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負荊
《李逵負荊》是元代康進之創作的雜劇。寫的是梁山附近杏花莊開酒店的老王林,被冒稱宋江、魯智深的惡棍搶去了女兒滿堂嬌。正逢李逵來店飲酒,王林向他哭訴。李逵聽了大怒,回山斥責宋江。宋江為辯明事實,同他下山質對。李逵在認識了錯誤之後,回山向宋江負荊請罪。恰好兩個惡棍又送滿堂嬌回門,王林上山報信,宋江即指派李逵下山捉拿,「將功折罪」。最後,全劇在慶功聲中結束。 [1]
目錄
作者簡介
康進之,棣州(今山東惠民縣)人。生平事跡不詳。後世人評價他是「豪放激越」的「本色派」作家,元代鍾嗣成《錄鬼簿》將其列為「前輩已死名公才人」,可知其為元代前期雜劇作家。史載康進之作雜劇兩種:《黑旋風老收心》與《李逵負荊》,如今只留下《李逵負荊》一劇。在當時十分流行,如賈仲明為其作為的【凌波仙】弔詞云:「編《老收心》李黑廝,《負荊》是小斧頭兒。行於世,寫上紙,費騷人和曲填詞」。 [2]
故事梗概
劇中敘述惡棍宋剛、魯智恩冒充宋江、魯智深,擄走酒店店主王林的女兒滿堂嬌。李逵下山聞知此事,勃然大怒,回山砍倒杏黃旗、大鬧忠義堂,指斥宋江、魯智深玷辱梁山名譽。後三人同去酒店對質,方知是歹徒冒名作惡。李逵深悔莽撞,負荊請罪,並協同燕青擒獲歹徒,將功補過。
人物刻畫
李逵是元末明初的《水滸戲》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半數以上的水滸戲是以他為主人公的。《李逵負荊》充分表現了李逵對受迫害人民的同情和勇於改過的精神。當他聽到王林說女兒被宋江、魯智深搶走,並拿出紅絹腰巾為見證時,便怒氣衝天地回山追查,對宋江、魯智深進行了辛辣的嘲弄。但當真相大白後,又馬上負荊請罪。作者對這一英雄人物的刻畫極為細緻、生動。
元代水滸戲中最著名的還數康進之的《李逵負荊》。小說成書在後,其情節可能直接采自本劇,這也是現存元雜劇中唯一與《水滸傳》故事相符的一個劇本。劇中敘惡棍宋剛、魯智恩冒充宋江、魯智深,擄走酒店主王林的女兒滿堂嬌。李逵下山聞知此事,勃然大怒,回山砍倒杏黃旗、大鬧忠義堂,指斥宋江、魯智深玷辱梁山名譽。後三人同去酒店對質,方知是歹徒冒名作惡。李逵深悔莽撞,負荊請罪,並協同魯智深擒獲歹徒,將功補過。 這是一出用「誤會法「構成的喜劇,但並不是一味在「誤會」上湊熱鬧,而是同人物的性格滲透在一起,矛盾的發展合乎情理。劇中的李逵是一個令人喜愛的形象,他是非分明,愛憎強烈,忠於梁山的正義事業,為人坦誠豪爽而又天真魯莽。作者用了較細緻的筆法從不同側面來描寫這個莽撞漢子,使這個形象顯得豐滿生動。如一開始李逵聽了王林的哭訴,又見到所謂「證據」,便怒不可遏,回到山寨不由分說便拔斧砍旗,又與宋江以腦袋為賭,立下軍令狀,顯示他嫉惡如仇、火爆而不顧後果的個性;在下山對質的過程中,他因先入為主的成見,對宋江和魯智深的一舉一動都表示懷疑,好像很精明,卻在這種「精明」中愈發顯出他的憨直與魯莽,讓人忍俊不禁;真相大白後,他懊悔起來,於是裝糊塗耍無賴,以保住自己的腦袋;最終抓住了歹徒,他又得意起來,自詡為宋江、魯智深洗刷了壞名聲。戲劇中性格魯莽的人物最容易寫得簡單化,《李逵負荊》卻避免了這樣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