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從小足不出戶,由祖父親自授讀古書。讀完了《詩經》,又是《左傳》,還兼讀呂祖謙的《東萊博議》。在插進小學三年級後,放學回到祖父書房讀《左傳》和《東萊博議》成了他每日的必修課,當時雖然能通背,卻不解其中意。直到進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取《春秋左氏傳》加以溫習,才漸漸懂得一些,但離理解還差很遠。這個啟蒙教育階段影響了楊伯峻的一生,為後來專攻《左傳》定了位。楊伯峻(1909~1992),原名楊德崇,湖南省長沙市人,著名語言學家。 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後歷任中學教員、馮玉祥將軍研究室成員、廣東中山大學講師、湖南《民主報》社社長、湖南省政治協商會議秘書處處長、中共湖南省委統戰部辦公室主任、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蘭州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中華書局編輯、中國語言學會理事等。他在語言文字領域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古漢語語法和虛詞的研究方面以及古籍的整理和譯註方面。[1]

楊伯峻
出生 1909年
湖南長沙
逝世 1992年
別名 楊德崇

目錄

學術研究

楊伯峻隨叔楊樹達——著名的語言文學家學習,1931年還拜在黃侃先生門下。兩位先輩給了他獨立思考的好習慣,一日得《劉申叔遺書》,其中有關《左傳》的文字相當多。楊伯峻讀罷有很多感受:

一、「劉師培之為人雖不可取,但《左傳》之熟,讀書之多,卻使我十分羨慕。無怪於章炳麟能捐棄前嫌,要營救他,說是為中國留一讀書種子。」

二、章士釗在《文史》發表的關於《黃帝魂》的文章不可信。文章提到:作者與劉申叔相交時不見他很用功,他家累世以習《左傳》有名。申叔的有關《左傳》文字可能是抄襲他父、祖輩以至曾祖的遺稿。當時,楊伯峻正細讀劉文淇等三代所著的《左傳舊註疏讓》,研讀了劉申叔的有關《左傳》文章,推翻了章士釗的觀點。他認為:「劉申叔一則承襲家學,二則天資聰敏過人,所以雖然只活三十六歲,便著作等身,而於《左傳》尤為精熟,能發揮自己的獨見」,於是得出結論:申叔的治《左傳》,超過祖輩、父輩甚至劉文淇,其文章當然不可能是抄襲而來。難能可貴的是,他在章士釗當面直陳其觀點。

視頻

參考來源

  1. [1] 豆瓣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