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柷
李柷(西元 892年-西元 908年),原名李祚,唐昭宗李曄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西元 904年-西元 907年在位),號唐哀帝。乾寧四年(西元 897年),封輝王。天復三年(西元 903年),授任開府儀同三司、充諸道兵馬元帥。天祐元年(西元 904年),唐昭宗遇害後,蔣玄暉假傳遺詔擁立李柷即位。在位期間,並無實權,一切政事由朱全忠決策。李柷在位3年後被廢,次年被鴆殺,葬於溫陵,終年17歲。後唐明宗李嗣源追諡其為「昭宣光烈孝皇帝」,但廟號「景宗」未被採用,故後世稱其「唐哀帝」或「唐昭宣帝」。
李柷 | |
---|---|
出生 |
892年9月27日 長安(陝西西安) |
職業 | 哀帝、昭宣光烈孝皇帝 |
目錄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李柷初名李祚,景福元年九月三日(892年9月27日),出生在長安宮廷里,是唐昭宗第九子。乾寧四年(897年),受封輝王。天復三年(903年)二月,拜開府儀同三司、充諸道兵馬元帥。
繼承帝位
天祐元年(904年)八月,朱全忠遣親信蔣玄暉等人趕赴洛陽,弒殺了唐昭宗(是年三月朱全忠脅迫昭宗遷往洛陽)及其昭儀妃李漸榮、河東夫人裴貞一。次日蔣玄暉假傳聖旨,立輝王李祚為皇太子,改名李柷。中午時分,又由宰相柳璨、獨孤損矯宣皇太后令:皇太子可於昭宗柩前即皇帝位。是日,年僅十三歲的李祝登基,他被朱溫嚇破了膽,不敢立年號,沿用唐昭宗的年號天祐。
朱氏自封
緊接着,哀帝就將已為梁王的朱全忠加授相國,總百揆,進封魏王,所擔任的諸道兵馬元帥、太尉、中書令、宣武、宣義、天平、護國等軍節度觀察處置等使的職務照舊,「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贊拜不名,兼備九錫之命」,待遇基本上超過了漢初相國蕭何和漢末丞相曹操。朱全忠的身份是自兩漢以來權臣篡位的重現,其地位距離九五之尊已經只有一步之遙了。
為政舉措
唐哀帝並無實權,一切政事由朱全忠決策。 在位期間,其實沒有下達過任何實際的政令。那些以他的名義下達的制敕,其實都是按照朱全忠的意思辦理,所謂「時政出賊臣,哀帝不能制」。
唐哀帝在位期間,只有兩件事是他自己主張做的,但都沒成功。
一件事是天祐二年(905年)九月,以宮內出旨的名義加封他的乳母為昭儀和郡夫人。其中乳母楊氏賜號昭儀,乳母王氏封郡夫人,另外一個也姓王的乳母在昭宗時已封郡夫人,也打算準楊氏例改封為昭儀,此舉被宰相提出異議,他們認為:「乳母自古無封夫人賜內職的先例。後來因循此例,實在是有違典制。當年,漢順帝封乳母宋氏為山陽君、安帝乳母王氏為野王君時,朝廷上就議論紛紛。臣等商量,當今局勢下禮宜求舊,望賜楊氏為安聖君,王氏為福聖君,第二王氏為康聖君。」哀帝也只好依從。
另外一件是天祐二年(905年)十一月,哀帝準備在十九日親祠圜丘(祭天)的事。當時各衙門已經做好了舉行禮儀的各項準備,宰相也已下南郊壇熟悉有關儀式。可是,朱全忠聽到後很不高興,認為舉行郊天之禮是有意延長大唐國祚。有關主持的官員很恐懼,就藉口改期使此事不了了之。
白馬之變
天祐二年(905年)六月,朱全忠在親信李振和柳璨的鼓動下,將裴樞、獨孤損、崔遠等朝廷衣冠之流三十多人,集中到黃河邊的白馬驛全部殺死,投屍於河,製造了驚人的「白馬之變」。
天祐二年(905年)十二月,朱全忠因宣徽副使蔣殷、趙殷衡誣告蔣玄暉「私侍積善宮(何太后居所),又與柳璨、張廷范為盟誓,求興唐祚」,處死了蔣玄暉,密令蔣殷、趙殷衡在積善宮縊死何太后,並迫哀帝下詔稱何太后是因穢亂宮闈而自殺謝罪,追廢為庶人,以太后喪廢朝三日,並以太后喪及宮闈醜聞故廢除新年郊禮。不久,柳璨被貶賜死,其弟兄也被全部處死。太常卿張廷范被五馬分屍,其同夥被除名賜死者若干。朱全忠已是生殺予奪,大權在握了。
被迫讓位
天祐四年(907年)三月,哀帝在朱全忠及其親信逼迫下把皇位「禪讓」給了朱全忠,於是盛極一時的唐王朝就此滅亡。
慘遭鴆亡
唐哀帝「禪位」以後,先被降為濟陰王,遷於開封以北的曹州(今山東菏澤),被安置在朱全忠親信氏叔琮的宅第。由於太原李克用、鳳翔李茂貞、西川王建等仍尊奉哀帝為天下共主,哀帝的存在使得朱全忠不安,於是在天祐五年(後梁開平二年,908年)二月二十一日,朱溫派人趕到曹州毒死李柷。其死後諡號為哀皇帝,以王禮葬於濟陰縣定陶鄉(今山東菏澤定陶縣)。
後唐明宗李嗣源,追諡昭宣光烈孝皇帝,原打算立廟號。但後唐群臣認為:其系篡國者朱溫所立且父母也被朱溫所殺,本人又是亡國之君,因此沒給廟號,故後世稱李柷為「唐哀帝」或「唐昭宣帝」。
歷史評價
《舊唐書》:哀帝之時,政由凶族。雖揖讓之令,有類于山陽;而凌逼之權,過逾於侯景。人道浸薄,陰騭難征,然以此受終,如何延永!勛華受命,揖讓告終。逆取順守,仁道已窮。暴則短祚,義則延洪。虞賓之禍,非止一宗。[1]
《中國皇帝全傳》:在位3年,成了唐王朝的終結者,短暫一生,的確悲哀。
參考文獻
- ↑ 五代·後晉·劉昫《舊唐書》本紀第二十下·哀帝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5-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