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杜秋娘詩》

作品名稱: 《杜秋娘詩》

創作年代: 唐代詩人

文學體裁:詩

作者:杜牧

《杜秋娘詩》[2]唐代詩人杜牧的作品。杜牧,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文學創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詩、賦、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莊道學。杜牧主張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對作品內容與形式的關係有比較正確的理解。並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長處,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風貌。杜牧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杜牧的古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善於將敘事、議論、抒情三者融為一體,氣格緊健,造句瘦勁,如《感懷詩》、《杜秋娘詩》、《張好好詩》、《李甘詩》、《郡齋獨酌》、《雪中書懷》、《落中送冀處士東遊》、《送沈處士赴蘇州李中壓招以詩贈行》、《池州送孟遲先輩》、《題池州弄水停》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全詩一百一十二句,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從開始到「夜借鄰人機」為第一部分,寫杜秋生平。這一部分以敘事為主,但敘事中又有抒慨。

表面上看,前後兩部分似乎有些游離,但其實它們有着緊密的內在聯繫。前一部分是後一部分的形象基礎,後一部分是形象的引申和發揮,沒有後一部分,前一部分的形象就不可能那樣豐滿和內涵深刻,作者的沉痛心情也不會表達得那樣強烈、充分。兩部分相輔相成,不可或缺。這兩部分中,作者在敘事、抒慨時,又作了精心的剪裁,詳略極為恰當。前一部分刻畫杜秋,把筆墨主要是對她的各個不同時期的形象的富有特徵的描寫上,其間幾次重大政治鬥爭的轉折,都只是一筆帶過。例如李錡敗亡,杜秋入京,只說「濞既白首叛,秋亦紅淚滋。吳江落日渡,灞岸綠楊垂」;憲宗死亡,杜秋作保姆,也只說了「銅雀分香悲」、「畫堂授傅姆」幾句;至於漳王遭廢、杜秋被放那樣複雜的情事,作者也只說了四句:「一尺桐偶人,江充知自欺。王幽茅土削,秋放故鄉歸。」這樣顯得筆墨極為節省,是作者有意為之:把作為背景的政治鬥爭交待得比較含蓄,讓讀者自去體味深蘊其中的深意;同時也是在有限的篇幅中騰出更多的筆墨來刻畫杜秋這個中心人物的形象。通過這樣的精心安排,虛實相生,疏密有致,在細心而集中的刻畫中,杜秋這個形象血肉飽滿、呼之欲出,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故事人物。後一部分作者抒發感嘆,也是詳略得當。對於歷史人物中的男男女女,作者通過使用典故,點到即止,而蘊含其中的豐富內容,卻讓讀者自己玩而得之。但在末尾寫到自己的感慨時,卻比較詳細,重筆濃墨,極意揮灑,特別是疑問句的排比連用,更體現出作者難於抑遏的哀憤。這些,都體現了作者駕馭長篇的能力和精妙構思的高度藝術技巧。

在遣詞造句方面,精鍊形象。例如「吳江落日渡,灞岸綠楊垂」二句,不僅對仗精切,而且形象鮮明,含義豐富。杜秋乘船離開鎮江時,落日的餘輝照在吳江的渡口上,無限的依依分別之情見於言外;來到長安時,灞岸千萬條柳絲正在春風中低垂蕩漾,帝都的氣派以及通過柳絲而暗喻的杜秋體態的裊娜,也全都如在目前。只有十個字,南北千里的變換,鮮明如畫的景物,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都交待得一清二楚,在敘事、抒情長詩中,堪稱洗鍊精緻。其他如「椒壁懸錦幕,鏡奩蟠蛟螭」、「咸池升日慶,銅雀分香悲」以及「觚稜拂斗極,回首尚遲遲」、「歸來四鄰改,茂苑草菲菲」等等,無不如此。這使得全詩在清麗中顯得骨氣剛勁,表現了杜牧詩獨特的風格。

目錄

詩詞正文

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為李錡妾。後錡叛滅,籍之入宮,有寵於景陵。穆宗即位,命秋為皇子傅姆。皇子壯,封漳王。鄭注用事,誣丞相欲去己者,指王為根。王被罪廢削,秋因賜歸故鄉。予過金陵,感其窮且老,為之賦詩。

譯文

杜秋是一個金陵女子。十五歲時,做了李錡的侍妾。後來李錡叛亂被誅,杜秋籍沒入宮,受到憲宗的寵愛。穆宗即位,命杜秋為皇子李湊的保姆。皇子成年以後,封為漳王。鄭注當權,誣陷丞相陰謀排除異己,指控漳王是禍根。漳王得罪後,被廢除王號,削去封地。杜秋也因此放歸故鄉。我經過金陵,感嘆杜秋困窮年老,為她作了這首詩。

京江流水清且滑,生出女子白如脂。中有名叫杜秋女,更不需用脂粉施。

老濞依山鑄錢,後庭雙眉成千。杜秋手捧玉杯,為他歌唱《金縷衣》。

劉濞白首叛亂,杜秋紅淚雙滋。離去落日映照吳江渡,來到綠楊垂拂灞水旁。

宮女們手拉手堂上拜帝王,唯有杜秋引得天子頻顧望。椒房懸垂錦幕,鏡奩纏繞蛟螭。

髮髻低垂成新寵,體態窈窕更融怡。月光初上白璧門,桂樹生涼影參差。

金階新露濃重,閒按紫簫奏吹。夾城青苔滿生,南苑大雁初飛。

宮女隨着羽林仗,杜秋獨賜辟邪旗。出遊歸來烹豹胎,飽食已不覺甘飴。

日出咸池普天同慶,分香銅雀姬妾傷悲。雷聲車後已遠去,往事猶如落花飛。

神佑帝王得皇子,潑發覆額綠緌緌。傳命杜秋任傅姆,天人由她親扶持。

虎睛珍珠縫綴襁褓,金盤犀墜鎮壓帷帳。皇帝長楊射熊羆,武帳逗弄聲啞咿。

長大不再戲竹馬,鬥雞本領漸稱奇。冠帽高高玉佩齊,後宮侍宴在瑤池。

眉目之間宛如畫,神采煥發映朝暉。一朝禍起桐偶人,元應盡知江充欺。

漳王幽禁封號削,杜秋被放歸故里。高堂瓦脊接星斗,回頭遙望行步遲。

經歷四朝三十載,似夢復又疑是非。還識潼關當年吏,老吏白髮已如絲。

來到吳江喚渡船,船翁哪知這經歷?故鄉四鄰已改易,家園唯有荒草盛。

血淚揮灑去不盡,仰天嘆息向誰知?一匹白綃制寒衣,深夜借用鄰人機。

昨日路經金陵城,聞說杜秋聲歔欷。自古以來一個理,人世變化怎預知?

夏姬曾使兩國滅,逃走作了巫臣妾。西施來到姑蘇台,乘船追隨鴟夷去。

魏豹妾俘作織室奴,奠定漢朝太平基。竇姬誤置代國籍,由此兩朝尊母儀。

光武繼承高祖業,本世出於侍婢唐兒。珊瑚因寵滅絕高齊,自己也落得作婢舂黃米。

隋朝蕭後揚州被俘去,進得突厥成為可汗妻。女子的命運固然不一定,士大夫也同樣難以預期。

射中帶鈎的後來被尊為仲父,釣魚翁也做了王者之師。沒有一國願意接納孟子,始終有人誹謗仲尼。

秦國由於下一道逐客令,權柄從此歸於丞相李斯。誰能知道魏齊的頭顱,落於竹蓆包裹的屍體。

吹鼓手和踏弩武卒等流輩,進了廊廟高官危危。七朝以來插貂尾的貴族,又何妨是戎虜的支裔後輩?

蘇武卻得以生還,鄧通終死於貧飢。造化主張既然難以預料,人事翻覆也是各得其宜。

大地盡頭還有何物?天的外邊又能到達哪裡?手指為何能把握?兩足為何能奔馳?

耳朵為何能諦聽?眼睛為何看得清?自己身體還不能知曉,身外之物又何須思慮?

只好斟上一杯美酒,寫下這首《杜秋娘詩》。愁悶時獨自長聲吟詠,還可以求得片刻歡怡。

作者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4]

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孫,晚唐時期人。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晚唐傑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後世傳誦。

杜牧看到唐帝國的種種內憂外患,政治上想有一番作為。他讀書注意「治亂興亡之跡,財賦兵甲之事,地形之險易遠近,古人之長短得失」(《上李中丞書》)。善於論兵,作《願十六衛》、《罪言》、《戰論》、《守論》,又注《孫子》。任地方官時也給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的某些作品表現了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杜牧的文學創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詩、賦、古文都堪稱名家。他主張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並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長處,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風貌。在詩歌創作上,杜牧與晚唐另一位傑出的詩人李商隱齊名,並稱「小李杜」。他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他的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七律《早雁》用比興托物的手法,對遭受回紇侵擾而流離失所的北方邊塞人民表示懷念,婉曲而有餘味。《九日齊山登高》卻是以豪放的筆調寫自己曠達的胸懷,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詩歌的總的趨向是藻繪綺密,杜牧受時代風氣影響,也有注重辭采的一面。這種重辭采的共同傾向和他個人「雄姿英發」的特色相結合,風華流美而又神韻疏朗,氣勢豪宕而又精緻婉約。[5]

視頻

唐詩十家杜牧
杜牧的創作風格

參考來源

  1. 一生為搏誰一笑,回首隻剩空寂寥 . 搜狐網 [2019-05-13]
  2. 《杜秋娘詩》賞析. 古詩文網
  3. 《杜秋娘詩》詩詞正文. 古詩文網
  4. 杜牧. 古詩文網
  5. 杜牧簡介.中華英烈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