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杜秋娘诗

《杜秋娘诗》

作品名称: 《杜秋娘诗》

创作年代: 唐代诗人

文学体裁:诗

作者:杜牧

《杜秋娘诗》[2]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杜牧,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杜牧的古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善于将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为一体,气格紧健,造句瘦劲,如《感怀诗》、《杜秋娘诗》、《张好好诗》、《李甘诗》、《郡斋独酌》、《雪中书怀》、《落中送冀处士东游》、《送沈处士赴苏州李中压招以诗赠行》、《池州送孟迟先辈》、《题池州弄水停》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全诗一百一十二句,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从开始到“夜借邻人机”为第一部分,写杜秋生平。这一部分以叙事为主,但叙事中又有抒慨。

表面上看,前后两部分似乎有些游离,但其实它们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前一部分是后一部分的形象基础,后一部分是形象的引申和发挥,没有后一部分,前一部分的形象就不可能那样丰满和内涵深刻,作者的沉痛心情也不会表达得那样强烈、充分。两部分相辅相成,不可或缺。这两部分中,作者在叙事、抒慨时,又作了精心的剪裁,详略极为恰当。前一部分刻画杜秋,把笔墨主要是对她的各个不同时期的形象的富有特征的描写上,其间几次重大政治斗争的转折,都只是一笔带过。例如李锜败亡,杜秋入京,只说“濞既白首叛,秋亦红泪滋。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宪宗死亡,杜秋作保姆,也只说了“铜雀分香悲”、“画堂授傅姆”几句;至于漳王遭废、杜秋被放那样复杂的情事,作者也只说了四句:“一尺桐偶人,江充知自欺。王幽茅土削,秋放故乡归。”这样显得笔墨极为节省,是作者有意为之:把作为背景的政治斗争交待得比较含蓄,让读者自去体味深蕴其中的深意;同时也是在有限的篇幅中腾出更多的笔墨来刻画杜秋这个中心人物的形象。通过这样的精心安排,虚实相生,疏密有致,在细心而集中的刻画中,杜秋这个形象血肉饱满、呼之欲出,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故事人物。后一部分作者抒发感叹,也是详略得当。对于历史人物中的男男女女,作者通过使用典故,点到即止,而蕴含其中的丰富内容,却让读者自己玩而得之。但在末尾写到自己的感慨时,却比较详细,重笔浓墨,极意挥洒,特别是疑问句的排比连用,更体现出作者难于抑遏的哀愤。这些,都体现了作者驾驭长篇的能力和精妙构思的高度艺术技巧。

在遣词造句方面,精炼形象。例如“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二句,不仅对仗精切,而且形象鲜明,含义丰富。杜秋乘船离开镇江时,落日的余辉照在吴江的渡口上,无限的依依分别之情见于言外;来到长安时,灞岸千万条柳丝正在春风中低垂荡漾,帝都的气派以及通过柳丝而暗喻的杜秋体态的袅娜,也全都如在目前。只有十个字,南北千里的变换,鲜明如画的景物,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都交待得一清二楚,在叙事、抒情长诗中,堪称洗练精致。其他如“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以及“觚稜拂斗极,回首尚迟迟”、“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等等,无不如此。这使得全诗在清丽中显得骨气刚劲,表现了杜牧诗独特的风格。

目录

诗词正文

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锜妾。后錡叛灭,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为皇子傅姆。皇子壮,封漳王。郑注用事,诬丞相欲去己者,指王为根。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

译文

杜秋是一个金陵女子。十五岁时,做了李錡的侍妾。后来李錡叛乱被诛,杜秋籍没入宫,受到宪宗的宠爱。穆宗即位,命杜秋为皇子李凑的保姆。皇子成年以后,封为漳王。郑注当权,诬陷丞相阴谋排除异己,指控漳王是祸根。漳王得罪后,被废除王号,削去封地。杜秋也因此放归故乡。我经过金陵,感叹杜秋困穷年老,为她作了这首诗。

京江流水清且滑,生出女子白如脂。中有名叫杜秋女,更不需用脂粉施。

老濞依山铸钱,后庭双眉成千。杜秋手捧玉杯,为他歌唱《金缕衣》。

刘濞白首叛乱,杜秋红泪双滋。离去落日映照吴江渡,来到绿杨垂拂灞水旁。

宫女们手拉手堂上拜帝王,唯有杜秋引得天子频顾望。椒房悬垂锦幕,镜奁缠绕蛟螭。

发髻低垂成新宠,体态窈窕更融怡。月光初上白璧门,桂树生凉影参差。

金阶新露浓重,闲按紫箫奏吹。夹城青苔满生,南苑大雁初飞。

宫女随着羽林仗,杜秋独赐辟邪旗。出游归来烹豹胎,饱食已不觉甘饴。

日出咸池普天同庆,分香铜雀姬妾伤悲。雷声车后已远去,往事犹如落花飞。

神佑帝王得皇子,泼发覆额绿緌緌。传命杜秋任傅姆,天人由她亲扶持。

虎睛珍珠缝缀襁褓,金盘犀坠镇压帷帐。皇帝长杨射熊罴,武帐逗弄声哑咿。

长大不再戏竹马,斗鸡本领渐称奇。冠帽高高玉佩齐,后宫侍宴在瑶池。

眉目之间宛如画,神采焕发映朝晖。一朝祸起桐偶人,元应尽知江充欺。

漳王幽禁封号削,杜秋被放归故里。高堂瓦脊接星斗,回头遥望行步迟。

经历四朝三十载,似梦复又疑是非。还识潼关当年吏,老吏白发已如丝。

来到吴江唤渡船,船翁哪知这经历?故乡四邻已改易,家园唯有荒草盛。

血泪挥洒去不尽,仰天叹息向谁知?一匹白绡制寒衣,深夜借用邻人机。

昨日路经金陵城,闻说杜秋声歔欷。自古以来一个理,人世变化怎预知?

夏姬曾使两国灭,逃走作了巫臣妾。西施来到姑苏台,乘船追随鸱夷去。

魏豹妾俘作织室奴,奠定汉朝太平基。窦姬误置代国籍,由此两朝尊母仪。

光武继承高祖业,本世出于侍婢唐儿。珊瑚因宠灭绝高齐,自己也落得作婢舂黄米。

隋朝萧后扬州被俘去,进得突厥成为可汗妻。女子的命运固然不一定,士大夫也同样难以预期。

射中带钩的后来被尊为仲父,钓鱼翁也做了王者之师。没有一国愿意接纳孟子,始终有人诽谤仲尼。

秦国由于下一道逐客令,权柄从此归于丞相李斯。谁能知道魏齐的头颅,落于竹席包裹的尸体。

吹鼓手和踏弩武卒等流辈,进了廊庙高官危危。七朝以来插貂尾的贵族,又何妨是戎虏的支裔后辈?

苏武却得以生还,邓通终死于贫饥。造化主张既然难以预料,人事翻覆也是各得其宜。

大地尽头还有何物?天的外边又能到达哪里?手指为何能把握?两足为何能奔驰?

耳朵为何能谛听?眼睛为何看得清?自己身体还不能知晓,身外之物又何须思虑?

只好斟上一杯美酒,写下这首《杜秋娘诗》。愁闷时独自长声吟咏,还可以求得片刻欢怡。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4]

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时期人。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杜牧看到唐帝国的种种内忧外患,政治上想有一番作为。他读书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善于论兵,作《愿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又注《孙子》。任地方官时也给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的某些作品表现了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5]

视频

唐诗十家杜牧
杜牧的创作风格

参考来源

  1. 一生为搏谁一笑,回首只剩空寂寥 . 搜狐网 [2019-05-13]
  2. 《杜秋娘诗》赏析. 古诗文网
  3. 《杜秋娘诗》诗词正文. 古诗文网
  4. 杜牧. 古诗文网
  5. 杜牧简介.中华英烈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