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杏林載不動沉甸甸的鄉愁(張淑蘭)

杏林載不動沉甸甸的鄉愁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杏林載不動沉甸甸的鄉愁》中國當代作家張淑蘭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杏林載不動沉甸甸的鄉愁

兒時,村東頭的杏林,是我們的樂土。

我們在這裡做夢,也在這裡起航。

萍最喜歡杏花,是杏林中的佼佼者,當春天的腳步悄悄趕來的時候,萍就約我們,去林子裡捉迷藏。杏林里有三四百棵杏樹,形狀不一,大小不同。我們就在林間穿梭,時而躲在樹後,時而爬上樹梢。從這一棵竄到那一棵,玩累了就躺在歪脖子樹上唱歌,唱戲。萍最喜歡戲了,尤其是《花亭相會》喊一嗓子「前面走的高文舉」,再來一嗓子「後面緊隨張梅英」。那音調高昂,圓潤,又細膩,絲滑。根本聽不出高文舉,張梅英是一人所為。後來我也跟着唱,我倆互換角色。再後來,我們大家唱,馨兒,妮兒,還有芳。那些奇奇怪怪的聲音從林子裡飛到了各家的院子裡。大人們就咯咯地笑了,他們一準能聽出哪個聲音是自家孩子的。唱得無趣了,就天藍海北地做起了夢,我們幻想着:山那邊是什麼,有海嗎。海會很大嗎,像天空這麼藍嗎。

萍說她爸爸在天津,她是要去天津的,那裡會有海嗎,有海就帶我們去看海。馨兒,妮兒說,他們會去市里讀書。再看看城市的車,會像杏樹一樣多嗎。我默默地聽着,也做着自己的夢。此時,我們就靜靜地躺着,誰也不願意打破這份寧靜。只有那個懵懂的小弟弟,跳着喊:快來呀,這裡有隻小松鼠。我們便爭先恐後地跑去,不料腳下一歪便倒在了他挖好的拴馬坑裡,大家就堆在了一起,笑彎了腰。

我們就是這樣在杏林里,花開的季節編花籃,秋葉染紅天邊的時候,放飛夢想。

萍走了,書頁里藏着杏花,去了那個有海的地方,再也沒有回來。馨兒,妮兒也走了,帶着一片杏樹葉,火紅的。奔走她們嚮往的城市。我也離開了,懷揣着滿坡的杏樹林。但我常來,杏花開了,去林間聞花香,聽蜜蜂喧嚷,看朵朵粉嫩的花,想着那一張張杏花一樣的笑臉;秋風起了,我在霜染的落葉間重拾兒時的夢。曾記得,上高中那會兒,我很怕離家,每周離開家的時候,就看那片杏林,直到她消失在視線之外。每次回家的時候,老遠看見那片杏林,心兒就歡快地跳躍着。尤其是秋天,那被霜染得金黃或火紅的葉子,像滿坡的蝴蝶在飛,像五彩的綢緞在飄。而今這片杏林更加繁茂,棵棵杏樹茁壯而高大。可林間靜得出奇,整個村落都靜得出奇,想聽得一聲犬吠都很難。村裡的人們都尋夢去了,從村頭走到村尾,偶爾可見一兩個拄着拐杖的老人依牆而立,看着那滿坡的杏樹出神。

故鄉啊,你托起了我們的夢,卻像一位古稀的老人守望着和你一樣古稀的村落。

麥子成熟的季節,杏林一樣是老人的樂園。他們撿拾杏仁,填補家用。

大婆是最早在杏樹林裡拾杏仁的人,杏樹上熟透了的杏子,等不得人們的採摘就從樹梢上掉下來,黃澄澄一大片,躺在草叢中,像粒粒黃金。大婆把這些滴落的杏子撿起來,剝掉金黃的外衣,洗去包裹着的汁液,在太陽下暴曬至乾燥,然後收起來。到農閒的時候,用錘子敲碎一粒粒杏核,雪白的杏仁像嬰兒,嬌嬌嫩嫩地就從核里奔出來。再繼續暴曬,等到杏仁異常乾脆時,放在鐵鍋里炒,炒到八分熟,用擀麵杖擀成細末,就可以做杏仁糊糊了。做杏仁糊糊,很簡單,燒開水,將杏仁和少許面攪拌成糊狀,然後慢慢地倒入開水鍋,等水沸騰後,放少許的鹽,即可食用。杏仁糊糊可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防治心血管疾病,更重要的是在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的時期,杏仁糊糊可以減輕飢餓。

大婆用這樣的杏仁糊糊養活了一大家子人,後來,兒子去了遠方謀生,定居下來,帶走了他的兒子女兒,唯獨留下了大婆。大婆依舊用杏林里的杏核養活自己,多年後的一個冬天,大雪下了三天三夜,大婆就倒在了廚房裡,頭磕在水桶的邊沿上。鄰居發現她的時候,已去世多日,那扭曲掙扎着的屍體,訴說着對生的渴求。

杏林里的開心寶太爺爺,他喜歡講故事,尤其是鬼故事。他講故事繪聲繪色,似乎那幽魂在杏林里竄,聽得人渾身起雞皮疙瘩。他講故事,不影響撿杏核。他撿拾杏核速度很快,誰也比不上。不到半天就會撿大半袋子。他把撿回來的杏核,剝皮,清洗後,曬乾,就買給了走村串鄉收購藥材的販子。村子裡有很多人家都這麼做,可惜,誰換的錢也沒太爺爺的多。太爺爺當時八十歲了,留鬍子,四方臉,滿面紅光,精神矍鑠。他不僅在杏林里撿杏仁,還耍拳腳,身手不凡。一群小孩跟他學打拳,從杏花開到杏葉落。五年前的一個清晨,杏子滿坡金黃的季節,太爺爺不小心,摔倒了,骨折,從此臥床不起,在歷經百般疼痛後,離開了人世。至此,村裡的老人很少去撿杏核了。

故鄉的杏林,從此寂靜了,沉默了。儘管,杏林依舊,春天開花,夏天金黃的杏子掛滿枝頭,也零落一地,卻鮮有人問津。就像如今的故鄉,要聽到一個小孩的笑聲,那怕是哭聲都顯得那麼彌足珍貴。

故鄉啊,山是青蔥的綠,天是寂靜的藍,卻唯獨少了點什麼。濃陰覆蓋的新房子,是鎖子守着歲月,寬闊乾淨的大馬路,是飛鳥盼着星星……[1]

作者簡介

張淑蘭,女,甘肅天水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