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杏林镇位于扶风县城以东13公里处,东与武功县接壤,南与杨凌示范区相临,西接县城新区,北连召公镇。因宋代名医石泰悬壶济世、百姓心存感激,为他种杏成林而得名。镇域面积66.8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5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3万,耕地面积6.6万亩。杏林镇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西宝北线、天绛公路、侯浪公路穿境而过。产业格局明晰、基础雄厚,全镇发展元宝枫苗木繁育,苹果、樱桃、黄桃等特色产业2.3万亩。镇村文化活动广场、农村幸福院、农家书屋、村级卫生室做到"全覆盖",道路硬化、自来水入户、电力入户均达到100%。近年来,杏林镇紧盯追赶超越目标,积极实施科技兴农、强畜扩菜、项目带动、民生为本四大战略,着力推进"工业强镇、畜菜大镇、良种名镇、商贸重镇、文明兴镇"建设,雷厉风行抓落实、事争第一促发展。着力发展杏林花谷和沿西宝北线设施蔬菜特色产业带,培育壮大万亩苗木繁育示范基地,举全镇之力发展元宝枫苗木种植,着力打造"陕西省元宝枫之乡"。[1]

目录

历史沿革

区划

1956年设杏林乡,1958年设杏林公社,1984年改杏林乡,1987年建杏林镇。1950年设太白乡,1961年设太白公社,1984年改太白乡。1996年,杏林镇面积33.3平方千米,人口2.7万人,辖杏林、西坡、李家、召宅、菊花、汤房、漳召、马席、东坡、史度10个行政村;太白乡面积33.5平方千米,人口2.3万人,辖长命寺、良峪、浪店、二十里铺、杨家沟、三官庙、涝池岸7个行政村。2011年,撤销太白乡并入杏林镇。

来源

一千多年前,有一个叫石泰的人,号杏林,其医术精湛,天性仁慈,遍游胜境,后来到关中扶风杏林这个地方,悬壶济世,给人看病。经常行医救人时,也学三国时期的名医董奉不图报答,只愿病愈栽一杏树,年月久了,杏树成林,人们因此称他为石杏林,这也是扶风杏林镇名字的来历。

还记得小时门前有一个涝池,紧挨涝池的北面,有一个药王庙,相传是石泰看病的地方。庙在崖上高处地面上,上面有一面朝东的偏厦青专房,听人说是队上用来作粮库。印象中庙下面有一个青砖砌的朝南的破败门洞,可通上面庙里,庙门经常锁着,上面的拱顶已塌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造田毁庙,在庙西边建猪场砖窑,在庙南边脚下取土,生产队上取用,周围家家养猪填圈挖拉,挖土中记得曾挖出过一个墓,在离地面四、五米的土坎上,墓周围的土有点发黑,棺材板己经腐朽。不到两年多,整个庙被挖掉。我当时还小,记得上到半中间的土坡坎上面,挖过露在外面的树根拿回家当柴烧,还从土里挖到一枚弹壳。后来等我转到庙上面去时,发现届上面的房子已拆去,连一块砖也没剩,也没有见到一棵杏树,只有一小方带刺的小皂角树密密麻麻紧挤在一起,再后来住在东边窑里的两户人家怕树根往下扎引起窑漏水,干脆把上面的树也挖掉,到最后那上面什么也没有了。

如今,尽管"杏林没有杏,给谁说去谁不谁",但石泰医百病,驱瘟疫,至今让这里的人怀念,其倡导的杏林精神依然存在,且处处可以感受到。

在杏林镇,方圆民风纯朴,杏林人为人厚道,"要鞋连袜子也给"。见面首先互相要问答:"吃咧?""吃咧!"那怕你从茅房刚出来,也会遇到这样实诚的习惯问候。吃饭时端个大瓷老碗,先要让人:"吃点?吃点?"推让过后,方才蹲傍边"咥起来"。就拿杏林镇来说,在关中道也算个古镇,从老一辈那里听到的很少有匪事发生,只听说过"刘九(西巷村)、马二(马家村)、颜华程(长命寺村),史度有个姜博军"几家富户,还有一个爱行孝的刘志道(中街村):"刘子道,爱行孝,小车放了一街道。"杏林人至今还这么说。街前街后,邻居和睦,谁家街门向那里开,院里盖几间房,地里长几棵树,闭着眼晴能说过来。从小到大,有几个事情让我感到杏林人与别的地方不一样:

耻于说钱,不说"买"字。譬如:不说买豆腐,而说打豆腐;不说买醋,而说倒醋;不说买调料,而说秤调和;不说买一只小猪,而说拉一只小猪……在具体购买中往往以实际动作代替要买的东西。就是如今在集市上交易,也常能看见,两个人拉着手,用草帽盖住或藏在衣袖中,相互捏捏手指,还没等旁边人明白,就已完成了买卖。

忌讳死亡,不说"死"字。小孩死亡,说是糟蹋了;老人去世,说是殁了、老百年了;中年女人病世,说是丢下孩子走了。就是平时开玩笑,也只是说:"啥时候吃你臊子面呀?"不提"死"字,但听者明白说的啥,总是哈哈一笑了之。

敬老见面低三分,总爱抬举人。街房邻居,晚辈见比自己年长者嘴特甜,不叫爷叫婆,就喊叔喊婶,时间久了,叫惯了,总是"先叫不改口",上辈人叫叔,下辈人就得叫爷,以此推开。小时村上有一个叫爷的,老了老了生下个儿子,长到七八岁时,按辈分我得叫爷,我不叫,人家碎娃不依,还理直气壮的说:"人小骨头老,不叫不得了。"

做事特认真,爱认死理。答应的事,那怕自已"贴赔枣卖米汤",说啥也要去做,而且要做好。看到亏人的事,不顺眼、不合常情的事,立马会蹦跳出来,主持公道,大声论理,性格直直的,不给你面子,与你没完没了,好像被骗、受害者是他,闹的对方常常猝不捉防,下不了台。

遇事容让,抱团相帮。邻里之间关系融洽,你家咋晚刚淋下一缸新醋,他家今天刚打一锅搅团,或剜一笼菜,蒸一锅包子,新磨下的玉米面等,总要互相端点、送点,让品尝一番。如果村里孩子、女人间出现磨擦纠纷,男人常常先不论理亏理赢,事大事小,而是先把自己的孩子、女人连喊带训叫回家。特别是谁家孩子结婚、盖房、挪屋或遇到家里困难时,总要去帮帮忙。尤其是遇到白事,不叫自来,村上谁家如果不去人,会被村上人议论很长时间。"太阳家家门前过,人人要老躲不掉。你娃遇事不上手,你爹百年狗叼走?忤逆生的忤逆种,孝顺生的孝顺男。不信你看房檐水,点点掉在原窝里。"杏林人如此说。

远去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承载着许多故事。历史这样默默走来,亦将这样默默走去,变换的是那杏园、庙宇和时空,不变的是这家园,是生长在这块土地上人们的那种执着,那种精神。[2]

经济

杏林,相传宋代医家石泰住此为人医病,痊愈者栽杏树为报,久之杏树成林而得名。杏林镇区位于扶风县的东大门,距县城15公里,东与武功县相连,南与杨凌示范区相临,西接太白乡,北连召公镇。镇区长宽均为6公里,面积66.85平方千米。镇人民政府驻杏林北大街145号。杏林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古往今来,人才辈出。西汉名将马援、马超的故乡就在杏林,现存的马超岭遗址、马援射弓处遗址依然风韵犹在。西宝北线、天绛公路在镇区交会。

全镇有9个村,82个村民小组,47795人(2017),耕地面积31546亩。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杏林镇经济社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达到了1965.5元,创全县之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形成了优质果、大棚菜、红提葡萄、种子粮、秦川牛养殖、规模养猪六大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镇村组道路建设、移民搬迁工程、示范小学创建、人畜饮水等项目佳绩不断,捷报频传。特别是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受到了省市县的充分肯定。镇村班子坚强有力,全镇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农业

近年来,杏林镇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来抓,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目标,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镇上结合实际,精心谋划,科学布局,大力发展精品苹果、设施蔬菜、生猪养殖、小麦良种四大特色产业,形成了苹果、蔬菜、生猪、良种四大产业区;积极引导名优苗木、优质杂果、劳务输出等辅助产业,形成了四大产业齐头并进、辅助产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势头。

良种工程:以浪店村、菊花村的"一村一品"小麦良种为示范,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以小麦、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为契机,形成了以菊花、东坡、浪店、廿里铺、杨家沟小麦良种产业区。市县农技推广部门连续4年在我镇建设30亩穗行圃、5000亩小麦原种田和3.6万亩优质粮生产基地。浪店小麦高产示范田先后多次迎接了国家农业部和省、市、县各级领导检查、观摩,得到高度好评,我镇也先后被授予陕西省小麦良种生产示范基地和市级小麦创建示范点。连续3年被县政府评为"小麦良种统供先进单位"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园"。

精品果业:以召宅村精品苹果发展为中心,形成了召宅、菊花、涝池岸、廿里铺、汤房、东坡精品苹果产业区,苹果面积7400亩。以长命寺绿化苗木、廿里铺村核桃苗木为重点,共种植各类苗木4130亩,以环美苗木公司为龙头建成绿化苗木基地2处,面积750亩,以廿里铺村核桃苗木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形成了800亩核桃苗繁育基地。以三官庙、涝池岸村为带动,年种植短期高效的甜瓜达到1100多亩。

设施蔬菜:以召宅村设施蔬菜发展为中心,形成了召宅、汤房、东坡设施蔬菜产业区,设施蔬菜面积830亩。

规模养殖:以李家村、长命寺村生猪养殖为中心,以太白屠宰场为龙头,形成了李家、长命寺、菊花、良峪、西坡、杨家沟生猪养猪产业区,现全镇建成百头规模以上猪场123个,千头以上猪场4个,年生猪存栏6.3万头。马席、汤房、漳召、东坡等村建成26个千只以上养鸡小区。全镇鸡饲养总数达到15万只。[3]

基础设施建设

杏林镇交通便利,商贸繁荣,市场和服务体系建设较完备,区位优势明显。铺筑县镇柏油公路26.1公里,水泥硬化村级公路43.94公里,沙石硬化生产道路25公里,90%的组街道完成了水泥硬化,总里程达95公里,90%的村庄通上了交通班车。33个组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重新架设高标准输电线路68公里。扶贫移民搬迁123户,复垦新增耕地350亩。营造西宝北线宽幅林带15公里,植树2.1万株,建设生态家园示范村12个,绿化街道69条37公里;对全镇1986亩集体林地全部实施了确权到户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了产权。在长命寺等9个村实施了三化一片林项目建设,对各村主干道、重点街道、村部院落、体育健身广场全面进行了绿化美化,植树3.6万株,栽植绿篱1.2公里,全镇林木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4%。全镇共建成污水处理厂1个,垃圾台175个,固定垃圾填埋场8个, 156个村民小组全部确定了保洁员,做到了路有管护员、组有保洁员,确保了农村环境干净卫生。实施了改水改厕和沼气入户工程,解决了近2万户的饮水困难,全乡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以上。近年来新建户用沼气2160座,80%的农户用上了干净卫生的沼气。2009年我镇被市政府命名为"市级卫生镇"。电话普及率达到9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5%。

荣誉称号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谋发展、富百姓、建强镇、促和谐"主题,坚持"四大工程"坚定不移,"四个突破"加力提速,突出"创品牌、创亮点、创特色"打造明星镇、建设新农村、发展好环境三个重点。大力实施稳粮促经,突出果菜,强抓畜牧,项目带动,镇区崛起五大富民工程。积极培育提升产业集群,交通区位,商贸流通三大优势的总体思路,以关中百镇建设项目为载体,以招商引资和非公经济发展为抓手,以打造明星镇为目标,全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使作为宝鸡市东大门的杏林镇区从经济、环境、卫生等诸多方面都有较大的改观和提升。先后被评为市级卫生镇、市级生态镇、市级教育强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