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伴
楊伴 [yáng bàn] 樂府西曲歌名。本為童謠。相傳南朝齊隆昌時,女巫之子楊旻隨母入內宮,長大後,為何後所寵。當時童謠雲:"楊婆兒,共戲來。"訛傳為"楊伴兒"﹑"楊叛兒",並演變而為西曲歌的樂曲之一。亦作楊叛兒。[1]
目錄
出處
《舊唐書·音樂志二》:「《楊伴》,本童謡歌也。」
公元前112年,樂府正式成立於西漢漢武帝時期,收集編纂各地漢族民間音樂、整理改編與創作音樂、進行演唱及演奏等。漢樂府指由漢時樂府機關所採制的詩歌。這些詩,原本在民間流傳,經由樂府保存下來,漢代叫做「歌詩」,魏晉時始稱「樂府」或「漢樂府」。後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詩,亦稱「樂府詩」。 漢樂府是繼《詩經》之後,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匯集。 漢樂府民歌中女性題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語言構造貼近生活的作品,由雜言漸趨向五言,採用敘事寫法,刻畫人物細緻入微,創造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情節較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內涵着重描繪典型細節,開拓敘事詩發展成熟的新階段,是中國詩史五言詩體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漢樂府在文學史上有極高的地位,其與詩經、楚辭可鼎足而立。 《陌上桑》和《孔雀東南飛》都是漢樂府民歌,後者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詩》合稱「樂府雙璧」。 漢代《孔雀東南飛》、北朝《木蘭詩》和唐代韋莊《秦婦吟》並稱「樂府三絕」。此外,《長歌行》中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也是千古流傳的名句。 西漢樂府的擴充和發展是在武帝時期,《漢書·禮樂志》云:「至武帝定郊祀之禮,……乃立樂府,采詩夜誦,有趙、代、秦、楚之謳。以李延年為協律都 尉,多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造為詩賦,略論律呂,以合八音之調,作十九章之歌。 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
參考文獻
- ↑ 樂府的三種含義 樂府的三種含義是什麼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