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李特查爾德的區域間比較競爭理論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李特查爾德的區域間比較競爭理論是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1]、中國字、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2]

目錄

名詞解釋

區域間比較競爭理論是由李特查爾德教授在1986年對英國自來水產業的一份管制報告中提出,是一種藉由管制機構,促進不同區域的被管制企業間競爭的一種理論。我們可用下面的例子加以說明:

假設一個全國性的獨占企業被分割為南北兩個企業,每個企業在其區域內具有自然獨占性,再假設這兩個地區的成本和需求狀況十分相似。雖然管制者可能因為訊息不完全的緣故,無法得知在各個地區間降低成本的可能性,但透過下面的制度設計可以促使南北這兩個企業相互競爭,即在一定時間內,南部企業所能制定的價格水準取決於北部企業的實際成本水準。同樣地,北部企業所能制定的價格水準也取決於南部企業的實際成本水準,因為南部企業的價格和北部企業的實際成本相關連,進而促進南部企業不斷降低成本,只要南北兩家企業面臨相似的成本結構和市場需求狀況,而且他們之間不存在任何的共謀行為,透過這種管制方法,就可以提升企業內部生產效率和分配效率,促進區域間不同企業間的競爭,有效克服了管制者的訊息劣勢。

區域間比較競爭理論提供了在訊息不對稱的情形下的另一種思考模式,因此,此理論具有相當廣泛的適用性。例如,一個所有者其下有許多的代理者,某個代理者的報酬要根據其他代理者的績效和他本人的績效而定。在不同的代理者之間,所面臨的不確定性高度相關的情況下,這者根據他人的績效來確定自己報酬的方法就特別理想。相反的,如果不存在這種相關性,就不適合按照他人的績效來決定某人的報酬。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