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杏林载不动沉甸甸的乡愁(张淑兰)

杏林载不动沉甸甸的乡愁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杏林载不动沉甸甸的乡愁》中国当代作家张淑兰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杏林载不动沉甸甸的乡愁

儿时,村东头的杏林,是我们的乐土。

我们在这里做梦,也在这里起航。

萍最喜欢杏花,是杏林中的佼佼者,当春天的脚步悄悄赶来的时候,萍就约我们,去林子里捉迷藏。杏林里有三四百棵杏树,形状不一,大小不同。我们就在林间穿梭,时而躲在树后,时而爬上树梢。从这一棵窜到那一棵,玩累了就躺在歪脖子树上唱歌,唱戏。萍最喜欢戏了,尤其是《花亭相会》喊一嗓子“前面走的高文举”,再来一嗓子“后面紧随张梅英”。那音调高昂,圆润,又细腻,丝滑。根本听不出高文举,张梅英是一人所为。后来我也跟着唱,我俩互换角色。再后来,我们大家唱,馨儿,妮儿,还有芳。那些奇奇怪怪的声音从林子里飞到了各家的院子里。大人们就咯咯地笑了,他们一准能听出哪个声音是自家孩子的。唱得无趣了,就天蓝海北地做起了梦,我们幻想着:山那边是什么,有海吗。海会很大吗,像天空这么蓝吗。

萍说她爸爸在天津,她是要去天津的,那里会有海吗,有海就带我们去看海。馨儿,妮儿说,他们会去市里读书。再看看城市的车,会像杏树一样多吗。我默默地听着,也做着自己的梦。此时,我们就静静地躺着,谁也不愿意打破这份宁静。只有那个懵懂的小弟弟,跳着喊:快来呀,这里有只小松鼠。我们便争先恐后地跑去,不料脚下一歪便倒在了他挖好的拴马坑里,大家就堆在了一起,笑弯了腰。

我们就是这样在杏林里,花开的季节编花篮,秋叶染红天边的时候,放飞梦想。

萍走了,书页里藏着杏花,去了那个有海的地方,再也没有回来。馨儿,妮儿也走了,带着一片杏树叶,火红的。奔走她们向往的城市。我也离开了,怀揣着满坡的杏树林。但我常来,杏花开了,去林间闻花香,听蜜蜂喧嚷,看朵朵粉嫩的花,想着那一张张杏花一样的笑脸;秋风起了,我在霜染的落叶间重拾儿时的梦。曾记得,上高中那会儿,我很怕离家,每周离开家的时候,就看那片杏林,直到她消失在视线之外。每次回家的时候,老远看见那片杏林,心儿就欢快地跳跃着。尤其是秋天,那被霜染得金黄或火红的叶子,像满坡的蝴蝶在飞,像五彩的绸缎在飘。而今这片杏林更加繁茂,棵棵杏树茁壮而高大。可林间静得出奇,整个村落都静得出奇,想听得一声犬吠都很难。村里的人们都寻梦去了,从村头走到村尾,偶尔可见一两个拄着拐杖的老人依墙而立,看着那满坡的杏树出神。

故乡啊,你托起了我们的梦,却像一位古稀的老人守望着和你一样古稀的村落。

麦子成熟的季节,杏林一样是老人的乐园。他们捡拾杏仁,填补家用。

大婆是最早在杏树林里拾杏仁的人,杏树上熟透了的杏子,等不得人们的采摘就从树梢上掉下来,黄澄澄一大片,躺在草丛中,像粒粒黄金。大婆把这些滴落的杏子捡起来,剥掉金黄的外衣,洗去包裹着的汁液,在太阳下暴晒至干燥,然后收起来。到农闲的时候,用锤子敲碎一粒粒杏核,雪白的杏仁像婴儿,娇娇嫩嫩地就从核里奔出来。再继续暴晒,等到杏仁异常干脆时,放在铁锅里炒,炒到八分熟,用擀面杖擀成细末,就可以做杏仁糊糊了。做杏仁糊糊,很简单,烧开水,将杏仁和少许面搅拌成糊状,然后慢慢地倒入开水锅,等水沸腾后,放少许的盐,即可食用。杏仁糊糊可止咳平喘,润肠通便,防治心血管疾病,更重要的是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时期,杏仁糊糊可以减轻饥饿。

大婆用这样的杏仁糊糊养活了一大家子人,后来,儿子去了远方谋生,定居下来,带走了他的儿子女儿,唯独留下了大婆。大婆依旧用杏林里的杏核养活自己,多年后的一个冬天,大雪下了三天三夜,大婆就倒在了厨房里,头磕在水桶的边沿上。邻居发现她的时候,已去世多日,那扭曲挣扎着的尸体,诉说着对生的渴求。

杏林里的开心宝太爷爷,他喜欢讲故事,尤其是鬼故事。他讲故事绘声绘色,似乎那幽魂在杏林里窜,听得人浑身起鸡皮疙瘩。他讲故事,不影响捡杏核。他捡拾杏核速度很快,谁也比不上。不到半天就会捡大半袋子。他把捡回来的杏核,剥皮,清洗后,晒干,就买给了走村串乡收购药材的贩子。村子里有很多人家都这么做,可惜,谁换的钱也没太爷爷的多。太爷爷当时八十岁了,留胡子,四方脸,满面红光,精神矍铄。他不仅在杏林里捡杏仁,还耍拳脚,身手不凡。一群小孩跟他学打拳,从杏花开到杏叶落。五年前的一个清晨,杏子满坡金黄的季节,太爷爷不小心,摔倒了,骨折,从此卧床不起,在历经百般疼痛后,离开了人世。至此,村里的老人很少去捡杏核了。

故乡的杏林,从此寂静了,沉默了。尽管,杏林依旧,春天开花,夏天金黄的杏子挂满枝头,也零落一地,却鲜有人问津。就像如今的故乡,要听到一个小孩的笑声,那怕是哭声都显得那么弥足珍贵。

故乡啊,山是青葱的绿,天是寂静的蓝,却唯独少了点什么。浓阴覆盖的新房子,是锁子守着岁月,宽阔干净的大马路,是飞鸟盼着星星……[1]

作者简介

张淑兰,女,甘肃天水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