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已
李正己(733-781年),本名懷玉,營州(今遼寧朝陽市)人,高句麗(高氏高麗)人。唐朝地方割據軍閥。 [1]
- 初為平盧軍裨將。乾元元年(760年)平盧節度使王玄志死後,推舉內兄侯希逸為帥。上元二年(761年)隨軍南遷青州。永泰元年(765年)驅逐侯希逸,自領平盧淄青節度使,拜檢校工部尚書、御史大夫、青州刺史,獲賜名「正己」。尋加檢校右僕射,封饒陽郡王。
- 大曆十一年(776年)遷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割據地方,與田承嗣、薛嵩、李寶臣、梁崇義相互勾連。大曆年間,趁着汴州李靈曜反叛,乘機占領曹、濮、徐、兗、鄆等五州,下轄十五州之地,在藩鎮中最為強大。[2]
- 建中初年,邀約田悅、梁崇義、李惟岳同叛,屯兵濟陰,增加徐州兵力,扼守江淮,迫使漕運為之改道。不久,疽發背死,時年四十九,追贈太尉。
目錄
基本信息
姓名 李正己
|
別名 李懷玉
|
民族 高句麗
|
官職 御史大夫、檢校司空、左僕射、同平章事 等
|
爵位 饒陽郡王
|
追贈 太尉
|
諡號 忠武(魏)
|
出生地 營州
|
出生時間 733年
|
去世時間 781年
|
所處時代 唐朝
|
主要成就 平定田承嗣叛亂
|
人物生平
大曆十年(公元775年),田承嗣悍然引兵攻陷相州(今河南安陽市),代宗遣使曉諭諸鎮各守封疆,但田承嗣置若罔聞,繼取洺(今河北永年縣東南)、衛(今河南汲縣)二州。正當朝廷震恐、百官束手之際,歷來與田承嗣有隙的成德節度使李寶臣、淄青節度使李正己主動上表討之。 [2] 唐代宗遂命成德李寶臣、淄青李正己、幽州朱滔等八道兵馬攻打田承嗣。田承嗣見大兵四合,一邊分道抵禦,一邊上表請罪;同時暗中結納李正己,願以境內戶口、甲兵、谷帛歸附。李正己遂按兵不進。田承嗣又以計離間李寶臣和朱滔,致使兩方相攻。一場聲勢浩大的圍剿戰就此瓦解。田承嗣遂假惺惺上表,請求歸朝,李正己屢屢為之擔保,朝廷只好不了了之。 大曆十一年(公元776年),汴宋都虞侯李靈曜發動兵變,自立為留後,並北結田承嗣為援。代宗為了安撫,詔為濮州(今山東鄄城縣)刺史。李靈曜嫌官小,不受職務。代宗以為汴宋留後。李靈曜日益驕橫,欲效仿河北三鎮,凡事自任自專。朝廷忍無可忍,發五道兵馬討之。田承嗣出兵援救李靈曜,皆被朝廷軍所敗。李靈曜逃走,後被擒,押送京師斬首。田承嗣惶悚,再度上表請罪。李正己替他說話,代宗詔復官爵。 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李正己病死,其子李納一直封鎖消息,自領軍政,並參與田悅(田承嗣之侄)發起的叛亂。建中三年,愜山會戰之後,李納自稱齊王。
人物軼事
唐朝李正己本名叫李懷玉,是侯希逸的內弟。侯希逸鎮守淄青的時候委任懷玉做兵馬使。不久流傳流言蜚語,侯希逸知道非常惱怒,就把李懷玉囚禁起來,將要以法嚴懲。懷玉懷着滿腹冤屈沒有地方申訴,就在獄中用石頭堆起了一個佛像,並默默的祈禱請求神靈幫助。這時將近臘月,他非常羨慕同輩的人,就嘆息怒罵着睡了。這時就感覺有人在頭上告訴他說:「李懷玉,你富貴的日子到了。」於是他吃驚地醒了,環視四周,卻不見有人。天還沒亮,他感到非常奇怪,就又睡了。這時就又聽到有人對他說:「你看見牆上有青色的鳥鳴叫,就是富貴的時候到了。」他驚訝地醒來,仍然沒看見有人。過了一會,天已放亮,忽然有十多隻青色的鳥,象麻雀那樣大小,這時落在牆上。不一會就聽見三軍呼叫的聲音,攆走了侯希逸,打碎了牢鎖,救出了懷玉,叫他暫時做留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