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楊派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楊派

國籍; 中國

創立人;楊小樓

特點;楊小樓嗓音高亢寬亮

京劇武生流派是楊派創立人楊小樓建立的新的表演體系。是為"楊派",不僅被北派武生演員奉為圭臬,對其他行當也有很大的影響,以做、打、唱、念的全面技藝塑造鮮明人物形象是其最大特色。[1]

主要劇目《冀州城》、《陽平關》、《取桂陽》、《回荊州》等,楊派武生著名的有周瑞安沈華軒孫毓堃李萬春高盛麟王金璐劉宗楊等。另有京劇老生流派楊派,由楊寶森創立。

目錄

京劇流派

京劇武生清末三大流派 清末武生三大流派之俞派 俞派為清末武生三大流派之首,系俞菊笙所創立,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念、做和武打方面,以剽悍迅猛的風格著稱。

楊派創立

楊小樓幼秉家學,轉益多師,融合、繼承了楊月樓、俞菊笙、楊隆壽、譚鑫培、張淇林諸家武生藝術的精粹,又重點吸收南派夏奎章王鴻壽和其他行當的表演藝術,做了較大幅度的發展與創新,建立了楊派。

楊派特色

楊小樓嗓音高亢寬亮,雖不以大段唱工見長,但無論散板、搖板、流水板及曲牌、引子,歌來均富特色,他的唱腔吸收張二奎的唱法,不使巧腔,而逢高必起,多順字滑腔的唱法,鏗鏘爽朗。崑曲牌子得自張淇林,更能滿宮滿調,神完氣足。他很講究音韻之美,故演唱韻味極濃,《駱馬湖》、《連環套》、《長坂坡》、《戰冀州》、《霸王別姬》、《挑華車》等劇的唱段都是楊派名唱。楊小樓的念白尖團分明,感情真摯飽滿,處處吻合劇情與人物的特定性格,側重於英武脆爽,善於以似斷實續的粘連念法加強舞台氣氛,如《霸王別姬》中項羽念:"悔不聽范增之言......至有今日矣!"《長坂坡》中趙雲念:"當謝天地啊,主母!"等句,均在嘆詞之後點斷,別具風采。楊小樓有堅實的幼功,並有八卦拳等武術功底,雖身材高大卻極其敏捷輕靈,上下場、亮相優美大方,武打沖、猛、脆、帥、刀槍、錘、棍、叉、石鎖等兵器的運用各有獨到的功夫,尤其突出一個"快"字:首先是步法,靈活而步瑣碎、善於用偷步、倒步等方法汰去冗繁,一步到位。其次是手法,迅疾而不疏略,講究動作洗鍊,招招準確到家,與同台角色相比似顯穩健,實則以簡勝繁,以少勝多,其速度為人所不能及。

楊小樓對於前人武生藝術所做的發展主要在於刻畫人物細膩,一切表現手段都嚴格服從於劇情和人物的需要,一腔一字,一招一式都帶出人物的性格和感情。儘管開打矯捷輕健卻不賣弄,不炫耀,因此一直被認為是發揚"武戲文唱"原則的典範。形成這種風格,他的做工是占有較大比重的。他善於用動與靜、快與慢、含與露等等的對比、反襯來加強表演,如對眼神的運用就是如此,無須明顯做戲時微眯二目,處於收斂狀態,待到用時猛然張目則精光四射,格外有懾人力量。他又善於吸收各個行當的長處豐富表演,如採用小生的三笑方式使笑聲上揚,化用淨行的工架及用嗓技巧等。他所塑造的各類人物有血有肉,形象豐滿且各具特性:相同扮相的不同人物表演決不雷同,如馬超與趙雲,前者突出其勇猛,後者則表現其凝重。

又如牛邈(《飛杈陣》)與金錢豹同是戴蓬頭、勾臉、使叉,觀眾卻絕不致有相混印象。相同的表演程式用於不同人物時就有不同效果,如同為跑圓場,《回荊州》中趙雲是以走代跑,快速優美,於英武中顯從容沉着,《艷陽樓》中高登的趟馬圓場步法急遽而衣襟展揚,於瀟灑中見輕浮嬌縱。經他演出的人物和表演程式都已成為楷范,猴戲藝術也為後學所宗法,無論武打、手勢、身段、表情都着力突出"猴學人"的仙猴形象。楊小樓對臉譜、服裝等均做了大量的革新,如霸王以白多黑少的"愁臉"示其失勢敗亡結局,李元霸勾紫臉加紅套金示華貴威嚴;創造了林沖的夜奔盔,趙雲的白夫子盔和霸王的黑夫子盔,孫悟空的繡團花直綴衣等。武場亦有改革,如為了強調趙雲的身份性格,將其上下場時的急急風、硬四擊頭分別變為紐絲和軟四擊頭等。劇目方面的創新更多,《霸王別姬》、《陵母伏劍》、《薛剛鬧花燈》、《甘寧百騎劫魏營》、《壇山峪》、《康郎山》、《野豬林》等,大多能結合時代和突出愛國思想。

楊派劇目

傳統楊派名劇依外形劃分有長靠戲《長坂坡》、《連營寨》、《挑華車》、《鎮潭州》、《戰宛城》等;短打和箭衣戲有〈連環套〉、〈翠屏山〉、〈惡虎村〉、〈八大錘〉、〈駱馬湖〉等,勾臉戲有〈晉陽宮〉、〈鐵籠山〉、〈狀元印〉、〈艷陽樓〉、〈金錢豹〉等,猴戲有〈安天會〉、〈水簾洞〉等,還有崑劇〈夜奔〉、〈麒麟閣〉等。偶亦串演老生戲如〈法門寺〉之趙廉等,但不見長。關羽戲演出不多,僅〈灞橋挑袍〉、〈屯土山〉幾齣。

相關視頻

楊派京劇老生嶄新亮相,攜新編歷史劇《游百川》角逐梅花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