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出生于中国广西桂林,中国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国民党桂系军首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中华民国陆军上将

李宗仁
出生 1891年(辛卯年)8月13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
逝世 1969年(己酉年)1月30日
国籍 中国
别名 李德邻
职业 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国民党桂系军首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中华民国陆军上将
知名作品 《李宗仁回忆录》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出生于中国广西桂林,中国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国民党桂系军首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中华民国陆军上将

李宗仁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1]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之后出走美国。1965年7月,偕夫人郭德洁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受到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欢迎。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2]  

目录

李宗仁生平

父亲李培英是名教师,育有五子三女。李宗仁排行第二,幼年家贫务农,18岁入广西陆军小学。1910年,参加中国同盟会支部,辛亥革命后陆军小学改组,毕业于广西陆军速成学校。李宗仁在广州加入孙中山阵营。后来与白崇禧黄绍竑合作,统一广西,拥护广州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带领广西军队一路由湖南进攻至山海关。北伐以后十年期间,屡次发动和参与中原大战蒋桂战争等国民党内战,亦苦心经营广西。抗日战争时,动员广西将士抗日,指挥多次大战,如台儿庄会战。李是北伐抗日名将,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1948年当选中华民国行宪后的第一任副总统,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任代总统,代表国民政府跟虎视江南锦绣河山的毛泽东中共和谈,意图阻止共军过江,跟中共“划江而治”,保住国民党的江南半壁江山。

副总统

1948年中华民国行宪,经国民大会当选中华民国副总统。李并未赴台,1954年被弹劾罢职。后经瑞士回到中国大陆,1969年病逝于北京。李宗仁是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两岸分治前,首任也是唯一的中华民国副总统

1965年,流亡美国的前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返回北京,震动了海峡两岸。

回归中国

在大陆期间,李宗仁一直是反共的。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清除混入国民政府和北伐各路国军中的中共分子,所依靠的主力就是北伐国军参谋总长白崇禧和李宗仁的桂系第7军。中共在1949年极力策反李宗仁,毛泽东许诺让李当“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有人说,是因为京沪杭警备司令汤恩伯的威慑阻止,李宗仁才没敢投共。这种说法貌似有理,其实站不住脚。因为李代总统若真想投共,随时可以从广西、广东或其它地方飞去北京,汤恩伯根本就鞭长莫及。离开大陆远赴美国前,李宗仁就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组织了钟祖培等桂军坚持抵抗林彪共军。1950年代,李宗仁虽远在美国,依然十分盼望在广西坚持“反共救国总体战”的桂军能够打败共匪,然后争取美国援助,反攻收复中原。[3]李宗仁为何后来又转向亲共了呢?周恩来让程思远策反李宗仁。

1965年7月18日,前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先生,在美国寓居10多年后,终于回到祖国大陆。李宗仁回国后,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以及其他政府要员都亲切会见了李宗仁先生,周总理还亲自到机场迎接李宗仁先生的归来。

李宗仁先生的回国不但成为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新闻,也成为当时轰动世界的重要新闻。李宗仁回国既是先生自己思念祖国、希望落叶归根的爱国行为,也是在中央政府、特别是周恩来总理的周密安排下的回国历程。对李宗仁先生来说,促使其下决心回到祖国大陆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李宗仁是一位不甘寂寞的人,在美国的寓公生活,对他而言是太孤寂了,他需要有人聊天、谈国事。[4]

早年经历

1908年,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堂第三期

1913年,广西陆军速成学堂毕业 。 1913年至1914年,在广西将校讲习所任中尉教官。

1916年护国军兴复,参军作排长,负伤升连长;再入湖南护法,负伤迁营长,隶林虎部。1921年,晋升至统领(相当于团长)。

轶事

李宗仁崇敬孙中山,为北伐奠定基础。但是与蒋介石共事后,却与蒋介石分裂,对于美国怀有梦想,企图依靠美国,搞第三势力。

北伐期间,李宗仁曾和著名的苏联将领,当时的北伐军顾问“加仑将军”(瓦西里·布留赫尔)打赌他能在十四天内带兵自长沙攻到武汉,赌注是一瓶白兰地。结果李宗仁仅花了十二天便攻到武汉城下。

一碟黄豆

1942年,我在桂林私立德智中学(李宗仁夫人郭德洁创办)读初中。以往开膳,八人一桌;每桌四盘菜,有一天,每桌都多了一碟黄豆。同学们一边吃,一边悄悄地议论。

过了几天,开饭的时候,事务主任来了,他对同学们说:“这几天来同学们都在议论餐桌上多了一碟黄豆的事,现在我告诉大家,这碟黄豆是李司令长官加给同学们吃的。前几天郭校长(郭德洁)和李司令长官到学校看望师生,和大家讲了话后,了解同学们的伙食情况。为了增加大家的营养,临走时他对我说:“以后给学生每桌加一碟菜,钱由我付。”同学们听了都高兴得叫起来:“谢谢李长官!”

五块光洋

有一次,我来到柚(音浪)头村李宗仁先生的故居参观,适逢两位七八十岁的老者坐在村边树下的石板上聊天。因为好奇,想了解一下李先生的家乡事,便和老者聊了起来。老者说:德邻兄(德邻是李宗仁的字)自从出去以后很少回来,他回来时都是一个人(不带卫士)走家串户问候。他上门都不送东西,第二天让家人给全村每户送五块光洋,作为对乡亲们的一点心意。这五块光洋在那时可买的两担多谷子了。那时村里有几家正愁没钱过年,他们得了这些钱买了几十斤肉,也可以欢欢喜喜地过年了。

石灰窑上

李宗仁先生在外面是个威严的司令长官,出门就坐小轿车,卫队前呼后拥。可是,他一回到家乡便成了一个老百姓。只要进了村,他就叫卫士不要跟了。有一次下午,他回老家来,脱下将军服,独自走出村,看到后山的石灰窑上很多人正在忙着,便走上前去,客气地和大家招呼,随便聊起天来。天色将晚,为了不耽误大家装窑,他一边谈话一边和大家搬石头。天黑了,大家劝他回家去,他说:“急什么,你们还没装完窑呢。”他一直和乡亲们装完窑才摸黑回家。[5]

国家记忆为你讲述 李宗仁回国之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