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楊延昭(958年-1014年),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本名延朗[1][2]北宋抗遼名將。在邊防二十餘年,契丹畏之,目為「楊六郎」。官至莫州防禦使高陽關馬步軍副都部署,與其父楊業、子楊文廣三代並稱名將,號為「楊家將」。

楊延昭自幼隨父親楊業征戰,雍熙三年北伐,楊業率軍攻應、朔等州,時年二十九歲的延昭為先鋒,戰朔州城下,流矢穿臂,戰鬥愈勇,終於攻下朔州。其父死,便擔負起河北延邊的抗遼重任。雍熙北伐之後,延昭在景州(今河北景縣)、保州(今河北安新縣)等地抵禦遼軍侵擾,死後陪葬於永安縣(今河南鞏義宋英宗永厚陵)。在與遼兵作戰中,楊延昭威震邊庭,人們稱楊延昭守衛的遂城為「鐵遂城」。宋真宗稱讚他「治兵護塞有父風」。

楊延昭是北宋抗遼名將楊業的長子(小說中為楊業六子),遼國人認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顆主鎮幽燕北方,是他們的克星,遼國人就把他看做是天上的六郎星宿(將星)下凡,故稱為楊六郎。

目錄

生平

楊延昭(958年-1014年),本名延朗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父楊業雲州觀察使代州三交駐泊兵馬部署,在雍熙北伐中力盡被俘,絕食殉國,追贈檢校太尉大同軍節度使。楊延朗初以父蔭供奉官,其父殉國後又補崇儀副使,出知景州。當時江淮災荒,楊延昭調任江淮都巡檢使,以備盜賊。再以崇儀使定遠軍,又調任保州緣邊都巡檢使,加如京使[3]

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契丹南侵,楊延昭正在遂城遂城城小無備,楊延昭徵集城中青壯年登城,發放鎧甲兵器參與防守。時值寒冬,楊延昭命汲水灌城牆,次日清晨即結冰,遼軍因此不能攻城而退,被時人稱為鐵遂城[4]。三年(1000年)正月,以功授莫州刺史[5]宋真宗召楊延昭赴行在,親自詢問戰況,並當着宗室諸王之面,誇獎其為名將之後,有父風,厚賜遣還。遼軍再次南侵,楊延昭設伏誘敵深入,大勝,四年(1001年)四月,升莫州團練使[6]。五年(1002年),遼軍南侵保州,楊延昭與保州團練使楊嗣馳援,被契丹偷襲,喪師而還,宋真宗赦免兩人,以觀後效。翌年(1003年)六月,楊延昭官復原職,改任保州、威虜靜戎軍沿邊都巡檢使[7],十月改授寧邊軍部署[8]景德元年(1004年),給楊延昭增兵至萬人,備御遼軍入侵。澶淵之盟後,二年(1005年)正月為知保州事兼緣邊都巡檢使。翌年,授莫州防禦使、高陽關副都部署。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正月,病卒於任上,年五十七[9]。三子:傳永、德政、文廣。

隆平集》:「訃聞,命中使護喪歸,官其三子傳永、德政、文廣,常從門客亦試藝甄敘。」

楊六郎

楊延昭在元代羅燁《醉翁談錄》中稱為五郎,在《保德府志》和《楊家府演義》中說是四郎,但清代康基《晉乘搜略》中卻說是六郎,而民間戲曲中多說是「六郎」,並指他在家中排行第六,但其名的由來實是遼國人認為六郎星是他們的剋星,而楊延昭就是那六郎星的人間化身。《宋史·楊業子延昭等傳》,「延昭智勇善戰,……在邊防二十餘年,契丹憚之,目為楊六郎。」契丹(應為遼國)把他看做是天上的六郎星宿(將星)下凡,故稱之為楊六郎。

人物評價

楊延昭智勇善戰,他把所得的賞賜都用來慰勞軍隊,未嘗問及家事。他進出的排場像小軍官一樣,他號令嚴明,能與士卒同甘共苦,遇到敵人必定身先士卒,作戰獲勝報捷,把功勞歸於部下,所以人人願意為他效力。他在邊防二十餘年,遼軍畏怕他,稱他為楊六郎(雖然他是長子)。到他去世時,宋真宗嘆息、悼念他,派宦官護送靈柩回他的家鄉,河朔一帶人看到他的靈柩大都痛哭。朝廷錄用他的三個兒子為官。對他的親隨、門客也都量材選擇錄用。 [7]

楊家將小說

人物

{{{名稱}}}
主君 北漢帝劉繼元→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
延昭

楊景,字延昭楊家將小說、戲曲及民間傳說中人物,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金刀老令公楊業的第六子,故稱楊六郎。七子中齊備父兄的智勇,擅使長槍,絕技是回馬槍。在楊家將中擔任槍軍的統帥,並協防父親楊令公和長兄們的軍隊。曾經救援保護過宋太宗,後期擊退遼軍侵擾;擅用以逸待勞,故事後期是三關大帥。

歷代扮演

電視劇/電影:

視頻

楊延昭主動請纓掛帥,慘遭佘老太婆教訓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國古代軍政人物]]

  1. 《東都事略》卷三十四
  2. 《隆平集》卷十七
  3. 《宋史·卷二百七十二·列傳第三十一》:幼沉默寡言,為兒時,多戲為軍陣,業嘗曰:「此兒類我。」每征行,必以從。太平興國中,補供奉官。業攻應、朔,延昭為其軍先鋒,戰朔州城下,流矢貫臂,斗益急。以崇儀副使出知景州。時江、淮凶歉,命為江、淮南都巡檢使。改崇儀使、知定遠軍,徙保州緣邊都巡檢使,就加如京使。
  4. 《宋史·卷二百七十二·列傳第三十一》:咸平二年冬,契丹擾邊,延昭時在遂城。城小無備,契丹攻之甚急,長圍數日。契丹每督戰,眾心危懼,延昭悉集城中丁壯登陴,賦器甲護守。會大寒,汲水灌城上,旦悉為冰,堅滑不可上,契丹遂潰去,獲其鎧仗甚眾。以功拜莫州刺史。時真宗駐大名,傅潛握重兵頓中山。延昭與楊嗣、石普屢請益兵以戰,潛不許。及潛抵罪,召延昭赴行在,屢得對,訪以邊要。帝甚悅,指示諸王曰:「延昭父業為前朝名將,延昭治兵護塞有父風,深可嘉也。」厚賜,遣還。
  5.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十六
  6.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十八
  7.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五十五
  8.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五十六
  9.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八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