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李梴

目录

人物简介

  明代医学家李梴,字健斋,明朝江西旴江地域南丰县人,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之一。

人物生平

[1][2]
  李梴约生活于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出身书香门第,早年习儒,崇尚宋明理学,为邑痒生。青年时期因病学医,博览群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行医于江西、福建两省。晚年,有感于“因病陟医,苦无统要入门”,乃收集医书数十家,“论其要,括其词,发其隐而类编之”,将其数十年积累起来的学术心得,撰成《医学入门》九卷,于明万历三年(元1575年)刊行问世。该书通俗易懂,便于初学者阅读,在中外具有重要影响。学术上李梴继承了宋元以来儒医大家援理入医的一贯研究学风,常以道家及理学思想探讨阐释医学,形成许多富有新意的思想观点。

医学著作——《医学入门》


  他私淑旴江前贤席弘、危亦林针灸及喉科,精针灸、内、外、妇、儿、五官科,撰《医学入门》,有“喉风十八症”论述及首创“南丰李氏补泻法”,擅用“上补下泻”针法治疗五官疾病,为后世称颂,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亦私淑其术。是书内容广博,分类明细,阐释全面,分经编列针治效穴,分类汇聚本草良药,分科介绍常用验方,并附杂病急救诸方,强调治病求本,其中囊括了诸多临床实践经验,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如朝鲜许浚的《东医宝鉴》中则引用了本书的大量内容,日本曾掀起近百年的“《医学入门》热”。

学术思想

[3]
  习医阶梯
  李梴撰写本书初衷为初学者入门,已成为明代以来一部颇具影响的医学入门之书。内容包括医学略论,医家传略,脏腑经络与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及本草等。其主要特点有二:一是将多种古人著作重新合并分类,提取其精华而成;二是以《医经小学》为主要蓝本,用歌赋形式写作。《医学入门》的许多正文是用歌赋形式写作,但又以大量注文作补充说明,不仅汇集了各家学说,而且也阐明了作者自己独特的见解。该书集医学基础、临床为一体。全书可以全、细、深、简四字概括之”。
  崇尚医德
  他在《医学入门》书后专著《习医规格》一文,对医生的学习方法、诊治要求、职业道德逐一作了详细的阐述,提出具体要求。
  脏腑阐发
  脏腑功能《医学入门》理论上非常重视脏腑学说。《医学入门》“脏腑”一节分“总论”与“条分”两部分,系统地论述了脏腑的功能、常见病证及治法,条目分明,较有层次,可谓为中医学脏腑理论系统化做出了贡献。
  《医学入门》最早记载了不同于阴阳表里关系的关联方式———脏腑别通,拓展了脏与腑之间的关系,丰富了藏象学说的内容,尤其是为经络腧穴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其基于脏腑别通理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治疗方法,如治疗肝病注重疏通大肠,大肠病如痢疾、泄泻、便秘等皆宜平肝和血,水道不利时治肺宜利水的‘提壶揭盖’法等,在临证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针灸创见
  《医学入门》中曾提到“每日一身周流注六十六穴,每时周流五穴”(除六原穴过经)的开穴方法。
  其所倡导的取穴“尚精简”、刺分迎随、异穴补泻和多元开穴说,丰富和发展了针灸学的理论和方法。
  李梴营卫补泻法是在营卫深浅取气的基础上,融入迎随经脉的针尖方向而构成。吸补泻法强调自然呼吸与着意呼吸相结合。在入针、出针时,令病者着意呼吸;在转针时,根据病人的呼吸细致地捻转针体。
  李梴提出了“上补下泻法”的独特见解。《医学入门》对“飞经走气”四法有进一步的阐述和发挥,使“飞经走气”四法成为目前针灸临床行之有效的催气、行气手法。苍龟探穴法首见于明代徐凤的《针灸大全》,李梴在《医学入门》中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进行了进一步的阐发。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仅对《医学入门》的原文进行了收录,称为“南丰李氏补泻”。
  《医学入门》指出:“热者灸之,可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以火发汗解表,透表泻热。”临床上有用吹灸法或熏灸法于大椎穴治疗风热感冒、预防流感等显效。《医学入门》对艾灸的功效讲的更明确:“虚者灸之使火气助元气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发散。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使热邪随火气发散;火就燥之义也。”
  临床圭臬
  李梴积几十年临床经验写成《医学入门》,实用性强。

参考来源

  1. 徐春娟,陈荣,裴丽,邓棋卫. 明代医学家李梴及其《医学入门》的现代研究[J].. 湖南中医杂志,. 2012,28(06):86-88. 
  2. 沈启刚,谭春雨. 明代名医李梴论治症积病症的学术思想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2,30(05):1098-1099. 
  3. 徐春娟,陈荣,裴丽,邓棋卫. 明代医学家李梴及其《医学入门》的现代研究[J].. 湖南中医杂志,. 2012,28(06):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