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蒸
李蒸 |
李蒸(1895年5月22日—1975年2月2日),汉族,字云亭,出生于河北省滦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中国教育家[1] ,被称为“西北高等师范教育的拓荒者”[2]。
1923年,李蒸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修乡村教育。1924年,取得硕士学位。1927年,取得哲学博士学位后归国。1932年至1937年,李蒸任北平师范大学校长[3]。1937年至1944年,为西北联合大学四位常委之一、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院长,缔造经营了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5年11月,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授予李蒸在北平师大、西北师院连续服务15年以上的“乙字第一号奖状”。1946年12月17日,兰州市政府宣布将十里店的一段公路命名为“李蒸路”。1949年4月,作为南京政府和谈代表之一赴北平参加国共和平谈判。谈判破裂后,宣布脱离国民党,接受共产党领导;同年9月,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49年至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参事,后任全国政协二、三、四届委员兼文教组组长、民革中央委员、和平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75年2月2日,李蒸突发心脏病逝世,享年80岁。
目录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原北平师范大学校长
民 族 ---- 汉族
出生地点----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王辇庄
出生日期----1895年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主要成就----中国教育家
毕业院校----哥伦比亚大学
逝世日期----1975年
目录
1生平 2贡献 3人物评价
人物生平
卢沟桥事变前
早年先后在本村、滦县、天津、北京读书,曾参加五四运动。1923年,公费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4年后,写成《美国乡村教育概况》一书,获博士学位。1928年回国,先后任北京大学、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讲师,江苏无锡教育学院、南京中央大学教授。1930年,任北平师大代理校长,后任国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他把工作与在美主修的课程紧密结合,推广民众教育,编写系统教材,对我国早期推广民众教育工作起到了引导性的作用。1932年7月,他出任北平师范大学校长。当时国内局势混乱,办学更是举步维艰,他上任后不久教育部便以让师大整顿为藉口,责令师大“停止招生”。李蒸先生当即致电教育部并另具呈文,竭尽全力,奔走呼吁,终使停办师大的提案未能通过。在短短几年内,他与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把北师大办成了闻名全国的一流学府。
“七七事变”后,伪政权曾邀李蒸任职,他逃避到天津。后得知北师大迁到西安,他转赴西安筹建新校,任西安临时大学(北平师大、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合并组成)常务委员。次年,他率西安临时大学全体师生迁至陜西城固。西安临时大学更名为西北联合大学后,他担任该校师范学院院长,1939年8月,西北联大又奉命改组,师范学院独立,更名为西北师范学院。李蒸先生被任命为第一任院长。1940年,该院奉命西迁兰州。李蒸长途跋涉,亲赴兰州,勘定校舍,征购土地,在兰州城西十里店荒滩上建起新校。1944年,该院全部迁到兰州。为纪念李蒸在迁校建校工作中作出的贡献,人们把十里店的一条街定名为李蒸街。
20岁时李蒸考入享有公费待遇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23年暑假后,李蒸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修乡村教育。次年取得硕士学位。1927年取得哲学博士学位后归国。回国后,他先生在北京大学、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南京中央大学等校任教。后担任江苏教育学院教授、国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等职。他把工作与在美主修的课程紧密结合,推广民众教育,编写系统教材,对我国早期推广民众教育工作起到了引导性的作用。1932年,他出任北平师范大学校长。当时国内局势混乱,办学更是举步维艰,他上任后不久教育部便以让师大整顿为藉口,责令师大"停止招生",改变制度予以取消。为了争取师生的生存,李蒸先生当即致电教育部并另具呈文,竭尽全力,奔走呼吁,终使停办师大的提案未能通过。在短短几年内,他与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把北师大办成了闻名全国的一流学府,有力地驳斥了取消师范院校的谬论,其功劳是不可抹煞的。
卢沟桥事变后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师范大学与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迁至西安,合组成西安临时大学。李蒸先生提任该校三常委之一。次年,他率西安临时大学全体师生迁至陜西城固。西安临时大学更名为西北联合大学后,他担任该校师范学院院长,1939年8月,西北联大又奉命改组,师范学院独立,更名为西北师范学院。李蒸先生被任命为第一任院长。
1940年4月,西北师范学院奉命迁往兰州。为了把学校的损失和对学生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李蒸先生与学校各部门负责人反覆磋商搬迁计划,并两次翻山越岭到兰州勘察校址,西北师范学院迁到兰州后,困难重重,条件艰苦。李蒸先生带领师生白手起家,利用有限的资金有步骤地建设校舍,花费了大量心血,终于使学习和生活条件不断完善。为在甘肃建立高等师范院校奠定了基础。
1944年,任重庆三青团副书记长。1945年,任中央常务干事。1948年,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1947年至1949年,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
1949年1月21日,李宗仁任南京政府代总统,决定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4月,李蒸任南京政府和谈代表之一,赴北平参加国共和平谈判。谈判破裂后,毅然拒绝南返,宣布脱离国民党,决心留在北平,接受共产党领导。
1949年9月,李蒸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被选为委员。1949年至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参事,后任全国政协二、三、四届委员兼文教组组长、民革中央委员、和平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每逢春节、中秋节,李蒸都要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当局和台湾同胞讲话,为祖国统一而努力,直到1975年逝世。
贡献
李蒸先生学识渊博,平易近人,在大西北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他始终抱著乐观豁达的态度竭尽全力地为青年人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学有所成。他不仅教授学生必要的知识,更注重培养学习的高尚品德,培养学生献身教育、报效祖国的伟大情操,在他的培养下,出现了一大批教育界的栋梁,他们遍布国内外。受李蒸先生的影响,他们无私奉献、精心育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注:李蒸校长的墨书来源于李校长在北师大的学生--历史学家黄现璠译著《元代农民之生活》一书。
人物评价
陆润林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说:李蒸和北平师范大学师生“历经千辛万苦,在西安、陕南、兰州一带,克服一系列困难,解决师生员工和学生的住宿、生活、基本教学物质条件,让学校继续维持上课。从而,为抗日救亡运动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输送了大批进步的知识分子。同时,把我国平津一带第一流专家、教授西迁到西北地区,把我国文化教育优良传统和长期积累的高等学校的办学经验搬到古老的西北地区,大大缩短了西北地区教育和沿海地区教育的差距,使西北地区的高等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参考来源
- ↑ 【唐山历史文化名人】中国教育家——李蒸 ,网信唐山, 2023-08-08
- ↑ 西北高等师范教育的拓荒者——李蒸 ,河北师范大学, 2009-11-10
- ↑ 校史人物志丨李蒸: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制度的坚定捍卫者 ,京师继教, 202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