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橋
李銀橋 |
李銀橋(1927年9月-2009年9月22日),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東河疃村人,武當派俗家弟子,曾任毛澤東主席的衛士、副衛士長、衛士長。
他擅長太極拳和太極劍,2009年9月22日因肺部感染於航空醫學研究所附屬醫院去世,享年82歲。
目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李銀橋
出生地:河北省安平縣東河疃村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日期:1927年9月
逝世日期:2009年9月22日
性別:男
職業:保鏢
人物生平
1927年,李銀橋出生於河北安平。小的時候,他在家鄉讀過兩年小學。因為自小習武身體硬朗,人又機靈,自11歲參軍後,李銀橋就一直給首長當特務員。
1947年2月,李銀橋被作戰部隊抽調上來,開始在中央機要通信排工作,後來被指定擔任周恩來的衛士。第一次和周恩來見面,李銀橋就坦率地表示,「我想到部隊基層去」。周恩來笑了笑說:「到基層部隊去是好事,不過還是歡迎你來工作,過兩三年,可以送你去學校學習。」李銀橋當即答應下來。
在周恩來身邊擔當衛士不到6個月,1947年8月18日,因為他的衛士工作做得好,中央負責保衛的同志決定把他調到毛澤東身邊當衛士。在和毛澤東見面時,李銀橋也直言希望下部隊。毛澤東當即哈哈大笑,稱要和他定個君子協定,借用李銀橋半年,並讓他當衛士組的組長。李銀橋干衛士工作十分出色,毛澤東非常滿意。
1948年2月19日,毛澤東找李銀橋談話:「半年,整好半年……你,還想走嗎?」李銀橋垂下頭,心裡有些矛盾。但他最後還是選擇了講實話:「想走。」毛澤東顯出悵然若失的神情,這讓李銀橋有些不安。毛澤東最終還是同意他走,表示自己不會食言。但李銀卻沒有走,說:「主席已經同意我走,那麼,前邊定的約算是結束了。如果需要,我們還可以定約。」毛澤東笑着說:「那好。我們重新定約。半年,你再幫我半年,看我打敗胡宗南。」
1948年8月,轉眼第二個約定又到期,但毛澤東的個人魅力深深吸引住了李銀橋,並讓李銀橋下定決心跟隨主席一輩子。1962年4月,離開毛澤東被調往天津工作。
1962年4月20日,毛澤東親自送別李銀橋,還抄錄了一首《七律·長征》送給他做紀念。來到天津後,李銀橋一開始在天津市公安局工作,後來又調到一個工廠當副廠長。其間,李銀橋曾多次探望毛澤東。
1976年9月,毛澤東逝世,李銀橋卸任毛澤東衛士長一職。
1979年,調任人民大會堂管理局當副局長;3年後進入公安部。
2009年9月28日上午10時,李銀橋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毛澤東女兒李敏等生前友人、舊好參加遺體告別儀式。此外,李銀橋家鄉安平縣黨委政府將派代表參加儀式,家鄉親人也一同前往。
回憶主席
見證偉人的平民生活,在戰爭年代,毛澤東對於穿衣從來不提任何要求,他常常是有什麼穿什麼。為了少做一件衣服,節約一些開支,毛澤東的衣服上往往是補丁上綴補丁。韓桂馨除了照顧李訥之外,還常常幫毛澤東縫補衣服。
1949年,毛澤東進了北平,曾在香山雙清別墅接待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和各界代表、知名人士。他在見張瀾前,吩咐李銀橋說:「張瀾先生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了不少貢獻,在民主人士當中享有很高威望,我們要尊重老先生,你幫我找件好些的衣服換換。」然而,李銀橋在毛澤東所有的家當中翻了又翻,找了又找,竟挑不出一件不破或者不打補丁的衣服來。李銀橋有些委屈,對毛澤東說:「主席,咱們真是窮秀才進京趕考了,一件好衣服都沒有。」毛澤東倒勸慰他說:「歷來紈絝子弟考不出好成績,安貧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我們會考出好成績。張先生是賢達之士,不會怪我們的。」就這樣,他硬是穿着補丁衣服見了張瀾,又見了沈鈞儒、李濟深、郭沫若、陳叔通等知名人士,受到了各位民主人士的尊敬。
1959年到1961年, 是共和國歷史上被稱為「三年困難」的時期。當時,中央人民政府將每個國民的口糧定量減到最低限度,中南海里的機關幹部們也開始重新定量,先由個人報數再由群眾公議評定——身高體寬的毛澤東,自報的糧食定量是每月26斤。
一個星期天,李訥回到家裡,毛澤東破例讓她在家裡和自己一起吃了頓飯。餓了一星期的李訥,看見桌子上三四盤炒菜、一碗湯,外帶辣子、雪豆腐等小碟,胃口一下就被吊起來了……
目睹這一情景的李銀橋,心裡很不是滋味,事後向毛澤東進言:「主席,李訥太苦了,我想……」沒等他說完,毛澤東就打斷了他:「和全國人民比較來說,她還算好一些的呢!」「可是……」「不要說了。我心裡並不好受……我和我的孩子都不能搞特殊,現在這種形勢尤其要嚴格。」
毛澤東擔心教育不嚴幹部子女成為「漢獻帝」
建國初的某一天,毛澤東有一次散步時問衛士長李銀橋:「你的感覺是李敏好還是李訥好呢?」李銀橋說:「都很好,她們沒有某些高幹子女那種容易表現出的優越感,她們要求自己嚴格,有上進心。」毛澤東搖了搖頭說:「我看她們不如你們有出息,也不如你們有前途。她們比你們吃的苦少,能吃苦的人才能有出息。」李銀橋說:「主席,你還想叫孩子們怎麼吃苦?她們可是比普通人家的子女吃苦多多了!」毛澤東又搖頭:「你說得不對。你講吃苦的時候思想不對頭,因為你首先想到她們是我的女兒,所以你給她們定了一個不同於一般人家子女的標準。她們不就是吃大食堂嗎?大食堂的伙食要比多數農民家的伙食好,難道不是這樣嗎?」李銀橋說:「主席,你總找低的比,這不公平。城裡人家大多數未必比學校食堂伙食差,我家裡就比大食堂的伙食好。」毛澤東笑着說:「你為革命作了貢獻嘛,吃好點人民沒意見。她們還沒有作貢獻呢。人哪,生活上還是跟低的比有好處。不比貢獻比享受,那就是沒出息了。」
1960年,正是國家經濟最困難的時候,李訥很少回家。一次衛士尹荊山去看望李訥,小尹看李訥臉色不好,便關切地問是否病了?李納不好意思地小聲說:「尹叔叔,我確實很餓……」李銀橋聽了小尹的匯報後,心中很難過,他搞了一包餅乾送給李訥。李訥怕讓別人看見,匆匆填了兩塊在嘴裡,把其餘的包好,準備慢慢享用。李銀橋看着不忍,說:「吃吧,我還給你送。」毛澤東知道後,非常生氣:「三令五申,為什麼還要搞特殊化?」「別的家長也給孩子送東西……」李銀橋小聲解釋。「別人可以送,我的孩子一塊餅乾也不許送!」毛澤東拍着桌子,大聲說道:「誰叫她是毛澤東的女兒!」
難忘揮淚相別之時的肺腑之言:「你們常來看看我」
1962年4月20日,毛澤東親自送別李銀橋,囑咐他說:「以後你每年都要來看我一次,我這裡就是你的家。我活着,你來看我,我死了,你每年到我的墳頭上看我一次,看一次我就滿意了……」隨後,毛澤東還抄錄了一首《七律·長征》送給他做紀念。直到現在,李卓韋家中的牆壁上,還掛着這幅毛澤東手跡的臨摹版。
來到天津後,李銀橋一開始在天津市公安局工作,後來又調到一個工廠當副廠長。其間,李銀橋曾多次探望毛澤東。
1976年9月9日零時10分,毛澤東逝世。李銀橋在回憶錄中稱,聽到這個消息後,全家失聲痛哭。當晚他驅車趕往北京,在火車上哭了一路。回憶起在毛澤東身邊15年的衛士生涯,毛澤東只對他發過一次火。他說,自己寧願毛主席天天對他發火,也不願接受毛主席去世。[1]他已經再沒有機會陪伴自己敬愛的毛主席了,毛主席去世時自己未能陪在身邊,成為了他的一大憾事。抵達北京後,他在毛澤東的遺體前久久不願離去。
參考文獻
- ↑ 毛新宇與前妻婚宴現場:300多名老將軍到場,李銀橋坐輪椅參加,姐讀歷史,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