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来 |
来,读作lái,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株小麦的形象,本义指小麦。 汉语中常用的"到来"含义,则是假借义。后引申指趋向或动作的意向。由表示空间的由彼到此,或将来的一段时间。来也作虚词用,表示约数。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来
外文名称; come(动词)
拼音; lái
注音; ㄌㄞˊ
笔画数; 七画
繁体; 来
部首; 木
笔顺; 1431234
五笔; goi|gusi
仓颉; DT
字形结构; 独体
四角号码; 50900
统一码; 6765
郑码; BDKV
字级 一级(常用)
平水韵; 平声十灰
字源演变
象形字。像麦子长有麦穗芒朿之形。《说文》:"来,周所受瑞麦来麰也。一来二缝,象其芒朿之形。天所来也,故为行来之来。《诗》曰:'诒我来麰(按《诗·周颂·思文》作:"贻我来牟")。'"来的本义指小麦。商代文字较为象形,当时已经出现为了突出指麦穗,在字上端加一横的字形。这一写法为西周、春秋战国文字所承袭,但象形意味逐渐减弱。西周至战国来字都有繁复写法,即字从①或从止。来指小麦,此义又作麳,《广雅·释草》:"大麦,麰也;小麦,麳也。"商代甲骨文还保留此字本义,如《铁》:"辛亥卜贞:或刈来。""刈来"即收获小麦。来字更习见的用法是指返回,商代甲骨文常见"②(往)来亡③",往是前往,来是返回。来又有出义。商代金文艅尊有"隹王来正人方"。来还有表示下一个的意思,如甲骨文"来岁",意即来年。战国商鞅方升:"十八年,齐遣卿夫(大夫)④来聘。"来是前来之意。"往""来"二字的区别已经湮没不见。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来,周所受瑞麦来麰。一来二缝,象芒朿之形。天所来也,故为行来之来。《诗》曰:"诒我来麰。"凡来之属皆从来。
说文解字注 〖(来)周所受瑞麦来麰也〗
也字今补。诗正义此句作周受来牟也五字。《周颂》:诒我来麰。笺云:武王渡孟津,白鱼跃入王舟,出涘以燎。后五日:火流为乌,五至,以谷具来,此谓遗我来牟。书说以谷具来,云谷纪后稷之德。按郑笺见尙书大誓、尙书旋机钤合符后。诗云来牟、书云谷。其实一也。下文云:来麰、麦也。此云瑞麦来麰。然则来麰者,以二字为名。《毛诗传》曰:牟、麦也。当是本作来牟、麦也。为许麰下所本,后人删来字耳。古无谓来小麦、麰大麦者。至广雅乃云麳小麦、ꍓ(麰)大麦。非许说也。刘向传作厘麰。《文选》典引注引《韩诗内传》。贻我嘉ꍓ(麰)。薛君曰。ꍓ(麰)、大麦也。与赵岐孟子注同。然韩传未尝云来小麦。
〖二麦一夆。象其芒朿之形〗
二麦一夆,、各本作一来二缝,不可通。惟思文正义作一麦二夆,今定为二麦一夆。夆即鏠字之省,许书无峰。则山端字可作夆。凡物之标末皆可偁(称)夆。夆者,朿也。二麦一夆为瑞麦。如二米一稃为瑞黍。葢同夆则亦同稃矣。广韵十六咍引埤苍曰:䅘麰之麦,一麦二稃。周受此瑞麦。此一二两字亦是互讹,二麦一稃,亦犹异畮同颖,双觡共柢之类。其字以?象二麦,以?象一芒,故云象其芒朿之形。洛哀切,古音在一部。
〖天所来也,故为行来之来〗
自天而降之麦,谓之来麰。亦单谓之来。因而凡物之至者皆谓之来,许意如是,犹之相背韦之为皮韦、朋鸟之为朋挡,鸟西之为东西之西、子月之为人偁(称),乌之为乌呼之乌。皆引伸之义行而本义废矣。如许说、是至周初始有来字。未详其恉。
〖《诗》曰:"诒我来麰"〗
今毛诗诒作贻,俗字也。麰作牟,古文假借字也。凡来之属皆从来。
康熙字典
〔古文〕徕《广韵》落哀切。《集韵》《韵会》《正韵》郎才切。并赖平声。至也,还也,及也。《礼·曲礼》: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又《公羊传·隐五年》:公观鱼于棠,登来之也。注:登读为得,齐人谓求得为登来。
又玄孙之子曰来孙。
又麦名。《诗·周颂》:贻我来牟。《前汉·刘向传》作饴我厘麰。亦作䅘。
又呼也。《周礼·春官》:大祝来瞽令皋舞。
又姓。
又《集韵》洛代切。音赉。抚其至日来。《孟子》:放勋曰:劳之来之。
又叶邻奚切,音离。《诗·邶风》:莫往莫来,悠悠我思。《素问》:恬澹虚无,眞气从之。精神守内,病安从来。
又叶郎狄切,音力。《诗·小雅》:东人之子,职劳不来。叶下服。《大雅》: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又叶落盖切,音赖。屈原《离骚》:因气变而遂会举兮,忽神奔而鬼怪。时髣髴以遥见兮,精皎皎以往来。
又叶良置切,音利。《荀子·赋篇》: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