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李建刚,男,汉族,1961年11月生,安徽庐江人,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获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曾任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2]

李建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出生 1961年11月
安徽庐江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目录

简介

李建刚,长期从事磁约束聚变研究,参与主持完成了EAST装置工程设计和建设,主持EAST辅助加热系统项目,攻克了一系列技术瓶颈,建成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程实验系统。负责开展高性能稳态托卡马克实验,解决许多重要科学技术问题,使我国高参数长脉冲等离子体的物理研究走在国际前列。积极倡议和推进我国参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负责等离子体所主要采购包重大工程的实施,为国际聚变研究作出重要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1项、一等奖2项,全球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亥姆霍兹国际合作奖。作为主要作者发表文章152篇,专著2部,发明专利8项。

简历

李建刚,男,1961年11月生,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EAST超导托卡马克聚变装置”副总经理,HT-7超导托卡马克物理实验负责人,“等离子体与壁相互作用”国际专业委员会主席。长期从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在主持和领导HT-6M托卡马克、HT-7超导托卡马克实验中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科研成果。近年来发表论文40多篇,拥有多项发明专利。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1项、一等奖2项, 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中科院“跨世纪杰出人才”称号以及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等多种奖励和荣誉。2001年12月担任等离子体所所长;2005年任合肥合肥研究院副院长、党委委员兼任等离子体所所长。2009年任合肥研究院副院长、党委委员。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等离子体与波的相互作用、诊断、托卡马克运行、等离子体与壁相互作用、聚变材料等。长期从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在主持和领导HT-6M托卡马克、HT-7超导托卡马克实验、ESAT、中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科研成果。作为项目负责人多次承担国家大科学工程、863项目、中科院方向性创新项目,与国外学术界有广泛的联系和学术合作。近年来发表论文40多篇,拥有多项发明专利。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科院“跨世纪杰出人才”称号以及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等多种奖励和荣誉。

人物经历

1978-1982年,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核动力专业本科毕业

2001年12月任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

2005年任合肥研究院副院长、党委委员兼任等离子体所所长 。

2009年任合肥研究院副院长、党委委员,兼任等离子体所所长。

2012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2015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建刚
李建刚院士为校区学子作报告

学术兼职

”等离子体与壁相互作用”(PSI)国际专业委员会主席

ITER中国专家委员会委员

亚太等离子体协会执委

《plasma science & technology》副主编等。

成就

国家大科学工程"HT-7U超导托卡马克聚变装置"副总经理、HT-7U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负责人。

长期从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主要从事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等离子体与波的相互作用、诊断、托卡马克运行、等离子体与壁相互作用、聚变材料等。

在主持和领导HT-6M托卡马克、HT-7U超导托卡马克实验中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科研成果。

作为项目负责人多次承担国家大科学工程、863项目、中科院方向性创新项目,与国外学术界有广泛的联系和学术合作。

培养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8名,获中科院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获奖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2014年度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获得2016年何梁何利基金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科院“跨世纪杰出人才”称号[3] 以及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等多种奖励和荣誉[4]

视频

李建刚院士核磁聚变讲座

李建刚院士走进合肥四十二中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