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杨显东(1902—1998),湖北沔阳(今仙桃)人,著名棉花和农学家、农业行政管理专家、社会活动家。曾任农业部副部长、农学会理事长和中国科协副主席。1923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农科,1934年到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先后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放弃高薪厚禄,毅然离美途经苏联考察后回国,同年11月参加革命。在任美国经济作战局农业顾问期间,积极为新四军筹集了大量经费、医药和物资。解放战争时期,杨显东广泛团结外籍进步人士,为李先念领导的中原解放区军民输送了大批粮食、药品、器材、被服、罐头食品等物资。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杨显东是新中国诞生后第一届政府中最早任命的农业部副部长,在这个岗位上,他四十年如一日,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为提高棉花质量,增加棉花产量,解决我国棉花紧缺的局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杨显东
出生 1902年11月23日
国籍 中国
籍贯 湖北仙桃市
母校 南京金陵大学
职业 农学家、社会活动家
研究领域 提高棉花质量和产量

目录

人物简介

杨显东,1902年11月生,湖北沔阳(今仙桃市)长埫口镇何坝村人 [1] ,棉花专家、农学家、农业行政管理专家、社会活动家。1923年考人南京金陵大学农科,主攻棉花和蚕桑专业。1927年夏毕业后,在河南训政学院任教。1928年,任湖北省棉业试验场技士兼代场长。1934年赴美国康乃尔大学留学,1937年获博士学位。1937年,离美途经苏联考察后回国,同年11月参加革命。新中国诞生后,杨显东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先后担任武汉大学农学院院长,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荣誉委员等职。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10月2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杨显东是新中国诞生后第一届政府中最早任命的农业部副部长,在这个岗位上,他四十年如一日,对我国农业科学技术事业的组织领导、建立新的农业科教体制、发展粮棉生产、控制蝗虫危害等发挥了关键作用;特别是对我国农业学术团体的组织建设,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推进我国东北、西北、黄淮海地区和上海经济区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人物生平

杨显东,1902年11月23日生于湖北省江汉平原沔阳县(现为仙桃市) 何坝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中。乳名再惺,谱名君义,5岁开始放牛,7岁开始在农村读私塾。辛亥革命后,他随大哥到汉口仁智学堂读书,13岁时到岳州湖滨大学附属高等小学就读。以后,又回到汉口在博学书院念中学。1923年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人南京金陵大学农科,主攻棉花和蚕桑专业。他以一个农家子弟的心愿,决心献身于中国农业改良事业。1927年夏,杨显东在金陵大学农科毕业后,去河南冯玉祥将军创办的河南训政学院任教。1928年,他回到家乡湖北,在武昌担任湖北省棉业试验场技士兼代场长,为发展湖北省棉产改进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受到当时湖北省建设厅厅长石瑛和武汉大学校长王世杰的青睐与重视。1931年秋,蒋介石为围剿洪湖地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不顾人民死活,在东湾炸毁荆江大堤,江汉平原遭受特大水灾。当时国际联盟曾派出代表团来武汉考察,他陪同代表团回到家乡,亲眼看到工农红军撤走后的苏区情况,并为代表团用英文起草了一份关于洪湖苏区的考察报告,如实地反映了洪湖农民所说的共产党为人民所做的种种好事,以及国民党围剿清乡大肆屠杀的情况。杨显东本人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1934年8月,在湖北著名人士石瑛和李范一的支持下,杨显东决心漂洋渡海,出国留学,并考进了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生院,专攻棉花品种改良。一年后,他写出了《美国棉花纯种区域制度与适应中国的可能性》论文,并获得科学硕士学位。接着,为了深入了解美国棉花科研、生产与运销成就,他曾去美国南部主要棉区德克萨斯州农工学院借读,并到附近各个棉区实地考察。1937年5月,34岁的杨显东发表了《美国棉花分级标准的发展》论文,受到导师和美国农业部专家、学者的好评,获得了美国康乃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杨显东留美期间,认识了在康乃尔大学本科学习的女共产党员范妮·普莱斯,并通过她与美共组织取得了联系,在她的辅导下,学习了英文的《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著作。1937年6月由美国共产党介绍,他在取道欧洲回国途中,顺道访问苏联,受到苏联农业部长的热情接见。

杨显东经苏联回到北平那天,正是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之日,国难当头,他以留美博士身份前往南京向国民政府表明报国之意,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农产调整委员会少将级专员兼陕豫鄂三省核查主任。南京沦陷前夕,随国民政府撤到武汉。1937年秋,日寇进攻武汉,国民政府又由武汉迁往重庆。他毅然留在湖北,与董必武、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党组织接上头,从此以社会职业为掩护,一直在党的领导下工作。1937年,和陶铸一起在应城汤池以湖北省建设厅名义举办农村合作人员训练班,1938年在襄阳举办鄂北棉业讲习所,并任所长,1939年又在谷城举办茨河手纺织训练所,任所长,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培训了上千名抗战工作干部,他们大部分参加了新四军。以后又任经济部农本局特派员兼福生总庄樊城分庄主任、行政院农产促进委员会湖北推广专员、四川省农业改进所技正,以及重庆美国经济作战局农业顾问等职,做了大量有利于抗战、有益于人民的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杨显东和全国大多数人民一样,希望中国出现一个和平建设的新局面,尽快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让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1945年10月,杨显东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救济总署湖北分署副署长、代署长,回到光复后的武汉,他继续与中国共产党派驻国民党统治区的代表董必武取得联系,利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制定的“救济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信仰、不分政治党派,只要有困难,应一视同仁,给予救济”的原则,为抗战期间在武汉周围打击敌人做出重大贡献,为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军队围困的中原解放区军民,送去了大宗的粮食和其他救济物资,并帮助安置伤病员,使其后来能较为顺利地突围。

1948年,解放战争转入大决战,杨显东这时由武汉转到上海任上海粮食紧急购储会特别顾问,由于工作出色,得到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翁文灏的赞赏和上海粮食紧急购储会负责人杨绰庵的信任,并把这个购储会的大权交给他,抢购并进口了大批粮食。上海解放前夕,他巧妙地将美国进口的2万吨大米存留在上海跑马场,未被运往广州,为迎接上海解放献上了一份厚礼。 1949年5月27日中共华中局组织部给杨显东去电,任命他担任武汉大学农学院院长。同年秋,他又被选为华中区代表,到北京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并被政务院任命为农业部副部长。当时,杨显东47 岁,年富力强,但他想到中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肩上担子有多重,任务有多么光荣,于是,他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满腔热情,全身心地投入中国的农业改造和农业建设事业,在推动中国棉花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推动中国农业科学和教育体制的建设,推动中国植物保护科技事业发展,特别是根治蝗害,以及团结、爱护、关心广大农业科学技术人员,建立和发展农业科技学术团体,开展中国农业现代化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等方面,发挥自己的所长,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杨显东1956 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选为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主要成就

改治并举扑灭蝗灾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水、旱、蝗、汤”是中原农村的四大灾害。提起蝗灾,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屡有记载。“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垂血”,正是蝗灾的真实写照。1951年,中国河北、河南、山东、皖北、苏北、新疆等地发生严重蝗灾,以河北东部黄骅和江苏泗洪一带最为严重。这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到两年,长期的战争创伤还有待恢复。农业部为了尽快扑灭蝗灾,减少损失,决定由杨显东主持组织专家去现场指挥这场战斗。当时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简陋的设备和独特的工艺流程研制合成广谱性的第一代农药六六六。杨显东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一光荣任务。他和中国治蝗专家陈家祥、苏联顾问卢森科等一起,日夜兼程赶到黄骅县,吉普车几乎通宵达旦在滨海蝗区沙滩的芦苇丛中奔驰着,现场遍地都是行将起飞的蝗群,附近的禾苗、草叶都被吃得只剩下一些残秆断茎。他们立即动员和组织群众喷洒六六六药粉、撒毒饵,杀灭蝗蝻,虽然效果甚好,可是茫茫无际的滩涂、洼地,不是人力和小型喷粉工具所能及。为了抓紧时机,他们建议试用飞机喷药治蝗。当时,中国还没有农用飞机。杨显东通过农业部向政务院请示,周总理亲自安排指示,由人民解放军空军负责用改装的飞机,飞到蝗区喷药灭蝗,把将要起飞的蝗群扑灭在蝗虫发源地。这对于蝗区农民是多么令人鼓舞和高兴啊!杨显东在总结这次治蝗工作经验时强调指出,要改治结合,彻底改造蝗虫孽生的发源地,建立虫情预测预报制度,并指示:“飞机治虫,是有发展前途的,而且将来在农业生产上,还可更广泛地使用飞机。这次虽然是第一次,但给我们新中国农业发展指出了方向,画出了美丽前景。”后来国家大规模地兴修水利,根治淮河,开垦沿海滩涂洼地,以及黄泛区的开发治理等等,彻底改变了蝗虫孽生地的面貌。整个50年代,杨显东和中国治蝗专家几乎每年都深入现场考察,他们的足迹遍及河北、河南、安徽、山东、江苏等地,特别是黄泛区、白洋淀、微山湖、洪泽湖,以及黄骅和渤海湾滩涂,他们连续战斗了10 年,到60年代初期,终于取得了在中国消除蝗灾的巨大胜利。由于控制了蝗害,使粮食稳定增产。

他从治蝗中得到启示,增强了信心,积极地参与并领导支持中国植物保护与植物检疫事业。杨显东深深地懂得,只有领导、专家和群众相结合才能办成一件事。因此,他广泛地团结植保、植检专家,为植保、植检工作出主意、想办法,鼓励科技工作者虚心学习外国有益经验,创建适合中国自己的植物检疫制度。他和植保专家一起根据中国自己的植保工作经验,提出了“防治并举,以防为主”,以及“土洋结合,领导、专家和群众三结合,全面防治、安全有效”的方针。并主张必须实行农业技术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机械防治与人工防治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要求重视利用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各种有益生物等,为中国植保工作向综合协调防治方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眷恋棉花科技事业

1928年秋,杨显东从河南回到家乡湖北,担任湖北省棉业试验场技士并代理场长。他以忘我的奋斗精神,从事棉花改良工作,训练技术人员,引进优良品种,种植了300亩试验田。为了在湖北推广优良棉种,杨显东深入到各棉区调查,掌握了棉田生产和品种分布情况。通过科学测算,他写了一篇精辟的调查报告,提出:“只要实现棉花改良措施,推广优良品种,湖北棉区增产潜力很大。”这篇报告引起湖北有关人士的重视。后来,杨显东在棉业试验场的基础上,艰苦创业,使试验地由300亩发展到700亩,建起了实验室和办公、生活用房,购置了仪器设备,并在襄阳、沔阳等地进行品种区域试验,推广优良品种。他的责任心与事业心和棉花改良事业赢得了当时湖北棉商、纱厂和金融界的大力支持。他一心扑在棉花改良事业上,已过“而立”之年尚未婚娶,成了一个“棉花迷”,为湖北棉花改良事业忘我地工作。

1934年,杨显东赴美留学。学习美国棉花科学技术新成就,深入各棉区进行调查研究,对美国棉花纯种区域制度和棉花分级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写成论文发表,受到美国农业部专家的好评。1937年,他学成回国,立即绕道欧洲回到祖国投身抗日救亡工作。在这段时间,他不仅仅限于棉花改良事业,还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早日胜利,团结广大爱国进步人士,培养人才,默默奉献,为后来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常人难以做到的贡献。1949年秋,杨显东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后,由政务院周恩来总理任命为农业部副部长,从此他全部身心献给祖国的农业建设事业。他上任后,分工主管棉花生产、科研、教育和植物保护等项工作。 1956年他坚决支持一些农业科学家提出建立全国性棉花研究所的建议。当年,他亲自和著名棉花专家冯泽芳一起陪同苏联棉花研究所所长雷佐夫到华北棉区进行考察,并共同选定河南安阳棉场为棉花研究所所址。对棉区的地理环境、气象资料、棉花生产等有关建所要求的科学依据进行反复考虑。1957年8月棉花研究所正式成立,任命冯泽芳为第一任所长。杨显东也经常来所,并亲自做科技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他们安心在棉区深入做科学研究工作。1958年浮夸风刮到棉花所,杨显东又亲自对所领导做思想工作,要求按科学精神,实事求是办科研,要在全国棉花科技界带好头,起模范作用。1957年杨显东率团专程前往苏联塔什干,出席国际棉花学术讨论会。他在会上宣读了关于中国棉花科技成就的论文,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热烈欢迎。

1980年,杨显东为团结全国棉花科技工作者,促进中国棉花科技事业的发展,发起成立中国棉花学会,并被选为名誉会长。他语重心长地勉励全国棉花科技工作者要发奋图强,要为中国棉花走向世界而奋斗。他的这个愿望和他毕生眷恋棉花科技事业的理想,终于在他耄耋之年实现。杨显东常为此而引以自豪。

主要论著

  • 1 杨显东.湖北省棉田面积、单产和总产调查报告.上海华育纱厂该合同,1928.
  • 2 杨显东.湖北中棉与退化美棉的试验报告,1930.
  • 3 杨显东.美国棉花生产鸟瞰(英文),1934.
  • 4 杨显东.美国棉花纯种区域制度与适应中国可能性(英文),1935.
  • 5 杨显东.美国棉花分级标准制度的发展(英文),1937.
  • 6 杨显东.Foodstuff Produttvin and Comsamp Tion of Occupation China.1945.
  • 7 杨显东.Coffon Prodwtoon and Comsaup tion(induding Army and Pooples Need)in Free China.1945.
  • 8 杨显东.全国土地利用的方针和任务.中国农棉一卷二期,1959.6.
  • 9 杨显东.今后棉花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中国农棉一卷五期,1950.9.
  • 10 杨显东.1951年全国棉花增产的方针和任务.中国农棉二卷七期,1951.4.
  • 11 杨显东.新中国开始用飞机来消灭蝗虫.中国农棉二卷四期,1951.8.
  • 12 杨显东.新中国的粮食生产(英文).英国Food and Hunger,1954.
  • 13 杨显东.关于进一步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的技木措拖.中国农棉,1954年三期.
  • 14 杨显东.More and Better Cotton.中国建设(英文)版,1955.7.
  • 15 杨显东.中国棉花生产的巨大成就(俄文).苏联塔什干世界棉花会议,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