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树
李梅树(1902年3月13日-1983年2月6日)是一位台湾著名美术家、画家、教授、议员,出生于日治台湾桃仔园厅三角涌(今新北市三峡区)。
李梅树 | |
---|---|
性别 | 男 |
出生 |
桃仔园厅三角涌支厅三角涌区(今新北市三峡区) | 1902年3月13日
逝世 |
1983年2月6日 台湾台北市 | (80岁)
国籍 | 中华民国 |
经历
| |
代表作
|
目录
生平
李梅树,1902 年出生,台北三峡镇人。自小喜欢美术和音乐,年少时适逢镇上重修祖师庙,他被修庙画师熟练的技巧所吸引,加上喜欢阅读三国、水浒等通俗小说并随兴钩画故事中的人物,因而向往成为一位画家。
李梅树读了两年农产实业科与国语学 校师范部,后任教于瑞芳公学校,利用课馀时间和石川钦一郎习画,当得知黄土水的雕刻入选“帝展”,更促使李梅树学画的决心。1928 年赴日习画,考入东京美术学校,受教于藤岛武二等名师门下。学成返国,除了从事绘画工作,1934 年也与杨三郎等人创组“台阳美术协会”。光复后历任三峡农会理事、台北县议员等职务,1964 年任教于文化大学美术系与国立艺专美术系,直至退休。
在李梅树的绘画生涯中,虽然抽出部分时间从事政治、经济的工作,但他终生坚持自己的目标,不论外界的反应是什么,始终画自己的画。重建清水祖师庙时也是尽心尽力,举凡这座庙的设计、考证到监工、用料都亲自规划,耗尽心思、不计个人的奉献。这是李梅树将生活和艺术的美相结合,繁荣地方并引领民众去亲身体验的一件社会功德。
李梅树的画风细腻,其风格转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但其中一致可见的是他的努力与真情。不论其对人物或风景的描述,均见全然的投入。这也是他留给人们深刻怀想的艺术家生命的本质呈现。
日治时代台府展及新文展得奖纪录
- 1927 台展第一届《静物》入选
- 1928 台展第二届《三峡的町里》入选
- 1929 台展第三届《台北医院之庭》入选
- 1930 台展第四届《朝》入选
- 1931 台展第五届《织物》入选
- 1932 台展第六届《静物》入选
- 1933 台展第七届《自画像》特选
- 1934 台展第八届《水牛》《切蕃薯之女》入选
- 1935 台展第九届《小憩之女》特选第一席、台展赏《编物》入选
- 1936 台展第十届《睡觉之女》特选第二席、无鉴查《黄昏时》无鉴查
- 1938 府展第一届《旷野》无鉴查
- 1939 府展第二届《温室》特选及推荐作品、日本第三届新文展《红衣》入选、日本第四届新文展(开国2600奉祝展)《花与女》入选
- 1940 府展第三届《朝》无鉴查
- 1941 府展第四届《秋实》无鉴查
- 1942 府展第五届《丽日》推荐作品
- 1943 府展第六届《新绿》推荐作品
作品介绍
李梅树 作品 |
---|
图片来自台湾艺术家 |
裸女 1967 油彩‧画布 尺寸:97 x 145.5 公分 |
作品说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毕业前一年即1933年,李梅树开始准备毕业制作,当时日本的风潮完全在西画的热情中,因此在承袭印象派的画风之下,模特儿人体官能的表达技巧充满了坚实感与自信。对画家而言,这是一段充实的学习阶段,由画中精密部分处理的细致,可见其态度之严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