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貫通
李貫通(1949年~),男,山東魚台人,現為山東省作協副主席、創作室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系中國文聯全委委員,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多所大學兼職教授,文學創作一級職稱。李貫通是20世紀80年代文壇魯軍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當今山東文壇的領軍人物之一,在全國有着重大的影響。他的創作態度極為嚴謹,質量為上,其作品的深厚的文化內涵令人讚佩。自1981年發表第一篇小說《當我憂傷的時候》至今,在中央、省級報刊發表200餘萬字的文學作品,出版了《洞天》等14部著作。
目錄
個人履歷
1949年10月生。1967年高中畢業,先後當過農民、民辦教師、工人。1977年考入山東師範學院聊城分院中文系(現聊城大學),1982年1月畢業分配至魚台縣文化局,任創作員。1998年4月,小說《天缺一角》獲首屆魯迅文學獎中篇獎。
1986年6月,中國協作《小說選刊》雜誌與《山東文學》共同在魚台召開"李貫通作品研討會"。1986年加入作家協會。1988年9月調入山東省作家協會。李貫通參加了第五、第六次全國作代會,作為中國作家代表團成員,先後出訪過意大利、泰國、敘利亞等6個國家。
現為中國大眾文學學會副會長、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創作室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系中國文聯全委委員,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多所大學兼職教授,文學創作一級職稱。
個人作品
在內陸及台灣出版《洞天》、《天下文章》、《天缺一角》、《魚渡》、《李貫通小說精選》、《無邊波瀾》、《水性》、《迷濛之季》等14部著作。
獲得獎項
1998年之前,先後獲得山東在校大學生優秀作品獎、《山東文學》優秀小說獎、浙江《西湖》文學獎、上海《萌芽》小說獎、山東青年益友文學獎、《山東文學》蒲松齡金像獎、山東首屆泰山文藝獎、第八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北京文學》獎、《中國作家》文學獎、《小說選刊》優秀獎、《時代文學》獎、《作家報》十佳小說獎、山東省精品工程獎等30多項。
1998年4月,小說《天缺一角》獲首屆魯迅文學獎中篇獎。
2004年3月,中篇小說《迷濛之季》被中國小說學會評為"2003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入榜作品。
社會評價
國外響應
部分作品譯成英、法、意、阿拉伯文字,在國外刊發。
國內影響
《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報》、《光明日報》、《文匯報》、《中華讀書報》、《文藝報》、《文學報》、《文學評論》、《當代作家評論》等報刊,刊發了大量關於李貫通的評論文章。
大量中短篇小說被《新華文摘》、《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中華文學選刊》、《中國文學》、《中篇小說選刊》、《中篇小說月報》等權威刊物轉載,被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收入優秀作品經典選本。
三部小說搬上熒屏。
作家點評
文學大師孫犁說:"山東有個李貫通,他的小說另有一種寫法……對你的藝術表現的欣賞,幾乎達到了擊節讚嘆的程度。"
王蒙稱讚道:真實,俏皮,沉重與輕鬆調侃的雜糅,讀之哭笑不得,終於喟然長嘆!
莫言說:貫通二十多年從容寫作,成績斐然。他幼習中醫,熟諳陰陽,小說寫得虛實相濟,境界高遠,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值得我學習。
嚴家炎稱讚道:作者以冷峻超然的態度和濃淡適度的筆墨,遊刃有餘地描繪了這一特殊環境中個性化的人物群像。語言運用上舉重若輕,充分激活了漢字的活力。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風格,體現了作者的洞達明慧。
雷達說:儒雅瀟灑的語言風采,虛實相生的迷濛境界,杜鵑啼血的心靈訴求,寬厚仁愛的精神家園。吳義勤評價說:真實與荒誕、寓言與象徵、實在與幻象、內心與外在,均融合得親密無間;構思的巧妙,敘述的圓熟,語言的老到,都令人稱嘆。
施戰軍評價說:縱觀二十年的中國文壇,李貫通以其獨特的小說個性,無意中呈現出與時尚性寫作始終逆動的事實:傷痕反思題材曾在他筆下極顯透徹的荒誕和人性的悲涼;對轉型期中國的探照,更帶有整體象徵意味和深在的人文思量;在小說修辭紛紛趨向西方定勢之時,他使民族審美、本土想象及母語文化散發出迷人的魅力……從而寓示了現實主義文學在當代中國的巨大的藝術潛能和深廣的創造性空間。這些具有罕見的震撼力的佳作,讓由衷熱愛文學的人心中有底,進而有勇氣承擔使命,以有底面對無底。
李掖平評價說:李貫通新近發表的幾部審省當下知識分子命運和透視時代文化現象的中篇小說,以儒雅而犀利的文字和真實與荒誕相融相成所昭示出的真先鋒性和大悲劇性,帶給文壇一個成功的超越與突破,帶給讀者一種極大的靈魂震撼,它使我快意而痛苦,痛定之後禁不住眼也流淚心也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