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南
李炳南 |
---|
|
李炳南(1891年1月16日-1986年4月13日[1],名豔,字炳南,號雪廬,法號德明,別署雪僧、雪叟以字行)是出身於中國山東濟南的台灣佛教居士與中醫師,曾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主任秘書,創辦臺中市佛教蓮社。
他與廣欽法師、煮雲法師被認為是淨土宗在台灣興起的三位推手之一,對於中臺灣佛教界有著重大的影響力。
目錄
生平
家為山東世族。1908年,至山東法政學堂(1913年改制山東公立法政專門學校,1926年改制合併於山東大學)學習法律,攻讀監獄專修科(此為清末最早之新式教育)。1912年,與濟南學界組織通俗教育會,當選會長。1916,通俗教育會更名為「私立通俗教育研究會」,設講座於西門月洞。編印通俗詞曲,獲山東省府獎譽。其時南昌孝廉梅光羲精於法相學,時在山東任高等檢察廳長,於濟南大明湖畔組佛學社。
1920年,任公務員,負責莒城監獄,期間以中醫幫助醫治生病的囚犯。1930年中原大戰時,山東莒城被圍,在戰爭中閱讀豐子愷《護生畫集》,開始歸向淨土宗,莒城解圍之後,開始持素食。1931年,皈依印光大師,賜法號德明。適逢濟南城東淨居禪寺,改闢為十方叢林,開十輪金剛法會,請北平真空禪師駐錫開示。1935年,考取中醫師執照。1937年,應聘入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任教讀先生及主任秘書職。蘆溝橋事變起,隨奉祀官孔德成至重慶避難。期間跟從藏傳佛教白教貢噶呼圖克圖[2]、紅教諾那呼圖克圖修持密法,共八年時間。
1949年徐蚌會戰之後,孔德成舉家遷至台灣,將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設於台中,李炳南隨往。開始在台中法華寺一面義診,董正之與賴棟樑等人遂暢議將法華寺改為淨土寺廟,請李炳南每週日至法華寺講經。1951年,由寶山銀樓老闆朱炎煌、瑞成書局老闆許克綏出資買屋,由李炳南領導,以董正之的名義申請,建立「臺中市佛教蓮社」。1955年起,在台灣各地陸續建立佛教佈教所、蓮社、念佛會及合作寺院,遠及馬來西亞。
1986年4月13日,去世。[3]
影響及貢獻
- 台灣佛教淨土宗在他及廣欽法師的倡導之下,成為台灣佛教界的主流。李炳南批評台灣原有的齋教,認為他們是附佛外道,主張政府應嚴加取締。
- 為了方便起見,李炳南竟把儒家孔子,說成是佛菩薩變化的應身,且還說孔子之道與佛法之道一樣,學之皆能成就,這種外道混修,把邪惡視為方便是不可取的,另外未證言證,未得言得,佛陀說是犯大妄語,《大佛頂首楞嚴經》卷第六有云:「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或求世間尊勝第一。謂前人言,我今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諸位菩薩。求彼禮懺,貪其供養。是一顛迦,銷滅佛種。如人以刀斷多羅木。佛記是人永殞善根,無復知見。沈三苦海,不成三昧。」
- 印順法師撰寫《念佛淺說》一書,江燦騰說:李炳南居士領導的台中蓮社,認為此書為反對淨土宗學說,引起其信徒對印順法師的不滿,曾出現「燒書破魔說」事件[4][5]。
參考文獻
- ↑ 雪廬老人德相
- ↑ 第九世貢噶呼圖克圖略傳
- ↑ 雪公專集-本傳類
- ↑ 江燦騰. 從解嚴前到解嚴後——戰後印順導師的人間淨土思想在台灣的變革、爭辯與分化發展 (pdf). 玄奘佛學研究. 2009/9, 第十二期: 10.
同期也一併刊出李炳南居士在台中蓮社幾位主要追隨者,所聯合撰寫的否認燒書的聲明稿,但是當時江燦騰為保護最先提供其內幕信息的某位教內重要佛教學者,所以選擇沉默而未作回應。
- ↑ 印順. 六、『台灣當代淨土思想的動向』讀後. 華雨集第五冊. : 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1).
傳說『念佛淺說』被「少數教徒」焚毀,也就是那個時候。江文以為:「少數教徒,即指大名鼎鼎的李炳南先生」,那是傳說中的「少數教徒」 ,又轉而成為一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