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璮
李璮(?~1262年),字松寿,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金末山东军阀李全之子。 正大八年(1231年),李全死后,李璮袭为益都行省,拥兵自重。开庆元年(1259年),李璮加速准备反叛蒙古,一面进犯南宋,取海州等4城,一面积极加固益都城防,储存粮草,截留盐课。景定三年(1262年)进攻济南时,应者寥寥,军心离散。七月,城破被俘,史天泽将其处死。
目录
基本信息
本名 李璮
字号 字松寿
所处时代 金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潍州北海
出生时间 不详
去世时间 公元1262年
主要成就 山东军阀 益都行省长官
人物生平
李璮袭为益都行省(今山东境内)长官,拥军自重。南宋开庆元年(1259),李璮加速准备反叛蒙古 ,一面进犯南宋,取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等4城,一面积极加固益都城 防,储存粮草,截留盐课。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帝位,其幼弟阿里不哥也在漠北自立为大汗,两兄弟为争夺汗位发生战争。忽必烈为了稳定李璮,加封他为江淮大都督,并对他的上述活动隐忍不发。李璮乘忽必烈倾全力抗御阿里不哥南犯之机,三年二月,举兵反叛,他献涟海三城于南宋,杀蒙古戍兵,从海州泛海还攻益都,进据济南。南宋封李璮为齐郡王、节度使封号,但并没有在军事行动上给予有力配合。李璮在进攻济南时,曾传檄河北,希望取得华北地区汉人军阀的支持,但应者寥寥。因此,处境完全孤立。忽必烈迅速集中蒙汉诸军,以宗王合必赤统领征李璮。三月,史枢、韩世安、阿术等于高苑老僧口击败李军,李军退守济南。四月,忽必烈又命右丞相史天泽专征。史天泽与哈必赤定议,筑环城围济南,进行长期围困。济南被围四月,李璮粮秣告罄,军心离散。七月,李璮投大明湖不死,被俘,被史天泽斩于军前。李璮的岳父王文统,当时任中书省平章政事,颇得忽必烈信任,因与李璮书信交通,被忽必烈杀死。
叛乱平定后,忽必烈罢地方诸侯世袭,收汉人军将兵权,在地方上实行军民分治,并引用色目人作为统治的帮手,以对汉人进行牵制等等。这些措施,都对元王朝中央集权政治的建立,蒙古、色目贵族与汉族官僚之间矛盾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个人作品
《水龙吟》
腰刀首帕从军,戍楼独倚间凝眺。中原气象,狐居兔穴,暮烟残照。投笔书怀,枕戈待旦,陇西年少。欢光阴掣电,易生髀肉,不如易腔改调。
世变沧海成田,奈群生、几番惊扰。干戈烂漫,无时休息,凭谁驱扫。眼底山河,胸中事业,一声长啸。太平时、相将近也,稳稳百年燕赵
轶事典故
李璮归国后,宋理宗作诗一首。《李璮归国》
九扶汉鼎赖元动,泰道宏开万象新。
声塈南郊方慕义,恩渐东海悉来臣。
凯书已奏三边捷,庙算全消万里尘。
坐致太平今日事,中兴宝运喜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