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瑞
李吉瑞,幼年入河北文安县史各庄小吉利科班,学习武生。后随班至津,留科一年。出科后赴北京参加玉成班,拜著名武生三派之一的黄派宗师黄月山为师。[1]
李吉瑞 | |
---|---|
出生 | 1879年 |
国籍 | 中國 |
别名 | 芝祺 |
职业 | 京剧武生 |
知名于 | 念唱做打,无一不精。他演的虽是武戏,但很注重唱工。中国最早灌制唱片的演员之一。 |
知名作品 | 《独木关》、《落马湖》、《溪皇庄》、《风波亭》、《请宋灵》、《铜网阵》、《刺巴杰》 |
后李吉瑞返回天津,加入双顺和班,在聚兴茶园等处演出,除演武生外还兼演老生。
1900年以后,李吉瑞与薛凤池、程永龙、尚和玉在山东一带组班演出。
1910年前后返回天津并定居,长期在天津演出。至1938年李吉瑞去世,他始终居住在奎星里11号。[2]
目录
人物事迹
李吉瑞待人热情,遇同行需要帮助和支持时,都是竭尽全力。
1923年尚和玉在天津大舞台独立成班时,入不敷出,亏损严重。李吉瑞为帮助尚和玉摆脱困境,毅然为其演搭桌戏数日。
李吉瑞任正乐育化会会长,人们都敬重他的品德,对他尊称“会长”,而不直呼他的名字。
李吉瑞热心慈善事业,他与孙菊仙共同举办过多次大型的慈善活动。
他除经常慷慨解囊外,还积极参加各种慈善赈灾演出。
1916年10月21日,天津发生反对法国强占老西开的爱国群众运动,并成立公民大会负责运动的组织工作。以李吉瑞为首的正乐育化会成员,不但多方筹款补助公民大会,还于11月13日在大舞台演特别义务戏一昼夜,全部收入充作公民大会经费。
1922年浙江发生水灾,天津成立浙江水灾急赈会,于12月29日在南市荣业大街广和楼戏园组织上演义务戏九幕,李吉瑞义务出演第五幕《独木关》。
1925年5月30日,上海爆发反帝爱国的“五卅运动”,6月19日,广东、香港工人为声援“五卅运动”又举行省港大罢工。
天津南开大学学生会组织援沪、援粤的义务戏演出,李吉瑞为表示其爱国热忱,7月30日与其他演员一起,在城里广东会馆义务演出,筹款救济罢工工人。观看演出者甚众,门票售出几千张之多。
李吉瑞一生没有不良嗜好,而且对长辈非常孝顺、恭谨。不似当时有些演员,觉得自己有点才艺,一旦功成名遂,就看不起父母,将父母视为奴仆。
据说,早年有人邀请李吉瑞演出,必须先到李吉瑞家,得到他老母亲的许可才行。
李吉瑞曾经在大舞台演出过取材于《聊斋志异》的《田七郎》一剧,李吉瑞饰田七郎,内容描述孝子事亲,剧中人物与他本人的性格恰好相符。由于李吉瑞的表演细致入微,非常感人。
李吉瑞勤俭持家,善于理财,积蓄颇厚,奎星里11号即是他用唱戏演出的血汗钱所置。[3]
艺术作品
代表剧目
李吉瑞擅长的剧目有《独木关》、《落马湖》、《溪皇庄》、《风波亭》、《请宋灵》、《铜网阵》、《刺巴杰》等,并曾排演过连台本戏《风尘三侠》、《宏碧缘》、《粉面金刚》等。
传世唱片
早年有名的演员,由于有心得自秘的心理习惯,对灌制唱片并不感兴趣,即使灌制唱片,也不认真对待。
李吉瑞看到灌制唱片有利于京剧传播,于是,他成为中国最早灌制唱片的演员之一。
法国百代公司曾灌制他所演唱的《独木关》、《翠屏山》、《铜网阵》、《刺巴杰》等剧目。
特色及社评
特色
李吉瑞身材不高,而且体胖,但他于念唱做打,无一不精。他演的虽是武戏,但很注重唱工。
李吉瑞嗓喉天赋至厚,演唱时声音洪亮、高遏云霄,音节慷爽、游刃有余。表演上功架规范、武功高强,表演精湛、不温不火。去浮华而讲气质,弃雕饰而还情理。获得观众的普遍欣赏和欢迎。
社会评论
但当时报刊戏评对李吉瑞的唱腔也颇有争论,有人评说他的唱腔“苦乏韵味,略嫌直野”。
有人则反驳此种评说,认为他的唱腔“嗓儿圆,味儿厚,声中带情,用情唱声”,觉得听过他的演唱后,使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李吉瑞在《独木关》中所唱的几句“二黄”,“在月下惊碎了英雄虎胆……”,几乎成了当时人们的 “流行歌曲”,街头巷尾时有所闻,不亚于当年杨小楼那句“闪开了”。
舞台扮相
百年珍贵视频
李吉瑞1927年胜利唱片《风波亭》
外部連結
参考资料
- ↑ 【京剧人物介绍】李吉瑞,京剧论坛,2016/5/27
- ↑ 天津艺人与早期京剧(图),中国网滨海高新,2009-09-13
- ↑ 李吉瑞,王朝网络,2009-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