歌劇作曲家下安布羅斯·托馬斯

1863年,他憑藉自己的合唱曲David Rizzio贏得了羅馬大獎 。

1867年創作歌劇《大姑姑》(La Grand'Tante),他開始從事歌劇和附帶音樂的創作。

他的24部歌劇具有優美而透徹的法國旋律風格,以感性的旋律和熟練的擬人化為特徵,使用主旋律來識別和刻畫主角及其情感。在敘述性(對話)中,它在輕度的管弦樂隊伴奏下採用了不尋常的口語裝置。馬斯奈Massenet的幾部歌劇反映了當代歌劇時尚的繼承。因此,Le Cid(1885)具有法國大歌劇的特徵。

歌劇作品

《Le Roi de Lahore》(1877;拉合爾國王)反映了東方主義,一種對亞洲異國情調的迷戀,這種現像在19世紀的歐美藝術品市場中也很普遍。

《赫羅迪亞德》(1881年)

《瑪儂》(1884;繼安托萬·弗朗索瓦( Antoine-François)。

《Le Cid》(1885)具有法國大歌劇的特徵。

《阿貝·普列佛斯特·德流亡者》(AbbéPrévostd'Exiles))被許多人視為他的傑作。

《埃斯克拉蒙德》(Esclarmonde)(1889)展示了理查德·瓦格納(Richard Wagner)的影響。

《威瑟》(1892年;繼馮·歌德之後)。

《塔伊斯》(1894年)。

《納瓦拉女人》La Navarraise(1894年)受本世紀末的verismo或現實主義風格的影響。

《巴黎聖母院》(1902年)。

《唐·基肖特》(1910年)。

榮譽

1870,年年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

1899年,榮獲二級勛位。

視頻

Thais / Meditation -瞑想曲(Jules Emile Frédéric Massenet)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