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昭
杨延昭(958年-1014年),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本名延朗[1][2],北宋抗辽名将。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畏之,目为“杨六郎”。官至莫州防御使、高阳关马步军副都部署,与其父杨业、子杨文广三代并称名将,号为“杨家将”。
杨延昭自幼随父亲杨业征战,雍熙三年北伐,杨业率军攻应、朔等州,时年二十九岁的延昭为先锋,战朔州城下,流矢穿臂,战斗愈勇,终于攻下朔州。其父死,便担负起河北延边的抗辽重任。雍熙北伐之后,延昭在景州(今河北景县)、保州(今河北安新县)等地抵御辽军侵扰,死后陪葬于永安县(今河南巩义宋英宗永厚陵)。在与辽兵作战中,杨延昭威震边庭,人们称杨延昭守卫的遂城为“铁遂城”。宋真宗称赞他“治兵护塞有父风”。
杨延昭是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长子(小说中为杨业六子),辽国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主镇幽燕北方,是他们的克星,辽国人就把他看做是天上的六郎星宿(将星)下凡,故称为杨六郎。
目录
生平
杨延昭(958年-1014年),本名延朗,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父杨业,云州观察使判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在雍熙北伐中力尽被俘,绝食殉国,追赠检校太尉、大同军节度使。杨延朗初以父荫补供奉官,其父殉国后又补崇仪副使,出知景州。当时江淮灾荒,杨延昭调任江淮南都巡检使,以备盗贼。再以崇仪使知定远军,又调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加如京使[3]。
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契丹南侵,杨延昭正在遂城。遂城城小无备,杨延昭征集城中青壮年登城,发放铠甲兵器参与防守。时值寒冬,杨延昭命汲水灌城墙,次日清晨即结冰,辽军因此不能攻城而退,被时人称为铁遂城[4]。三年(1000年)正月,以功授莫州刺史[5]。宋真宗召杨延昭赴行在,亲自询问战况,并当着宗室诸王之面,夸奖其为名将之后,有父风,厚赐遣还。辽军再次南侵,杨延昭设伏诱敌深入,大胜,四年(1001年)四月,升莫州团练使[6]。五年(1002年),辽军南侵保州,杨延昭与保州团练使杨嗣驰援,被契丹偷袭,丧师而还,宋真宗赦免两人,以观后效。翌年(1003年)六月,杨延昭官复原职,改任保州、威虏静戎军沿边都巡检使[7],十月改授宁边军部署[8]。景德元年(1004年),给杨延昭增兵至万人,备御辽军入侵。澶渊之盟后,二年(1005年)正月为知保州事兼缘边都巡检使。翌年,授莫州防御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正月,病卒于任上,年五十七[9]。三子:传永、德政、文广。
《隆平集》:“讣闻,命中使护丧归,官其三子传永、德政、文广,常从门客亦试艺甄叙。”
杨六郎
杨延昭在元代罗烨《醉翁谈录》中称为五郎,在《保德府志》和《杨家府演义》中说是四郎,但清代康基《晋乘搜略》中却说是六郎,而民间戏曲中多说是“六郎”,并指他在家中排行第六,但其名的由来实是辽国人认为六郎星是他们的克星,而杨延昭就是那六郎星的人间化身。《宋史·杨业子延昭等传》,“延昭智勇善战,……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契丹(应为辽国)把他看做是天上的六郎星宿(将星)下凡,故称之为杨六郎。
人物评价
杨延昭智勇善战,他把所得的赏赐都用来慰劳军队,未尝问及家事。他进出的排场像小军官一样,他号令严明,能与士卒同甘共苦,遇到敌人必定身先士卒,作战获胜报捷,把功劳归于部下,所以人人愿意为他效力。他在边防二十余年,辽军畏怕他,称他为杨六郎(虽然他是长子)。到他去世时,宋真宗叹息、悼念他,派宦官护送灵柩回他的家乡,河朔一带人看到他的灵柩大都痛哭。朝廷录用他的三个儿子为官。对他的亲随、门客也都量材选择录用。 [7]
杨家将小说
人物
{{{名称}}} | |||||||||||
---|---|---|---|---|---|---|---|---|---|---|---|
主君 | 北汉帝刘继元→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 | ||||||||||
姓 | 杨 | ||||||||||
名 | 景 | ||||||||||
字 | 延昭 | ||||||||||
| |||||||||||
杨景,字延昭,杨家将小说、戏曲及民间传说中人物,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金刀老令公杨业的第六子,故称杨六郎。七子中齐备父兄的智勇,擅使长枪,绝技是回马枪。在杨家将中担任枪军的统帅,并协防父亲杨令公和长兄们的军队。曾经救援保护过宋太宗,后期击退辽军侵扰;擅用以逸待劳,故事后期是三关大帅。
历代扮演
电视剧/电影:
视频
杨延昭主动请缨挂帅,惨遭佘老太婆教训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国古代军政人物]]
- ↑ 《东都事略》卷三十四
- ↑ 《隆平集》卷十七
- ↑ 《宋史·卷二百七十二·列传第三十一》:幼沉默寡言,为儿时,多戏为军阵,业尝曰:“此儿类我。”每征行,必以从。太平兴国中,补供奉官。业攻应、朔,延昭为其军先锋,战朔州城下,流矢贯臂,斗益急。以崇仪副使出知景州。时江、淮凶歉,命为江、淮南都巡检使。改崇仪使、知定远军,徙保州缘边都巡检使,就加如京使。
- ↑ 《宋史·卷二百七十二·列传第三十一》:咸平二年冬,契丹扰边,延昭时在遂城。城小无备,契丹攻之甚急,长围数日。契丹每督战,众心危惧,延昭悉集城中丁壮登陴,赋器甲护守。会大寒,汲水灌城上,旦悉为冰,坚滑不可上,契丹遂溃去,获其铠仗甚众。以功拜莫州刺史。时真宗驻大名,傅潜握重兵顿中山。延昭与杨嗣、石普屡请益兵以战,潜不许。及潜抵罪,召延昭赴行在,屡得对,访以边要。帝甚悦,指示诸王曰:“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厚赐,遣还。
-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六
-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八
-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五
-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六
-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