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朱鹀

中文学名:朱鹀
拉丁学名:Urocynchramus pylzowi
别 称:地麻窜
界: 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雀形目
科:鹀科 属:朱鹀属
种: 朱鹀
命名者及年代:Przewalski, 1876
英文名称:Pink-tailed Rosefinch

朱鹀[1](学名:Urocynchramus pylzowi)其长度为45-47mm,头顶及上体几纯沙褐色;眉纹、眼先、颊以及颏、喉、胸呈淡玫瑰红色;腹部浅淡以至污白;第一枚飞羽很发达;尾羽长,外侧尾羽粉色。嘴细尖,似暗色朱雀(Carpodacus nipalensis)和大朱雀(Carpodacus rubicilla)。但嘴上下缘间有间隙,上嘴缘近基部处膨胀。尾长,呈凹形,和长尾山雀(Aegithalos caudatus)相似。跗跖细长。体羽较红。

该属仅有一种,为中国特产鸟类,仅分布于甘肃西北,青海和四川。

目录

特征

雄性成鸟:头顶及上体几纯沙褐色,带棕褐色纵纹,后颈色浅,沾淡玫瑰红色;小翼羽和小覆羽同色,翼覆羽和飞羽棕褐色,羽缘深褐色,翅缘粉色;中央尾羽深棕褐,羽缘淡褐,外侧尾羽和尾下覆羽粉色,先端浅淡,大多数个体最外侧一对尾羽不带棕褐色斑,仅次一对具褐色端斑;眉纹、眼先、眼下及颏、喉、胸均呈玫瑰红色,腹部色淡以至污白;翼下覆羽和腋羽均呈污白色。

雌性成鸟:通体淡黄褐色,具较暗的斑纹,尾羽基部为淡粉橙色。

雄性幼鸟:羽色似雌鸟,第二年换羽后的雄鸟,眉纹,眼先、颏、喉、胸及尾下覆羽的粉红部分非常浅淡;尾羽缺少红色

雌性幼鸟:上体色较成鸟甚淡,特别是两翅和中央尾羽呈沙褐色;下体微沾粉红色,尾先端特淡,几近白色。

虹膜暗褐;嘴褐色;腿和脚淡黄或肉黄色。

习性

叫声:通常寂声。鸣声为急促的chitri-chitri-chitri-chitri。飞行或告警时发出清晰的银铃般的kvuit, kvuit叫声。

单独、成对或结小群活动。飞行弱而振翼多。栖息在高山草甸或灌丛中,主要以杂草种子为食,也吃昆虫[2]

栖息环境

朱鹀虽为山区鸟类,但不到过高海拔的山区,一般在海拔500-2500米高处。栖息于山谷和山溪两岸的矮柳丛和小形灌丛中。此鸟为中国特产鸟类,但数量稀少,分布狭隘。

繁殖

繁殖期在5-8月,筑巢于枝叶繁密的枝杈上,距地高约一米。

分布范围

中国特有,分布于甘肃(西北部)、青海(东部,青海湖以南山区和金沙江上游)、四川(西部石渠、巴塘)、西藏东部海拔3000-5000米处。

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该物种波列为三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

参考资料

  1. 朱鹀——中国特产稀有鸟类,东方资讯,2018-04-11
  2. 朱鹀习性,百问中文,2016-05-23
  3.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简单学习网,201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