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李梅樹(1902年3月13日-1983年2月6日)是一位台灣著名美術家、畫家教授、議員,出生於日治臺灣桃仔園廳三角湧(今新北市三峽區)。

李梅樹
性别
出生 (1902-03-13)1902年3月13日
桃仔園廳三角湧支廳三角湧區(今新北市三峽區)
逝世 1983年2月6日(1983-02-06)(80歲)
台灣臺北市
国籍 中華民國

目录

生平

李梅樹,1902 年出生,台北三峽鎮人。自小喜歡美術和音樂,年少時適逢鎮上重修祖師廟,他被修廟畫師熟練的技巧所吸引,加上喜歡閱讀三國、水滸等通俗小說並隨興鉤畫故事中的人物,因而嚮往成為一位畫家。

李梅樹讀了兩年農產實業科與國語學 校師範部,後任教於瑞芳公學校,利用課餘時間和石川欽一郎習畫,當得知黃土水的雕刻入選「帝展」,更促使李梅樹學畫的決心。1928 年赴日習畫,考入東京美術學校,受教於藤島武二等名師門下。學成返國,除了從事繪畫工作,1934 年也與楊三郎等人創組「台陽美術協會」。光復後歷任三峽農會理事、台北縣議員等職務,1964 年任教於文化大學美術系與國立藝專美術系,直至退休。

在李梅樹的繪畫生涯中,雖然抽出部分時間從事政治、經濟的工作,但他終生堅持自己的目標,不論外界的反應是什麼,始終畫自己的畫。重建清水祖師廟時也是盡心盡力,舉凡這座廟的設計、考證到監工、用料都親自規劃,耗盡心思、不計個人的奉獻。這是李梅樹將生活和藝術的美相結合,繁榮地方並引領民眾去親身體驗的一件社會功德。

李梅樹的畫風細膩,其風格轉變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但其中一致可見的是他的努力與真情。不論其對人物或風景的描述,均見全然的投入。這也是他留給人們深刻懷想的藝術家生命的本質呈現。

日治時代台府展及新文展得獎紀錄

  • 1927 臺展第一屆《靜物》入選
  • 1928 臺展第二屆《三峽的町裡》入選
  • 1929 臺展第三屆《臺北醫院之庭》入選
  • 1930 臺展第四屆《朝》入選
  • 1931 臺展第五屆《織物》入選
  • 1932 臺展第六屆《靜物》入選
  • 1933 臺展第七屆《自畫像》特選
  • 1934 臺展第八屆《水牛》《切蕃薯之女》入選
  • 1935 臺展第九屆《小憩之女》特選第一席、臺展賞《編物》入選
  • 1936 臺展第十屆《睡覺之女》特選第二席、無鑑查《黃昏時》無鑑查
  • 1938 府展第一屆《曠野》無鑑查
  • 1939 府展第二屆《溫室》特選及推薦作品、日本第三屆新文展《紅衣》入選、日本第四屆新文展(開國2600奉祝展)《花與女》入選
  • 1940 府展第三屆《朝》無鑑查
  • 1941 府展第四屆《秋實》無鑑查
  • 1942 府展第五屆《麗日》推薦作品
  • 1943 府展第六屆《新綠》推薦作品

作品介紹

李梅樹 作品
 

圖片來自台灣藝術家
裸女 1967
油彩‧畫布
尺寸:97 x 145.5 公分
作品說明:日本東京美術學校畢業前一年即1933年,李梅樹開始準備畢業製作,當時日本的風潮完全在西畫的熱情中,因此在承襲印象派的畫風之下,模特兒人體官能的表達技巧充滿了堅實感與自信。對畫家而言,這是一段充實的學習階段,由畫中精密部分處理的細緻,可見其態度之嚴謹。

視頻

台灣美術的先驅-- 李梅樹(I)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