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李恪,生於武德二年(619年),薨於永徽四年(653年3月6日),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和魏王李泰是李世民諸多兒子中最賢能的,李世民曾打算立李恪為太子,但遭到長孫無忌的強烈反對而作罷。高宗李治即位後,李恪被長孫無忌以謀反的罪名陷害至死。

李恪
出生 619年
不詳
逝世 653年3月6日
國籍 中國
職業 太子

目錄

人物簡介

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

李恪出身貴胄,父、母雙親皆出自隋、唐皇族帝裔,其曾祖母與外曾祖母都是西魏八大柱國之一、大司馬衛國公三朝國丈獨孤信之女,其曾曾祖父亦是西魏開國功勳、八大柱國之一的唐國公李虎,其外曾祖父是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其外祖父是隋煬帝楊廣,其祖父是唐朝的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其父是一代聖主唐太宗皇帝李世民,故李恪與其胞弟乃融楊隋、李唐和獨孤氏三豪門之血脈,身兼兩個大一統皇朝的帝族,在中華歷史中可謂難得一見。[1]

毛主席曾經評價李恪為「英物」,為李世民不立李恪為太子而感到惋惜。李恪之母楊妃是隋煬帝之女,有同母弟蜀王李愔。其子四人:李仁(李千里)、李瑋、李琨、李璄。

生平履歷

武德三年(620年),封長沙郡王,根據《職官志》所載,此為「恩進」; 武德九年(626年),封漢王(兩唐書),墓誌云為漢中郡王,疑為墓誌貶義行文所需;

貞觀二年(628年),封蜀王,領益州大都督(今四川成都),未之官;

貞觀五年(631年),轉秦州都督(今甘肅天水),未之官;

貞觀七年(633年),轉齊州都督(今山東濟南),之官一年;

貞觀八年(634年),復轉益州大都督,遙領,開親王或宰相遙領大都督的首例;

貞觀十年(636年),封吳王,轉授潭州都督(今湖南長沙),未之官;

貞觀十一年(637年),年初,轉授安州都督(今湖北安陸),之官,世襲;年末,因狩獵過度被彈劾罷官(《新唐書》上記載是李恪與乳母之子賭錢而被彈劾);

貞觀十二年(638年),復安州都督;

貞觀十三年(639年),太宗罷世襲詔,諸藩王都督銜留存情況、之藩情況不明,待考;

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太宗提議立儲,遭長孫無忌反對作罷;

永徽元年(650年),拜司空,梁州都督(今陝南地區);尋又授安州都督;

永徽二年(651年),遷太子太師;

永徽四年(653年),因受房遺愛謀反案牽連,被冤致死;四子,仁、瑋、琨、璄並流嶺表;

顯慶五年(659年),追王鬱林,為立廟,以河間王孝恭孫榮為鬱林縣侯以嗣;光宅中李榮獲罪,適逢李仁兄弟被赦免,以李仁襲爵;

神龍初,贈司空,備禮改葬;

神龍中,復爵土。

註:神龍(705年正月—707年九月)是武則天和唐中宗李顯的年號。神龍元年二月中宗復國號唐。綜合贈官考量,應為神龍元年(705年)年末或神龍二年(706年)年初。

根據墓誌記載:永徽四年二月初二,李恪在長安宮禁之內被縊殺,年約三十四歲。

家族成員

祖先 李恪出身貴胄,父、母雙親皆出自隋、唐皇族帝裔:

父系:曾曾祖父是西魏開國功勳、八大柱國之一的太尉、唐國公李虎,曾祖父是北周御史大夫、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唐國公李昞,其祖父是唐朝的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其父是一代聖主唐太宗皇帝李世民。

母系:外曾曾祖父是西魏開國功勳、十二大將軍之一的隨國公李楊忠,外曾祖父是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其外祖父是隋煬帝楊廣;

其曾祖母與外曾祖母都是西魏八大柱國之一、大司馬、衛國公、三朝國丈獨孤信之女,曾祖母系獨孤信第四女,外曾祖母系獨孤信第七女隋朝文獻皇后獨孤伽羅;

故李恪與其胞弟李愔乃融楊隋、李唐和獨孤氏三豪門之血脈,身兼兩個大一統皇朝且血緣親近、淵源深厚的帝族,在中華歷史中可謂難得一見。

兄弟 同母弟:蜀悼王李愔,排行第六。

王妃 吳王妃楊氏,王妃疑貞觀中薨,葬安州,今湖北安陸。是否有子女,今已難考。

蕭氏,根據李恪後人家譜顯示可能為第二任吳王妃三子李琨之母,或還有李璄,家譜中不知為何卻無吳王妃

楊氏任何記載,有待研究。而根據成王李千里墓志銘,成王出生於貞觀末年「實長吳嗣」,也就是嫡子。如果吳王妃楊氏亡故於貞觀中期確鑿,則成王千里也當為第二任吳王妃所出。蕭氏疑出梁朝帝室,家譜記載與李恪葬於西長安城。原文曰「妣蕭妃,曾封沛國夫人。公妣俱葬於西長安城」並有蕭氏一封沛國夫人的詔書,妃指親王正妻而非泛指,因無墓誌出土,家世不明。按道理親王正妃乃正一品外命婦不可能再同時封國夫人,故而有人推測有可能是先貶後平反時晉封。但是,族譜真實性尚待考證,此中所云存疑。

因此,吳王妃楊氏為何獨葬湖北安陸而未同李恪合葬和第二任吳王妃是否為蕭氏仍為歷史謎團,有待日後史料或考古有所突破,方可近一步揭開歷史真相。

子孫 李仁(李千里), 李恪嫡長子,成王;王妃:慕容真如海⑴ 天水郡王李禧①蔡國公李瓘②郕國公李峒-成紀縣男李定--李映,夫人太原王氏,生李景叔、李景祥、李景翱,另有女二人--李稷,夫人博陵崔氏,生李景陽--李贍,夫人蘭陵蕭氏 ,有女一人 李瑋,李恪次子,英年早逝,追封郎陵郡王;王妃:長樂馮氏⑴李祚,襲爵嗣王⑵李袨,原名李褕,出繼叔叔蜀王李愔 ​李琨,李恪三子,贈吳王⑴李禕,李琨長子,信安郡王,對外戰功卓著①李峘,李禕長子,趙國公②李嶧,李禕次子③李峴,李禕三子,梁國公,堪稱宗室第一賢相,宣宗年間,詔令上臨煙閣;夫人:獨孤峻根據唐制,三品以上官員可以門前立「戟」,以示尊貴。李峘、李嶧、李峴在當時皆有令名,當時兄弟三人同住長興里第,門列三戟,兩國公門十六戟,一、三品門十二戟,榮耀無人可比。⑵李祗,李琨四子,嗣吳王①李巘,李祗次子,因兄長李岵有罪,李巘襲爵,官至宗正卿、檢校刑部尚書-李宙(寅)襲爵嗣吳王 李璄,李恪四子,歸政郡王⑴李襘,吳國公 信安縣主,李恪四女,名諱不詳。武則天時嫁後魏景穆帝八世孫元思忠,生三子,死於開元四年 李華,李恪五女,宣城縣主 其他三女今失考 據族譜所云(虛實待考):李恪九世孫李衟,為江西磨刀李始祖

太宗諸子

長子:恆山愍王 李承乾,母長孫皇后,開元年間,以孫李适之請,唐玄宗贈王號和諡號,陪葬昭陵;

次子:楚王 李寬,母無名後宮,早亡,高祖詔過繼楚哀王李智雲,貞觀初追封;

三子:吳王 李恪,母楊妃,隋煬帝女(封號不明);

四子:濮恭王 李泰,母長孫皇后;

五子:庶人 李佑,母陰妃(封號不明),原封齊王;

六子:蜀悼王 李愔,母楊妃,李恪同母親弟,陪葬昭陵;

七子:蔣王 李惲,母后宮王氏,封號不明,陪葬昭陵;

八子:越敬王 李貞,母燕德妃,陪葬昭陵;

九子:唐高宗 李治,母長孫皇后;

十子:紀王 李慎,母韋貴妃,陪葬昭陵;

十一子:江殤王 李囂,母燕德妃,早亡;

十二子:代王 李簡,母無名後宮,早亡;

十三子:趙王 李福,母楊貴妃,太宗詔過繼隱太子李建成,陪葬昭陵;

十四子:曹恭王 李明,母巢刺王妃楊氏,高宗詔過繼巢刺王李元吉,景雲年間,陪葬昭陵。

太宗14位皇子,系皇后及九位嬪妃所生。若以出身血統論之,則李恪、李愔母最尊。李恪母楊妃是隋煬帝之女。楊妃與李世民生二子,女兒有無及數量不明(太宗尚有15位公主不知其母),即三子吳王李恪、六子蜀王李愔。也就是說,李恪、李愔繼承了隋唐兩代皇族血統。

視頻

參考來源

  1. https://wenda.so.com/q/1365480345067041 長孫無忌先謀立太子李忠,後又相繼冤殺了吳王李恪以及流放江夏王李道宗來自360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