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鄴
生平
1804年中舉人,嘉慶十四年(1809年)己巳恩科進士。初任內閣中書,出官福建平潭同知,道光九年(1829年)任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 這位李大人在臺灣為官期間,關心當地人民疾苦,在興化時因歉收賑濟災民,在淡水時積極追捕盜賊,平息糾紛,維護地方安定,因此直到現在仍被當地百姓當做保護神來敬仰。
李嗣鄴於1837年辭官回到家鄉貴陽,卒於1839年,1840年葬於貴陽西北郊的「養馬苗百達關」,即現在的觀山湖區中天凱悅酒店後邊的山坡上。 墓前左右兩側各有一根7米高的石華表,華表旁邊還有長2米、高1米的石虎和石馬,墓葬威嚴、大氣,顯示著墓主人當年的顯赫與榮耀。由於李嗣鄴的多位後人也埋葬在這座大墓周邊,這裡成為當地望族李氏的祖墳,墓葬所在的山坡也因此被當地村民稱為李家大坡。 大概是在「文革」的「破四舊」運動期間,李嗣鄴墓遭到了嚴重的人為破壞,僅剩下碑座與夾碑石。據當地村民透露,李嗣鄴墓曾被盜過很多次。 大概在2009年修建中天會展中心徵地拆遷時,包括李嗣鄴墓、石華表、石獸在內的整個李氏家族墓群,已被從李家大坡原址搬遷到了觀山湖公園內,原址處則變成了中天凱悅酒店的後花園。新的李氏墓園位於金華湖南面,回龍坡北側山腳。一字排開的九座墓前,都立起了嶄新的墓碑。
觀山湖公園 埋著一位登上神位的貴陽人
在臺灣新竹縣北埔鄉的秀奎街上, 有一座樸實莊嚴的古廟叫做慈天宮,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現為法定二級古蹟。 慈天宮主祀觀音菩薩,右廂祭祀的則是當地的保護神,同時也是三位真實的歷史人物,分別是淡水同知李嗣鄴、拓墾首領姜秀奎、姜的孫子姜榮華三人, 以紀念他們開拓家園的功勞,香火十分旺盛。[1]
金廣福公館(含天水堂)( 古蹟 )
約創建於清道光十五年(1835),它是清代墾拓大隘地區的一個據點,也是金廣福墾號的辦公室。金廣福墾號是由官方主導補助,再由閩客籍人士合資而成的一個開發公司,其名稱之「金」取意為吉利、「廣」為廣東、「福」為福建。 金廣福之組成是於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當時的淡水同知李嗣鄴出資補助九芎林莊總理姜秀鑾設立隘樓十五座,並僱用隘丁來加強沿山一帶防務,次年更下令竹塹城西門總理周邦正與姜秀鑾組織金廣福,閩籍墾戶首周邦正住在竹塹城內,主管有關衙門公事和會計事務,並掌管戳記;粵籍墾戶首姜秀鑾則進駐墾區,擔任守隘防番和督工開墾的任務。姜周二人分工合作進行墾拓事業,使得墾拓事業漸有進展,為大隘地區的開發奠下基礎。目前則為姜家後代所有。 天水堂為姜秀鑾故居,創建年代並無明確的說法,應於金廣福建立之後所建,因姜家的郡號為天水郡,故取堂號天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