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倩
李萍倩(1902~1984)中国电影导演。原名李椿寿。原籍安徽桐城,生于浙江杭州。肄业于上海沪江大学。20世纪20年代初在明星影片公司附属电影学校学习。
李萍倩 | |
---|---|
出生 |
1902年 浙江杭州 |
逝世 | 1984年11月8日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李椿寿 |
职业 | 导演 |
知名作品 | 时代的儿女、劫后孤鸿、丰年、女儿经、裙带风、说谎世界 |
1925年起在神州影片公司任导演和演员,导演了《花好月圆》(兼编剧、演员)、《难为了妹妹》、《好儿子》等。从影60年 ,导演影片近200部,编写剧本10多个,主演影片10多部。他在创作上涉及现实生活、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神话寓言等各种题材;正剧、悲剧、喜剧、闹剧亦多所尝试,其中尤以喜剧见长。1931年,他与邵醉翁合作导演了中国第一部光学录音的有声片《歌场春色》。1947年赴香港,成为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的主要导演。
他的作品有《劫后孤鸿》、《时代的儿女》、《丰年》、《女儿经》、《裙带风》、《说谎世界》、《寸草心》、《佳人有约》、《绝代佳人》、《三笑》、《三恋》等。
目录
艺术履历
1924年,李萍倩加入了汪煦昌的神州影片公司,担任演员和化妆主任,主演《花好月圆》(1925)和《不堪回首》(1925)等作品,表现可圈可点。1926年,李萍倩“为艺术而电影”,编导首作《难为了妹妹》轰动一时,自此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
1927年,推崇电影“潜移默化”功能、风格比较知识分子化的神州影片公司破产,李萍倩加入了邵氏兄弟的天一影片公司。“天一”风格保守,出品作品以古装传奇和侦探奇情片为主。李萍倩“为面包而电影”,在“天一”的近六年时间里颇受重用,拍摄了如《女律师》(1927)、《花木兰从军》(1927)、《劫后孤鸿》(1929)、《歌场春色》(1931)、《东北二女子》(1932)等等。其中,《歌场春色》是中国最早的片上发音电影之一。
1932年起,任明星影片公司导演。
1933年2月,中国电影文化协会在上海正式成立,被选为执行委员。1936年1月,在全国抗日民主运动高潮的推动下,参与发起成立上海电影界救国会。[1]
1932~1936年,先后导演了《旧恨新愁》《琵琶春怨》《丰年》《现代一女性》《时代的儿女》《人伦》《三姐妹》《热血忠魂》《桃李争艳》《夜会》等影片。其中《时代的儿女》,描写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年代中知识青年的不同命运和道路,并直接反映了反帝爱国的五卅运动的光辉事迹;《丰年》则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真实的镜头画面,揭示了“丰年成灾”的悲剧。以上两片,均获好评。
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为艺华、新华、华成、“中联”、“华影”等影片公司导演了《茶花女》《生离死别》《葡萄美酒》等影片。抗战胜利后,为国泰、文华等影片公司拍摄了《母与子》《裙带风》《凶手》等影片,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1947年底,去香港,先后为永华、长城影片公司导演了《春雷》《说谎世界》《禁婚记》《方帽子》《寸草心》《都会交响曲》《绝代佳人》《三笑》等影片。
1957年,《绝代佳人》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荣誉奖。
至1965年退休之时,李萍倩在港18年,作品近30部,影片“类型广泛、风格多样、雅俗共赏、佳作迭出”。
1965年退休以后,李萍倩不再拍片,但仍担任“长城”的艺术顾问以及多届华南电影工作者联合会会长。
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第四次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3000多名文艺界代表出席了本次大会。李萍倩作为香港文艺界代表,与夏梦、吴楚帆、廖一原(新联影业公司)等知名香港影人一起来到北京参与这次极其重要的盛会。
1984年11月18日,李萍倩导演在香港离世。[2]
总结评价
从影60年来,李萍倩共主演了10多部影片,导演了近200部影片,编写了10多个剧本,是中国从影时间最长、拍摄影片最多的电影创作家之一。李萍倩在创作上是多面手,现实生活、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神话寓言等各种题材他都涉猎过。正剧、悲剧、喜剧、闹剧、传奇性的、漫画式的,各种风格样式他都进行过尝试。其中,尤以讽刺喜剧片见长。在表现家庭关系、世态人情方面,他观察入微,能处理得细微动人,有一定的功力。自1965年拍摄《烽火姻缘》后,停止拍片,担任长城影片公司艺术顾问,他还曾任香港华南电影工作者联合会会长、第6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中国文联委员。[3]
电影作品[4]
演员作品
年代 | 片名 | 角色 |
---|---|---|
1925 | 《不堪回首》 | 朱文光 |
1926 | 《难为了妹妹》(导演) | 高升 |
1931 | 《福尔摩斯侦探案》(导演) | / |
1928 | 《红宝石(前后集)》 | / |
1927 | 《女律师》 | 安东义 |
1925 | 《花好月圆》 | 叶元俊 |
1925 | 《佳期》 | / |
1927 | 《刘关张大破黄巾》 | / |
导演作品
三笑 (1964) | 三看御妹刘金定(1962) | 说谎世界 (1950) | 笑笑笑(1960) | 少奶奶的扇子(1939) | 博爱 (1942) | 金银世界 (1939) | 母与子 (1947)(编剧) | 女儿经 (1934) | 家 (1941) | 一代妖姬 (1950) | 艳遇 (1965) |
绝代佳人 (1953) | 蜜月 (1952) | 费贞娥刺虎 (1939)(编剧) | 地藏王 (1941) | 杜十娘 (1940)(编剧) | 有夫之妇 (1932) | 难为了妹妹 (1926)(演员) | 琵琶春怨 (1933) | 夫妻之间 (1931) | 裙带风 (1947) | 妇人心 (1929) | 百花齐放 (1952) |
福尔摩斯侦探案 (1931)(演员) | 湖上春痕 (1947)(编剧) | 生路 (1941) | 茶花女 (1938)(导演/编剧) | 芭蕉叶上诗 (1932) | 好儿子 (1927) | 笑声泪痕 (1944) | 歌场春色 (1931) | 铁扇公主 (1927) | 烽火姻缘 (1965) | 桃李争艳 (1936)(导演/编剧) | 民族魂 (1935) |
佳人有约 (1960) | 现代一女性 (1933) | 女儿国 (1927) | 天外笙歌 (1944) | 夜会 (1936) | 旧恨新愁 (1932)(导演/编剧) | 三恋 (1956) | 人伦 (1935)(导演/编剧) | 新闻人物 (1960) | 三姊妹 (1934)(导演/编剧) | 贵妇风流 (1942)(导演/编剧) | 英烈传 (1941)(导演/编剧) |
乾隆游江南第三集 (1929) | 花开花落 (1937) | 新茶花 (1927) | 万户更新 (1945) | 生离死别 (1941)(导演/编剧) | 雪地情仇 (1963) | 凤求凰 (1938) | 四姊妹 (1942)(导演/编剧) | 丰年 (1933) | 桃李争春 (1943) | 逆旅风云 (1957) | 风流寡妇 (1941) |
迷魂阱 (1961) | 门 (1953) | 绿天鹅夜总会 (1958) | 浮云掩月 (1943) | 春归何处 (1948) | 艺海恩仇记 (1943)(导演/编剧) | 大学皇后 (1930) | 禁婚记 (1951) | 火烧百花台 上下集 (1929) | 春雷 (1949)(导演/编剧) | 白日梦 (1953) | 大地的女儿 (1938) |
劫后孤鸿 (1929) | 惜花飞 (1944) | 仕林祭塔 (1927) | 花木兰从军 (1927) | 华灯初上 (1961) | 香喷喷小姐 (1958) | 寸草心 (1953) | 我是一个女人 (1955) | 上海小姐韩绣雯 (1932) | 望夫山下 (1957) | / | / |
李萍倩与艾霞
艾霞是民国的才女明星,追捧者无数,却深陷爱情无法自拔,最后遭遇背叛绝望自杀。
因为拍戏的缘故,艾霞结识了当时大导演李萍倩。
当时李萍倩要为新戏挑女主角,而艾霞极为符合,两人从此结缘。虽然艾霞不是传统审美上美女,却也极有特色,而且性格大胆,演戏是很放的开。
李萍倩对她一见钟情,拍戏时就各种体贴照顾献殷勤,创造两人独处的空间,甚至故意醉酒,去接近艾霞。等到戏拍完,两人便在一起了。
刚开始的时候,李萍倩各种甜言蜜语,不仅在生活上极尽宠溺,也在事业上为艾霞铺路。
只是,李萍倩已经有家室是人尽皆知的事,而且本人是出了名的风流。
艾霞的朋友担心她受伤害,一直好言相劝,说:“李萍倩有老婆和孩子。”只是此时的艾霞早已被爱情蒙蔽了双眼,满心相信李萍倩会离婚娶她。
然而,幸福甜蜜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很久,李萍倩很快露出来自己的本来面目。
他开始夜不归宿,夜夜在外逍遥。独守空房的艾霞,常常夜不能寐,只能养很多的猫,陪伴自己。直到她亲眼看见李萍倩,和一位女演员躺在床上,才彻底绝亡。
被捉在床的李萍倩若无其事,起来穿衣走了,留下绝望的艾霞,一步步崩溃。后来一段时间里,艾霞已经不再是精致美艳的女明星,而是邋遢疯癫的疯女人。后来艾霞吞下鸦片,将生命定格在二十二岁的花样年华。[5]
参考文献
- ↑ 李萍倩个人简历网
- ↑ 萍踪倩影:李萍倩导演诞辰120周年纪念中国电影资料馆
- ↑ 李萍倩(1902~1984)成语词典
- ↑ 李萍倩 Pingqian Li的导演作品豆瓣电影
- ↑ 民国才女逃婚成明星,爱上有妇之夫,感情失意而自杀,年仅23岁 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