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楊式太極拳,或稱楊氏太極拳,太極拳派別之一,始於清朝楊露禪[1],最早源自陳式太極拳,拳架於其孫楊澄甫手中定型。

民國初年,楊家太極楊澄甫著《太極拳體用全書》在自序中說:「先大父更詔之日,太極拳創自宋末張三丰,傳之者,為王宗岳、陳州同、張松溪、蔣發諸人相承不絕。陳長興師,乃蔣發惟一之弟子。」

中國武術的早期發展多半缺乏文字記載,僅能靠師徒口耳相傳。而古時的武林人士和現今的武術界大多十分重視武德,並首重「尊師重道」,絕不可「欺師滅祖」,故於傳承武藝時,必先向弟子說明其師承之源流,代代相傳,即使日後另立門戶/門派,亦不可忘本 (祖師源流)。

楊式太極拳有別於陳式太極拳,動作鬆柔,較能供非練武人士或年邁人士作強身健體之效,故是楊式太極拳成為最廣泛流傳的一個流派,它有三盤四架之分,人們可依據自身條件進行選擇。目前國家體委正式公布的88式、24式以及在許多場合表演的,都是楊式太極拳或由其演化而來。

目錄

創始人

楊福魁(1799年-1872年),字露禪,河北永年人,就學於陳長興。據楊家、武家及趙堡太極拳後人所言,陳長興原精於炮捶,後來從學於河南蔣發,得太極拳藝。楊露禪久慕太極拳的奧妙,三下陳家溝向陳長興學太極拳。楊露禪藝成後進京(北京),京城武師皆向其挑戰,盡皆敗北。因而聲名大噪,當時武術界均稱「楊無敵」,一時王公貴族從學者眾。後太極拳兼顧養生功效,經楊澄甫修訂後,發展成為國拳,其基礎實為楊澄甫奠定。(有民國武俠小說言:楊露禪久慕陳家溝陳氏長拳,三下陳家溝學的也是陳氏長拳。×Shoreline~zhwiki註:小說家之言無憑無據)

傳子楊班侯,楊健侯(1839年-1917年),後其技由其孫楊少侯、楊澄甫(1883年-1936年)傳承。

楊澄甫以大架為本,最後定型為當今流行的「楊家太極大架」[2]。楊家內部仍然有大、中、小和長拳的傳授,但是拳架招式是以楊澄甫定型的大架為主。而且這四個架勢並不是四套拳,只是一套拳的四種打法。

其他創始人

張三丰

此說根據民國初年許禹生的說法,許氏推斷數百年前事,未提任何根據,遠不及以俗民志方式,進行科研考證的唐豪、顧留馨二位專家可信。但此二位專家未上武當山調查,只單收陳家溝一家之言,資料正確性也存疑,故唐豪先生晚年也後悔此事。

民國初年,楊家太極楊澄甫著《太極拳體用全書》在自序中說:「先大父更詔之日,太極拳創自宋末張三丰,傳之者,為王宗岳、陳州同、張松溪、蔣發諸人相承不絕。陳長興師,乃蔣發惟一之弟子。」

近代,由武漢體育學院武術系主任、教授、著名武術家江百龍先生領導、組織的課題科研組,對國家體委委管課題研究項目《武當拳派源流、拳系及內容研究》,歷時三年的研究,於1992年8月1日,在武當山紫霄飯店宣講論文進行鑑定。 參加鑑定的是由國家體委組織的二十餘名全國武術界著名的專家、學者、教授、武術大師,對該課題的《武當拳派祖師張三丰之生平》、《武當拳派之淵源》、《武當拳派之理論基礎》、《武當拳派之技擊內容》,進行了認真鑑定,一致認為:張三丰確有其人,武當山確有其拳,武當拳派是與少林拳派齊名的中國內家拳。這次對武當拳派的高層次高水準的研究,出了專著《武當拳之研究》,並在國家體委獲獎。

國家體委科研課題《武當拳派源流、拳系及內容研究》工作,編撰《武當拳之研究》[3],發表《武當拳探源》、《武當拳與道教理論的聯繫》等多篇武當武術論文,匯集了當前贊同「張三丰的太極拳祖師地位」的武術學者有關「武當武術」和「張三丰」研究的主要觀點,透視出了這些學者的研究方向和學術層面。

視頻

楊式太極拳 相關視頻

楊氏太極拳(完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