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谨行
李谨行(619年-683年7月30日 ),字谨行,靺鞨人。唐朝大将,蓍国公突地稽之子。相貌伟岸,武力绝人。麟德年间,任营州都督,拥有部落家僮有数千人,以财力雄据边关,为契丹、高句丽所忌惮。乾封元年(666年),以左监门卫将军随军东征高句丽。咸亨元年(670年),镇压高句丽将领剑牟岑的反叛,又与支持高句丽复国的新罗交战。累拜右领军大将军、积石道经略大使。吐蕃论钦陵等率众十万人进攻湟中,李谨行以空城计退敌。仪凤元年(676年),于青海破吐蕃数万众,被唐高宗授为镇军大将军、行右卫大将军,封燕国公。
永淳二年(683年),李谨行去世,年六十四。获赠镇军大将军 、幽州都督。垂拱元年(685年),陪葬乾陵。
目录
人物生平
李谨行(619-683)是唐高宗时期著名的蕃将,靺鞨人,历任检校廓州刺史、积石道经略大使、右卫大将军等职,生前封燕国公。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将领,他在唐朝东西两面战场上立下卓著战功,为唐朝的边防巩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死后赠幽州都督,陪葬乾陵,是陪葬乾陵的十七位宗亲、功臣中唯一的蕃将。
出身背景
李谨行出生于蕃将之家,自幼便受北方少数民族尚武风气的熏染,其少年时代,便经历了其父武德五年(622)从太宗破刘黑闼、武德六年(623)大破来犯的突厥等事迹,对于本身便具有尚武传统的北方少数民族家庭,这些事迹必将对其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家庭的熏陶,对其日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因而,其自幼便谙习军旅之事;同时,又受到汉化的影响,使他具备熟读兵书的环境。待其成人,凭借以门荫入仕,由其"解褐"即充任右武卫翊卫校尉,便可见其过人的文韬武略。
三卫历来由五品以上的官宦子孙来充任,突地稽生前为三品将军,所以李谨行刚一入仕便得以授"翊卫校尉",这是府兵制下的内府下级武官。另外,根据唐制:规定"凡三卫皆限年二十一以上。"李谨行若在21岁即授三卫官,时间大约在贞观十四年(640)。此后,转外府,即地方军府任职,历任怀□府□果毅都尉、龙泉府左果毅都尉、肃慎府折冲都尉。再入朝转左屯、右骁二卫翊府左郎将、左骁卫翊卫中郎将、右骁卫将军。李谨行自解褐入仕,从21岁上任统领300人低级武官,逐级升迁,至龙朔年间(661-663),即在43岁左右,官至从三品将军,历任了军中要职,可以说其在军政仕途上是比较坦荡的。然而,他真正辉煌的人生,当是从麟德年间才真正开始。
主要功绩
1.唐朝乾封年间对高句丽的经略
李谨行首次参加东征是在乾封元年(666)伐高句丽的战役。此时,百济已在唐罗盟军的夹攻下,于显庆五年(660)灭亡。一同参加此次征伐的,还有新罗方面的金仁问、金仁泰等,可见,尽管此役征讨的对象是唐境内民族政权高句丽,但是,由于唐罗联盟尚未瓦解,又有新罗方面的介入,因此,战争仍是唐罗联盟与丽济联盟战争的延续,战争仍具有国际性。
乾封元年(666)六月,高句丽泉盖苏文死,长子泉男生继任莫离支,与其弟泉男建、泉男产不和,泉男建自称莫离支,发兵讨伐泉男生。泉男生于是派其子泉献诚到唐朝求援。同年六月初七,任命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领兵救援泉男生,李谨行率预备队担任后援。待接应成功,继以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分水陆诸军大举伐丽,李谨行担任行军总管。从此,开始了他在朝鲜半岛长达十年(666-677)之久的征战生涯。
值得一提的是,在唐与高句丽的战争中,靺鞨族的众多部落基本都是站在高句丽阵营的,而惟独粟末靺鞨是始终站在唐朝一方的。究其原因,盖因历史上粟末靺鞨与高句丽之间宿愿已久。自夫余衰弱以后,肃慎系勿吉各部即逐渐向东南迁徙粟末部入居松花江流域,因而,才以水为名,号为粟末。与此同时,高句丽也不断北拓,攻占原属夫余的领土。粟末部与高句丽战争的起因当是为了争夺对夫余故地的控制权。494年,"夫余王及妻孥以国来降",投奔高句丽,高句丽人称其为"勿吉所逐"。当是粟末靺鞨也占有了部分夫余故地。但在此后与高句丽人的战争中,粟末部却渐处于不利地位,最终降隋内附。因而,此时粟末靺鞨所以立场坚定的站在唐朝一方,自然有突地稽早在隋末便内附中央,中原王朝对粟末靺鞨大力扶持的因素,更有粟末靺鞨与高句丽存有世仇的关系。而由李谨行统领的这支靺鞨兵,成为了东征中的生力军。
总章元年(668),高句丽被平定,唐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以统辖其地。由于此时高句丽虽然被灭,但仍有残余部队和遗民与唐朝军队开展零星的对抗。因此,李谨行在平定完东征高句丽后,留任于安东都护府,参与都护府内的军事驻防和平叛工作。是年,凭借平定高句丽的军功,李谨行被擢升为右武卫大将军。
2.唐朝咸亨年间平定高句丽遗民的叛乱
咸亨元年(670),高句丽大长钳牟岑率余众叛乱,李谨行与高侃同往辽东平叛。高侃、李谨行东征的初期很顺利。咸亨二年(671)七月、咸亨三年(672)十二月,唐军分别在安市城、白水山击败高句丽抵抗军。但此时,唐军发现他的主要对手已经不再是高句丽抵抗军了,对手换成了军事盟友--新罗。新罗接受高句丽抵抗军的求援,派遣军队来跟攻灭高句丽时的盟军唐军开战了,而且占领了大量的百济旧地。咸亨二年(671),唐军便与新罗战于百济边境。是役,高侃负责高句丽故地,李谨行则负责百济故地。据《三国史记》所记载,李谨行初战不利。
李谨行部下以靺鞨为主力,则在百济与新罗争战者,主帅当即李谨行。因为,曾参加唐东征的靺鞨蕃将仅李谨行与李玄正二人,而据史料记载,李玄正只参加了贞观十九年(645)的战役,其后再未见于史料。故而,此时统领靺鞨兵的主将只有李谨行而已。
咸亨三年(672),根据《册府元龟》卷358《将帅部·立功一一》的记载:"高侃为东州道行军总管、左监门大将军,咸亨三年与高丽馀众战於白水山,大破之。时新罗还将救高丽,以拒官军,侃与副将李谨行等引兵迎击高丽斩首三千级。"李谨行与高侃在朝鲜半岛势如破竹,是唐朝当时负责在朝鲜半岛军事行动的主要指挥者,肩负着平定叛乱,收服高句丽、百济故地的使命。
亲属成员
父亲 突地稽,唐初官至左卫大将军(一作右卫将军)、燕州总管,封耆国公。
妻子 刘氏,于伐奴城抗击高句丽叛军,以功封燕国夫人。
傅氏,封临汾郡夫人。
儿子
李思敬,李谨行长子。
李秀,官至云麾将军。
孙子 李偃,李秀之子,唐玄宗时曾任景城(今河北景县)太守兼横海军使、河北海运副使。
史料记载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九下·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列传第三十五》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唐纪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