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最新版)》一书在西方被誉为机构投资的圣经。这部经典之作自2000年首版至今,全球资本市场又是几经沉浮,但在大卫·史文森的领导下,耶鲁捐赠基金的投资策略历经时间考验,所创造的业绩骄人如故。史文森在任的23年间,耶鲁基金每年收益大幅超越市场,价值增加200多亿美元,遥遥领先于美国同行,是世界上长期业绩最好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前,耶鲁基金的成功被湮没在众多的成功故事中,而如今,“耶鲁模式”显现了机构投资中史无前例的成就,获得了基金管理界和华尔街的高度关注。 在本次更新版中,史文森详述了耶鲁基金的投资过程,阐释了著名的以股权投资为导向、组合充分分散化、大胆投资另类资产的“耶鲁模式”。他用清晰、敏锐的笔触透彻地分析了机构基金管理领域,所探讨的话题从资产配置过程到积极投资管理不一而足。他还引用了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来加深读者对关键概念的理解,如逆向投资、风险管理、投资顾问选择、市场陷阱应对等。《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最新版)》中,史文森的投资箴言既苦口婆心又如雷贯耳,处处体现了他的独到见解和逆向思考。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最新版)》是机构投资者、基金管理人、成熟的个人投资者和投资管理专业师生的必读之作。

目录

图书信息

书 名: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

作 者:史文森 , 张磊 译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1

ISBN: 9787300117263

开本: 16开

定价: 58.00元

内容简介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一书在西方被誉为机构投资的圣经。这部经典之作自2000年首版至今,全球资本市场又是几经沉浮,但在大卫·史文森的领导下,耶鲁捐赠基金的投资策略历经时间考验,所创造的业绩骄人如故。史文森在任的23年间,耶鲁基金每年收益大幅超越市场,价值增加200多亿美元, 遥遥领先于美国同行,是世界上长期业绩最好的 机构投资者之一。在 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前,耶鲁基金的成功被湮没在众多的成功故事中,而如今,“耶鲁模式”显现了机构投资中 史无前例的成就,获得了基金管理界和华尔街的高度关注。

在本次更新版中,史文森详述了耶鲁基金的投资过程,阐释了著名的以 股权投资为导向、组合充分分散化、大胆投资另类资产的“耶鲁模式”。他用清晰、敏锐的笔触透彻地分析了机构基金管理领域,所探讨的话题从资产配置过程到积极投资管理 不一而足。他还引用了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来加深读者对关键概念的理解,如逆向投资、 风险管理、投资顾问选择、市场陷阱应对等。本书中,史文森的投资 箴言既 苦口婆心又 如雷贯耳,处处体现了他的独到见解和逆向思考。本书是机构投资者、 基金管理人、成熟的 个人投资者和投资管理专业师生的必读之作。

作者简介

大卫·F·史文森(David F.Swensen)早年师从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宾,曾在华尔街崭露头角,后应恩师之邀于1985年出任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并在耶鲁大学商学院教书育人,至今24年。史文森培养出的人才不仅在耶鲁创造了佳绩,也向哈佛大学捐赠基金、麻省理工大学捐赠基金、 普林斯顿大学捐赠基金、 洛克菲勒基金会、希尔顿基金会、 卡耐基基金会等重要投资机构输出了领导力量。 

史文森主导的“耶鲁模式”使他成为机构投资的教父级人物。前 摩根 史丹利 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 巴顿·毕格斯说:“世界上只有两位真正伟大的投资者,他们是史文森和巴菲特。”

2009年2月,史文森被 奥巴马总统任命为 美国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委员,任期两年。 

史文森还是另一本畅销书《非传统的成功——最好的个人投资方法》一书的作者。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捐赠基金的目的

第一节 保持独立性

第二节 增强稳定性

第三节 创造优越的教学环境

第四节 结论

本章注释

第3章 投资目标和支出目标

第一节 投资目标

第二节 支出政策

第三节 购买力评估

第四节 支出的 可持续性评估

第五节 基金会的投资目标

第六节 异议观点

第七节 结论

本章注释

第4章 投资理念

第一节 资产配置

第二节 择时 

第三节 证券选择

第四节 结论

本章注释

第5章 资产配置

第一节 定量分析和 定性分析

第二节 资本市场假设

第三节 检验资产配置

第四节 结论

本章注释

第6章 资产配置管理

第一节 再平衡

第二节 积极投资管理

第三节 杠杆

第四节 结论

本章注释

第7章 传统资产类别

第一节 美国国内股票

第二节 美国 长期国债

第三节 国外发达市场的股票

第四节 新兴市场股票

第五节 结论

本章注释

第8章 另类资产类别

第一节 绝对收益

第二节 实物资产

第三节 私人股权

第四节 结论

本章注释

第9章 资产类别管理

第一节 积极投资管理的游戏

第二节 外部顾问——个人品质特征

第三节 外部顾问—— 组织机构特征

第四节 投资管理报酬协议

第五节 结论

本章注释

第10章 投资步骤

第一节 积极管理还是被动管理

第二节 运行环境

第三节 组织结构

第四节 使用 中介机构

第五节 投资决策过程

第六节 投资决策中的挑战

第七节 业绩评估

第八节 内部控制

第九节 结论

本章注释

附录 固定收益类别中的莠草

第一节 国内 公司债券

第二节 高收益债券

第三节 资产支持证券

第四节 外国债券

第五节 固定收益资产2007年的收益更新

第六节 结论

本章注释

致谢

关键术语中英文对照

关键术语注释

推荐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最新版)》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文摘

建立与基本投资信条高度一致的投资组合需要有严谨的投资流程来保证。这样构建的组合才能保证投资政策的正确性,避免有害无益的择时操作,并能够建立健康的投资人与投资管理人的关系。构建组合过程中,最关键的一项抉择在于:究竟是成为一个有能力发掘高水准的积极型基金经理的组织机构,还是采取求稳策略,侧重发展低成本的被动性投资工具?如果选择走积极型管理的道路,相当于选择了更加广泛的资产类别,而且有可能产生超越市场基准水平的收益率。但积极型投资策略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不具备相应资源支持的机构面临的将是令人失望的投资回报,机会属于那些有准备的投资者。

投资管理的两个重要的信条——-逆向思考和长期行为——-在捐赠基金管理中真正贯彻起来难度很大,因为规模较大的机构是在用一些人(投资委员会)去监督另外一些人(投资管理人),难免受到共识行为的影响。团体管理机制总是阻止逆向思考,青睐短期行为。拥有捐赠基金的机构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建立鼓励长期投资以及独立逆向思维的管理框架。

凯恩斯在《通论》( The General Theory)中描述过团体投资决策的困难:“不论基金是由谁来管理,是投委会、董事会还是由银行,最终一定是那些长期投资者才能为大众造福,而他们也是最易遭受批评的一群人。他们的本质决定了,在一般人眼中,他们一定是行为古怪、不守规矩、还有一些冒险的。如果他们获得成功,无非是因为'撞'对了;如果短期内他们失败了,也不会博得任何同情。这就是世俗的哲理:宁可循规蹈矩地失败,也不勇于创新地成功。”[1]团体决策框架对机构提出的挑战就是如何做到在实施适度监管的同时,鼓励“行为古怪、不守规矩、有一些冒险的”投资操作。

第一节 积极管理还是被动管理

也许,投资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能否做出高质量的积极型投资决策。高水平的积极型投资者不仅能够在广泛的资产类别选择中游刃有余,而且能够很好地把握多样化的组合机会,制定出跑赢大盘的策略并很好地贯彻实施,提高组合的收益。积极型投资者最有机会构建收益高、风险低的组合。

做出高效的积极型投资策略最保险的一条道路就是“选对人”——组建一支全心全意为投资基金利益服务的高素质资产受托人队伍,再由这支队伍动用一切必要的资源去寻找能够为投资过程增值的基金经理。建立专门的资产受托人团队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可以减轻基金管理行业内普遍存在的代理人冲突问题,资产受托人本身就是机构利益的守护者。

对于那些缺乏必要的资源进行积极型投资的投资者,比较明智的方法是以被动的方式管理较广泛的可流通证券类别,包括国内股票、国外发达市场股票、新兴市场股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美国国债、通货膨胀保值债券(TIPS)等。投资领域竞争异常激烈,所以希望跑赢市场但又没有做足功课的投资者难免受到惩罚。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理性的投资者应该选择低成本的被动投资工具。

投资于绝对收益、实物资产、私人股权等资产类别,只有采取积极型投资,才能获得有吸引力的风险调整后收益。这些资产类别不具备被动管理的投资途径,积极型投资对获得可接受的收益至关重要。同时,这三项资产类别的管理费标准高,都是根据资产规模收取管理费外加利润提成,这就为成功投资设置了一道很高的门槛,跨不过去的投资者会摔得很惨。如此高的收费标准意味着一般的收益率水平无法让资金提供方得到满意的风险调整后的投资回报。投资人需要通过一系列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寻找有成功潜质的基金经理。总之,对绝对收益、实物资产和私人股权这三种资产类别的投资,成功要素就是高质量的积极型管理。[1]

参考文献

  1.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道客巴巴网,2012-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