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李姓起源:「木子」救命成李姓

李姓起源:「木子」救命成李姓,百家姓故事。[1]

原圖鏈接李姓起源

目錄

故事內容 

李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位的大姓,擁有人口一億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九。

李姓大探源

根據《姓篡》的記載,李姓是上古時代顓頊帝高陽氏的直系後裔。顓頊生了大業。大業生了女華。到了女華的兒子咎繇,當了堯帝的理官。理官是一種相當於現代法官的官職,專掌獄訟推斷之事。當時,社會上盛行着以官為姓的風氣,於是,咎繇也不能免俗地以「理」為姓。

當這個姓氏傳到了殷代暴君紂王的時候,他們的族長理征因事得罪了紂王,使整個家族面臨滅頂之災。理征有一個兒子叫做利貞的,就逃到一處廢墟避難,但廢墟中無以為食,最後才找到一種長在樹上的名叫「木子」果類充飢,從而保住了性命。所以,當利貞脫難後,就變姓為「李」,一方面逃避暴君的追緝,一方面也是對曾經救了自己性命的「木子」表示感謝之意。

到了北魏和唐朝時期,李姓的組成分子就變得越來越複雜,不但有外族加入,連許多其他的姓氏,也因功被李唐政權賜姓而改姓了李。於是,現如今李姓在血緣上已不再單純。

繁衍之跡

李姓最初發祥於河南省鹿邑一帶。先秦之時已有李姓族人遷居山西四川等地。到三國時,李姓族人向東北已遷居到今遼寧一帶,向西北已遷至今寧夏一帶,向東南已遷居至今江蘇、江西一帶,向南已遷入今湖北,向西南已遷至今雲南。魏晉南北朝時,李姓已是全國的大姓。至唐代,統治中國達三百年之久的李氏作為國姓很是顯貴。李姓大舉南遷也始於唐代,當時李姓基本上遍布大江南北。從明末開始,福建、廣東一帶李氏陸續有人移居台灣。南遷的結果,使李姓族人開始遍及江南大部分地區,而且遠播海外。明清之際,李姓族人已廣布全國各地,真可謂泱泱大族,枝繁葉茂。李姓在北方諸省中所占比例較高,可逾百分之十八,而南方諸省中所占比例則不足百分之八。

李姓名人

1.道家創始人老子

老子是春秋時期着名的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道教奉其為教主或教祖,尊為「道德天尊」,列三清尊神之一。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諡曰聃,楚國苦縣(今鹿邑縣)人。約生活於公元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曾做過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讀,聰穎勤快。晚年在故里陳國居住,後出關赴秦講學,死於扶風。

老子遺留下來的着作,僅有《五千文》即《道德經》,也叫《老子》。它是老子用韻文寫成的一部哲理詩。它是道家的主要經典着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學思想的直接材料。《老子》被日、前蘇聯、德、英等國視為古代哲學中的奇葩,多次翻譯出版。美國《紐約時報》將老子列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

老子是我國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偉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老子》開創了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我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名君楷模李世民

在中國所有偉大的皇帝中,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時間並不長,只有短短二十三年時間,但他的功績及名聲絲毫不遜於中國歷史上的任何創業之主。用范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里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只有等到「唐太宗登地位,唐朝才開始盛大起來」的。而且,他還是着名的軍事家、書法家,他開創的歷史上着名的「貞觀之治」,將中國封建社會推向了鼎盛時期。

李世民早年隨父起兵反隋,戰功赫赫,先後鎮壓和收服竇建德、劉黑闥、薛仁呆、王世充等割據勢力。李淵稱帝後,封李世民為「秦王」。太子李建成很忌妒他,聯合另一個弟弟李元吉設計陷害他。

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他門客的建議下,先發制人,於長安城宮城北門玄武門發動政變,兄弟兵刃相見,最終,李世民一舉消滅了建成、元吉的勢力,成為唐王朝的唯一繼承人。

是年八月初九,他強迫他父親李淵讓位,自己即位為帝,是為唐太宗。次年改年號為「貞觀」。自此開始了他二十三年的統治。

3.「詩仙」李白

李白(701~762),唐代詩人,被人們稱之為「詩仙」。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綿州彰明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隋末其先人流居中亞的碎葉城(唐代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共和國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後舉家遷返。

年輕時候的李白即顯露了超人的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20歲到成都,寫過一些描繪錦城的詩,25歲時決定離蜀東遊,開創一番事業。由於長期漫遊各地,對社會生活多有體驗,其間因吳筠等推薦,天寶初(公元742年)供奉翰林。但政治上不被重視,使其對當時統治集團的腐朽有了較深認識。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中,懷着平亂之志任永王李璘幕僚,後由於受到李璘謀反之事的牽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困苦,卒於湖北當塗。

李白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玄宗統治的盛唐即開元、天寶年間度過的。在李白流傳下來的九百多篇詩中,大部分鮮明的表現了他對封建貴權的輕蔑,對腐朽政治的揭露和對人民疾苦的同情,對祖國壯麗山川的讚美。同時也由於封建統治思想的嚴重影響,李白的不少作品往往流露道家人生如夢、及時行樂和儒家「窮則獨善其身」的消極情緒。

李白是我國唐代與杜甫並稱的偉大詩人,其詩作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歌、神話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他的詩歌各體俱佳,而其中又以七言歌行與七言絕句最為擅長。

4.闖王李自成

李自成,本名鴻基,陝西米脂縣人,明末着名農民起義軍領袖。

李自成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6歲時曾入私塾讀書,後因生活所迫替地主牧羊,不堪其虐待,參加高迎祥的起義軍,因作戰勇猛,被稱為「闖將」。

高迎祥戰死後,李自成被推為闖王。公元1640年,李自成根據部將李岩的策略,針對中原災荒嚴重、河南耕地大半被明朝宗室貴族占有、廣大農民不得溫飽的狀況,提出了「均田免糧」的口號,獲得廣大農民的熱烈歡迎,民眾紛紛揭竿而起投奔起義軍,部隊迅速發展到上百萬人。第二年,起義軍攻破洛陽,殺福王,以王府和富戶的錢糧救濟饑民,百姓唱着「迎闖王,不納糧」的歌謠夾道歡迎李自成的軍隊。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明崇禎帝自縊於煤山(今北京景山)。但起義軍領袖犯了貪於淫樂的錯誤,大將劉宗敏霸占了吳三桂的寵妾陳圓圓,吳三桂盛怒之下,引清兵入關,後有「衝冠一怒為紅顏」之說。起義軍在清軍和吳三桂軍隊的聯合進攻下,節節敗退,李自成在湖北通縣九宮山兵敗被殺,也有傳聞說是出家為僧。

視頻 

了不起的姓氏~李姓起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