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正贤
杜正贤,男,中国著名考古学家[1],1961年生于浙江东阳,20多年来共参与60多次考古发掘,出土几千件文物,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30多篇学术论文,编辑出版书籍四部,被同行成为"考古界的奇才"[2]。
杜正贤 | |
---|---|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 | |
出生 |
1961年 浙江东阳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北京大学考古系 |
知名作品 | 《老虎洞窑址瓷器精选》、《杭州的考古》 |
目录
人物履历
1961年 生于浙江东阳。
1986年 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后在杭州一直从事考古工作。
1995年 主持的“南宋太庙遗址”荣获9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2000年 主持的“南宋临安府治遗址” 荣获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2001年 主持的“老虎洞南宋官窑遗址”和“恭圣仁烈皇后宅遗址”同获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04年 “严官巷南宋御街遗址”又荣获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考古事迹
杜正贤近20年一直沉浸在考古第一线,由他主持的“南宋太庙遗址” 、“南宋临安府治遗址”、“老虎洞南宋官窑遗址”、“恭圣仁烈皇后宅遗址”和“严官巷南宋御街遗址”,五度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到当前为止,全国共评选150项“年度十大”,他一人就独占五项,这在中国考古界是绝无仅有的。也因此他被同行称为“考古界的奇才”,引起考古学界广泛关注。
见到杜正贤是一个中午,44岁已有些微发福的他,刚从考古所转来文保所上班第三天。言谈朴实,眼神深邃,似可洞见历史。“南宋时期和吴越国时期埋藏的东西是杭州最好的。20年来我的考古围绕的主线就是南宋。”他说。
南宋太庙遗址
终身难忘太庙遗址发掘
太庙遗址是宋高宗时修建,其巷道位置800多年来基本未变。提起发掘太庙,他记忆犹新,那是1995年4月初的一天,杭州下大雨,早晨8点雨初停,他独自爬上紫阳山,在山上看到下面拆房子,记忆中杭州好多街巷名称都是南宋时沿用下来的,包括太庙巷。
他猛然惊醒这里可能就是太庙。于是急忙下山验证自己的想法……7月下旬,他们终于找到太庙围墙墙基,9月底又找到了太庙东面大门,面对着灰黄土块下掩埋着的800多年前条石青砖,他们露出了微笑。
在中国六大古都中,看得见的太庙只有北京一处,那是明清留下来的国宝。这次的发现堪称迄今为止我国经考古发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好的太庙遗址,于是理所当然地入选了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南宋太庙的发现在杭州即引起轰动,加上杭州政府对太庙遗址的处理,成了后来中国城市考古保护遗址的经典案例,亦令杭州的考古出现新气象。如今,太庙遗址的开掘部分已填土封护,在遗址上,一座现代化遗址公园经已落成,成为市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宽阔的广场上绿树环绕,地面的“人”字纹铺砖带有浓郁的南宋韵味。
这一发现成了临安城考古发掘的里程碑。
没胆识就没有重大发现
杜正贤 | |
---|---|
杜正贤 (考古学家) |
南宋皇朝在杭州有着140余年历史,对南宋临安城遗址的考察和研究,虽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但由于遗址与现在的杭州市基本重叠,又位于老城区,人口密度大,考古工作难上加难,始终未有大的突破。
发掘太庙遗址一年之后,杜正贤就嗅到了南宋临安城的气息。他主持的临安府挖掘很富有戏剧性,当时挖掘只是一小块地方,但挖掘点非常准,先挖掘到一块变形宝相花纹砖,这一发现让他很兴奋,立刻将考古材料上报市政府,市长仇保兴看后就把整个市中心40多亩涉及到临安府的旧城改造全部停了下来。
此次挖掘面积仅800多平方米,但挖出的地方对照临安府图纸却是非常准确的,位置及几间房间的开间大小基本上是一致的。
他和他的考古队用手铲和刷子,一下一下地勘察发掘,南宋临安城的布局、南宋皇城的范围、河路并行的城市体系逐渐显山露水,南宋临安城的珍贵记忆碎片就这样被一点一滴地修复起来。
现在有关临安城考古发掘的部分成果已被北京大学等高校选用,编入相关教材。此次发现对宋代建筑史研究有重大意义,当年即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南宋临安府治遗址
判断千年御道令人折服
20年来,杜正贤参与60多次考古发掘,出土几千件文物,而其他古都西安、北京、南京却没能如杭州这般有这么多发现。杜正贤常说,要有恒心、耐心、有自己想法才能有新发现。
考古挖掘,发掘者判断错误在所难免。但杜正贤的很多“预感”,似乎总在冥冥中向着正确方向行进,那些在别人看来都是莫名其妙、云里雾里的决定,却常能在最后一刻让每个人大吃一惊。
老虎洞南宋官窑遗址
破中国陶瓷史两大疑案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陶瓷发源地,中国瓷器名闻海外。但中国陶瓷史上有两大疑案一直困扰着陶瓷研究者,即南宋修内司官窑和哥窑。长期以来,围绕这两大问题,学术界争论不休,但始终无法解决。
1996年,一个偶然机会,杜正贤在杂草丛生的凤凰山东麓山涧溪水旁,发现了疑是南宋官窑的瓷片。他兴奋地回忆说:“老虎洞窑址的挖掘是最辛苦的,前后时间拖得特别长,经历了两次大规模发掘,其间还经历了与团伙偷盗的搏斗。”职业的敏感促使他对这一区域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结果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瓷片和窑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窑址乍一露面,其瓷器和窑址的性质便在考古界、陶瓷界引起争议。
当时,杜正贤顶住压力,不唯书,不唯古,广泛收集和研究文献记载,结合老虎洞窑址发掘的地理位置和实际情况,首次提出老虎洞窑址南宋层就是南宋朝廷在都城临安建立的第一座官窑──修内司官窑,也称“内窑”;元代层窑址则是一直以来无法搞清时代和内涵的“哥窑”。
在2001年召开的专家论证会和2002年召开的老虎洞窑址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经过仔细考察和反复研究、论证,得出的结论与杜正贤的观点不谋而合,解开了困扰学术界半个多世纪的中国陶瓷史两大谜团。
考古界少见的大气和开放
考古界有句话说“好女不嫁考古郎”,勤奋的杜正贤却不仅受老天的垂青,还得到杭州姑娘的青睐,工作没几年就结婚了,没有夫人的支持,他自称不可能有这么多重大的发现。因工作忙,他在家的时间非常少,女儿的读书与游玩基本上交给夫人管。当记者索要一张全家福时,他抱歉地笑起来说,10多年没有三个人拍过照了。
世界多处留下足迹和声音
杜正贤从1999年至今,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30多篇学术论文,编辑出版书籍共四部,其中《老虎洞窑址瓷器精选》、《杭州的考古》谓为精品。近年来,在英国伦敦大学、英国东方陶瓷协会、台北故宫博物院、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韩国官窑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国家文物局培训中心的讲台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声音。
杜正贤 | |
---|---|
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杜正贤 |
助手称七分努力三分运气
与杜正贤合作多年的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副教授周少华评价他是七分努力、三分运气。“他挖掘的时候专一,不让人插手,但发现后,却有着考古界少见的大气和开放的心态,在考古整理的过程中,无论学生、同行、记者、爱好者只要想来参观,都可以来”。杜正贤笑称其为“开放式考古”,“任何人都可以提出新看法、新观点,只有这样,我们的考古才能发现更多未知的历史。”
战国水晶杯 引出千古谜
战国水晶杯这件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的出土,可是耗费了杜正贤的不少心血。那个时候,一些专家已经认定这块地方是“废地”,没有再开挖的价值。可杜正贤却似有预感地死活要坚持挖下去。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把筷子削成竹片,一点点抠墓里的填土,原始瓷器、玉器、玛瑙,一件件珍贵的文物,终于从他手里出土了,弥足珍贵的国宝─战国水晶杯也意外地发现了,这是杭州地区发现的最大战国墓葬。
考古泰斗连称“宝物”
至今,这只躺在杭州历史博物馆的水晶杯依旧是个美丽的谜。如此大的高纯度水晶在今天都是罕见的,当时的中国怎么会出产的,它究竟来自何方?当时的工艺水平远不如今,怎么能把这块水晶加工成杯子?
能把水晶杯这样既硬又脆、极易生成海绵体的宝物毫发无损地发掘出土,绝非易事。
当这件价值连城、给人留下许多猜想的宝物护送到考古界泰斗苏秉琦先生手里时,这双不知捧过多少国宝的手也激动地微微发抖,口中不断发出“宝物、宝物,世界独一无二”的赞叹。经专家们鉴定,是迄今为止国内首次发现的国宝级文物。
如今在他脑海中,杭州城下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如德寿宫、皇城,大的道观、宫观、还有一些皇后宅院寺。杭州南宋很多皇后是不住在宫里面的,这样的宅院还很多。
严官巷南宋御街遗址
预感令队员莫名其妙
如在严官巷御街遗址发掘之前,他曾“预感”这块地下一定有戏而且是大戏,再三叮嘱考古队员一定要尽快在附近租到房子。大家当时都对这个“莫名其妙”的决定表示惊讶,因为在发掘点周围专门租房作为办公点是从未有过的事,何况这个发掘点看上去只是个小工程。
面对大家的迟疑,杜正贤急了,说:“如果租不到房子,你们就全部停工直到租到房子为止。依推测来看,这下面定有大文章,还得往下挖,短则需几个月,长则甚至需几年”。
当时一名年轻队员回忆说:那会儿我们都觉得杜老师的做法太不可思议。但当南宋土层渐渐显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大家都心服口服了。
见御道大家心服口服
这就是全国唯一一条被发掘的千年御道─南宋临安城的中轴线,天子的权威象征,在深埋地下八百多年之后,终于重新铺展在了世人的面前。众多考古学家誉之为南宋临安城考古的一次标志性发现。
还有一次杜正贤在1996年的皇城挖掘时,发现丽正门通道,是最重要皇城宫殿道路,挖出来后,当时突然发了大水,此时已快挖好的地方塌方了,塌出了一条沟,过去曾经挖掘的考古专家看后才知道这是他们当年曾经挖掘过的地块,位置一样,却因挖掘深度相差一尺半,错失了丽正门的重要发现。
视频
专访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杜正贤:考古工作将对文化浙江工程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2021年09月02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