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
李珊,女子排球運動員,1980年5月21日出生,天津市人,國家隊排球運動員,幾乎囊括了除世錦賽冠軍外的其他可以拿的世界冠軍,亞洲冠軍和全國冠軍。
李珊 | |
---|---|
出生 |
1980年5月21日 天津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排球運動員 |
目錄
成長經歷
1992年-1995年在天津市體育運動學校,1995年9月進入天津市女排隊, 1998年入選國家青年隊,1999年再次入選國家青年隊,同年入選國家隊。 央廣網北京10月30日消息(記者劉一荻)李珊身高1米85,在人群中極好辨認。短髮利落、四肢修長、肩背挺拔、步伐有力。 從2003年女排世界盃冠軍,到2004年雅典奧運會奪金,再到七次幫助天津女排登上全國冠軍的寶座,女排運動員李珊拼盡全力,詮釋了流淌在自己血液中的「女排精神」。 當「女排國手」這個令人驕傲的身份成為昔日輝煌,當年輕一代的女排運動員紛紛璀璨登場,李珊換了身份,卻沒有放棄自己最愛的排球。她笑着說,排球是她興趣和愛好,更是自己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
當「女排國手」這個令人驕傲的身份成為昔日輝煌,當年輕一代的女排運動員紛紛璀璨登場,李珊換了身份,卻沒有放棄自己最愛的排球。她笑着說,排球是她興趣和愛好,更是自己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
「只因為多看了你一眼」
1990年,10歲的李珊身高突出,四肢修長,是個練體育的「好苗子」,成了游泳、網球等項目教練「爭奪」的對象。而李珊告訴記者,自己和排球的緣分,卻原始於「多看了你一眼」。「(我)來到了一個業餘訓練的排球館,看到很多小朋友在裡面打排球,我一下就被這個項目給吸引了。它是一個集體項目,讓我感受到大家都在一起的那種快樂的感覺,所以最終選擇了排球。」這一眼,李珊和排球的緣分因此展開,也讓她踏上了一條和大部分10歲小朋友不一樣的人生軌跡。
一棵好苗子,自然少不了「園丁」的「特殊關照」。「可能就是從小都是被教練看好,加練就特別多,剛進天津隊的時候,上午要跟同齡的組訓練,下午可能要跟20多歲成年的組訓練,所以訓練量就會加倍。那個時候因為(我)年紀比較小,身體的反應也很多。扣球扣得很多,睡覺的時候肩膀會疼,有時候會疼醒,」李珊回憶道。而在訓練過程中,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1995年進入天津市女排、1998年入選國家青年隊、1999年入選國家隊,五年三級跳,李珊從一名半專業運動員脫穎而出成為了排球國手。但成長之路從來不是一馬平川,訓練、比賽、傷病、康復,享受過贏球的喜悅,也嘗過輸掉比賽的失落……李珊說,運動員其實是一個競爭很激烈的職業,最終成為專業運動員是極少數,更不必提進入國家隊、進入世界一流的中國女排。其中的苦李珊並沒有和記者贅述,但她覺得做任何項目、任何事情,「都是一個很艱苦的過程。其實一路走來,我有特別明確的目標,在當下的時候選擇堅持,能頂過去,我覺得一切就會好。」
職業生涯上半場:保持專注往前看
在自己16年的運動員生涯中,大大小小的比賽對李珊來講就和吃飯睡覺一樣習以為常,但2004年雅典奧運會女排決賽中中國隊對陣俄羅斯隊那場2小時30分鐘的「鏖戰」,讓李珊至今難忘。
北京時間2004年8月29日凌晨,守在電視機前的中國觀眾正經受着熬夜和大比分1:2暫時落後的「雙重煎熬」。第四局,俄羅斯隊23:21領先,奧運金牌似乎就要與中國失之交臂,許多媒體甚至已經擬好了「中國女排獲奧運會亞軍」的標題。那個時候,這場決賽已經不僅僅是球技、體力的較量,更像是一場心理上的拉鋸戰。李珊坦言:「它(俄羅斯隊)還有兩分,如果要獲勝這一局的話,我們還要拿四分,概率上來講它離勝利會更近一些。我們即使贏了這一局,下一局要打還是一個未知數。那個時候,一些對排球項目、或者對體育理解不深的人可能就作出了判斷:中國隊希望渺茫,」李珊笑着對記者說:「我知道最後很多人都關了電視,準備睡覺了。」
競技體育的不確定性,恰恰是其魅力所在。「排球項目不到最後一分鐘的時候,無法分出來真正的勝負,所以經常會出現那種讓人意想不到的翻盤。」李珊清晰地記得,第四局中,中國女排扛住了俄羅斯隊的「瘋狂進攻」,並成功將比賽拖進了決勝局。當中國隊的最後一個扣球穩穩砸在地板上時,中國女排的姑娘們和教練員們衝到場內抱在一起、哭成一片,肆意享受着苦戰後的勝利碩果。「人到特別激動的時候眼淚會奪眶而出。我覺得人生中很少見這種情況,這也是作為一個運動員最好的一種人生的體驗。」直至退役後,李珊還會和老隊友們笑着談起這場驚心動魄又回味無窮的比賽,對每一個進攻、防守、撲救如數家珍。對於李珊和所有女排運動員來講,那是一個美妙的時刻,是一個運動員職業生涯中最幸福的時刻,也是記憶中永遠發光的高亮時刻。
面對一般人難以承受的「賽場驚魂」和「高壓」,李珊接受得很坦然。從成為一名排球運動員開始,這樣的時刻她經歷得太多。李珊對記者形容說:「就好像你在懸崖邊上一樣,很可怕,你想再失誤一個我就輸了,這種不好的心理暗示是不能夠有的,所以很多時候只是往前看。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想太多,就是把眼前的這一個環節要做好,保持專注。」
女排精神:不同時代的相同意義
上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大幕開啟,中國大地一片生機勃勃。1981年中國女排戰勝日本隊奪得女排世界盃冠軍,一直到1986年,女排姑娘們打出了世界獨一無二的「五連冠」,締造了神話,也創造了激勵無數中國人拼搏奮鬥的「女排精神」。
什麼是「女排精神」?李珊笑着說,這是自己被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不同的人生階段讓李珊對「女排精神」有了不同的理解和認識。「我想,其實『女排精神』應該是體育精神的一個縮影,是通過中國女排這個集體、這個團隊,在賽場上、在訓練場上所展現出來的風貌。」李珊舉例稱:「當我們看到2004年雅典奧運會在那樣落後的情況下沒有人放棄,一直在拼搏的這個過程,包括可能有些人受傷離場,可能有些人去撲救很遠的、沒有希望的球……就是通過這一系列的表現,就是那種不放棄和凝聚力的精神。這可能就是『女排精神』的一種體現吧。」
職業生涯下半場:從女排國手到排球運動管理者
退役,是每個運動員都逃不過的宿命。離開自己拼搏奮鬥多年的賽場、走出自己的「舒適圈」,進入另一個陌生的崗位或領域打拚,無異於人生又一次「從零開始」。
一個人如果能找到理想的歸宿,這個人無疑是幸運的。李珊覺得,自己就是這其中的一名幸運兒。脫下運動衣、換上教練服、又穿上職業裝,李珊從一名女排國手變成天津女排教練,隨後轉型成為天津市排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用她的話說,自己不過是「站在了另外一個角度和位置去看待這個項目,但始終沒有離開我最熱愛的排球事業,包括體育事業。」
李珊調侃,對於行政工作,自己屬於「半路出家」。同樣的排球項目,不同的站位,對她有了完全不同的要求,「很多東西都需要我在工作中重新學習。」讓李珊感到慶幸的是,多年的排球運動員生涯教會了她學習的能力方法和思維方式,也讓她知道了如何用最短的時間進入角色。在她看來,對事業的執着追求,是幾代女排運動員、教練員們身上最閃光、最重要的精神之一,也是自己在工作中將一直保持的品質。
有人說:「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李珊粗算了一下,從開始接觸排球到現在成為天津市排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自己已經在排球上花了超過三萬小時,「雖然是崗位不同了,但是我還在排球上面用精力。排球肯定是我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之前是我的興趣和愛好,現在是我的事業。很多排球人都說你身上流的血都有排球的因素。」
奮鬥是什麼?李珊說:「奮鬥是一個過程,我覺得奮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奮鬥是一個狀態,是一個過程,是對目標執着的、永不停止的追求。」 「我們不是一直都在奮鬥嗎?」[1]
成就
1992年-1995年在天津市體育運動學校,1995年9月進入天津市女排隊,1998年入選國家青年隊,1999年再次入選國家青年隊,同年入選國家隊,2001年至今在國家隊。
1999年世界女排大獎賽總決賽第3名,亞錦賽冠軍;
2001年世界女排大獎賽總決賽冠軍;
2002年世界女排大獎賽總決賽亞軍,世錦賽第4名;
2003年世界女排大獎賽冠軍,亞錦賽冠軍,世界盃冠軍;
視頻
李珊!中國女排聯賽活化石的排球人生!
參考文獻
- ↑ 【奮鬥的中國人】前女排運動員李珊:「女排精神」絕不止步賽場 新聞中心 > 央廣網獨家報道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網2018-10-30 17:22:00
- ↑ 奧運首頁 > 奧運明星 > 中國明星 > 排球明星 > 李珊 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