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銜晉
楊銜晉 |
楊銜晉,1913年5月4日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森林植物學家,林業教育家[1]。長期從事森林植物學教學、科學研究和教學行政領導工作。他是中國研究樟科植物較早的學者之一[2]。發表木本植物新種70餘個。對東北林學院的建設和國際間的學術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目錄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中國植物學會第八屆副理事長[3]
出生地點----浙江省嘉興市
出生日期----1913年5月4日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森林植物學家
逝世日期----1984年2月6日
畢業院校----國立中央大學
人物簡介
楊銜晉,(1913-1984),森林植物學家。浙江嘉興人。民國20年(1931)8月,考入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森林系。24年7月畢業,留校任助教。26年6月,任南京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編輯和研究員。31年2月,在四川北碚任復旦大學農學院教授。34年4月,赴美國耶魯大學林學院進修。35年8月回國後,任復旦大學農學院教授,兼任河南大學農學院、上海同濟大學理學院教授。1950年5月,任東北農學院森林系教授,兼系主任。1952年12月,任東北林學院教授兼林工系主任,1956年任教務處主任,1962年任副院長,1979年任院長。歷任東北農學院教授、森林系主任,東北林學院教授兼林工系主任、副院長、院長,中國林學會第一、二屆理事和第三屆常務理事、第四屆副理事長,中國植物學會第八屆副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樹木學的教學與研究,尤長於樟科。命名羽脈新木姜子、紅楠刨等四十二個樹木新種、十三個新變種、一個新屬、一個新亞屬。
人物生平
楊銜晉,1913年5月4日出生於浙江省嘉興市的一個書香門第。先在嘉興私塾"啟蒙"。1925年至1931年就讀於嘉興秀州中學。畢業後以優異成績同時考取了4所大學。他選擇了南京中央大學農學院森林系。在大學期間,由於刻苦學習,僅用3年時間,就把大學4年的必修、選修課學分讀完,開始跟耿以禮教授研究竹類。每年寒暑假都自費到野外調查考察,採集大量標本,寫出第一篇論文《南京的竹類》,受到校方的重視。
1935年大學畢業後,留校任助教。翌年主講樹木學,並帶學生實習。
1937年7月,受聘為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專門從事森林植物分類研究。同年9月隨研究所由南京遷往四川重慶北碚,繼續從事研究工作,從1942年起,先後兼任北碚復旦大學農學院、沙坪壩中央大學農學院教授。在抗日戰爭艱苦歲月中,他克服了許多困難,孜孜以求,在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中做出優異成績,深得研究所領導和學校廣大師生的讚許,被譽為"少壯派"。
1944年秋,楊銜晉考取了農林部留美實習生,翌年春赴美國耶魯大學林學院深造,回國後除繼續受聘於上海復旦大學農學院任教授外,還先後兼任蘇州河南大學農學院、上海同濟大學理學院教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於1950年5月從上海復旦大學被借調到哈爾濱東北農學院森林系任教授兼系主任。一年借調期滿後,繼續留任,紮根東北。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後,成立東北林學院,同年12月起,他任東北林學院教授、林工系主任,教務部主任等職。1962年任東北林學院副院長,1979年任院長,為東北林學院貢獻出了他的後半生。楊銜晉1952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自1951年起,先後被選為中國林學會第一、二屆理事,第三屆常務理事,第四屆副理事長;中國植物學會第八屆副理事長;黑龍江省植物學會第一、二、三、四屆理事長,黑龍江省林學會第一、二、三、四屆副理事長;國家科委林業專業組成員,林業部科技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林業部全國高等林業院校林業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同時還擔任《中國植物志》、《植物分類學報》、《林業科學》、《中國大百科全書》農業卷等全國性學術書刊的編委等。中國首批博士學位研究生的導師。
技術成就
楊銜晉在大學的學習和教學實踐中,深感中國植物資源非常豐富,但過去主要是由外國人在研究,他們以各種身份到中國來,采走了一批又一批的植物標本,新種、新屬不斷被他們發現和命名,大批中國原產的模式標本流落國外,中國植物的分類和命名,幾乎為外國人所壟斷,只有寥寥幾個早期留學歸國的前輩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目睹這一切帶有濃厚的半殖民地色彩的現實,他立志為發展中國森林植物科學貢獻自己的力量。他認為要開發利用中國豐富的森林植物資源,必須從分類研究着手。於是離開中央大學轉到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在植物學家錢崇澍教授領導下,專門從事森林植物分類研究。由於該所是民辦的,抗日戰爭爆發後西遷重慶北碚,經費十分困難,國民政府又以研究所不改為公立的就不發給平價米來威脅,企圖控制這個研究所,加之當時通貨膨脹,很多職工實在難以維持生活,錢崇澍所長就帶領大家種菜養豬,還和一些專家學者到外面大學教課,以所得的平價米來補助困難職工。楊銜晉就是到外面大學教課的一員。從1942年2月起,他先後應聘在北碚的復旦大學農學院和沙坪壩的中央大學農學院任教授。此時的楊銜晉,每星期有三天在大學教課,其餘三天在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生活的現實,使他走上了教育與科研結合的道路,而工作的實踐又使他逐漸認識從事教育與從事科研兩者並不矛盾。從事教育是為祖國培養更多的人才,而從事科研是用科研成果服務於祖國建設,兩者相得益彰。《中國的楠木》、《四川新木本植物二種》、《四川女貞屬之記述》、《樟科植物之新種》以及《四川東部之新木本植物》等研究論文,就是在當時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寫成發表的。
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楊銜晉深深感到中國林業科學技術十分落後,為提高中國林業教育水平,自己有繼續深造的必要。正好那時農林部招考留美實習生,他在錢崇澍所長的支持下,1944年秋考取了留美實習生,翌年春赴美國耶魯大學林學院深造。1946年9月回國後,楊銜晉除繼續在上海復旦大學農學院任教外,還先後應聘在蘇州河南大學農學院、上海同濟大學理學院任教授。在繁忙的教學工作同時,他始終未放棄研究工作,並善於把教學和科研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去完成。此時,他發表的研究論文有《新木本植物》、《中國西部杜鵑花科白珠樹屬及烏飯樹屬紀要》、《上海木本植物志》、《川康樟科植物之記載》等,還和錢崇澍合作編著出版了《中國森林植物志》第二卷。他的研究成果和論著,對中國森林植物分類學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成立了專門的林學院-東北林學院。楊銜晉被調到該院,在這裡一直工作了30多個春秋,長期從事樹木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教學、科研領導工作和學校全面領導工作。在擔任學校領導工作期間,從學制長短、專業設置、教學作風、科學研究、直到校園管理等,他都一絲不苟,認真考慮,提出措施。他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具有高度的革命事業心和責任感。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學校被迫停辦,他身處逆境,仍始終關心和考慮學校的恢復和建設。粉碎"四人幫"後,他更以一片赤誠之心,積極地參加領導了學校的恢復和建設工作。他以全部智慧和心血樹人樹木,對東北林學院的建設,對中國的林業高等教育事業和國際間學術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是受人尊敬的長者。他在擔任東北林學院領導後,對科學研究和過去一樣,毫不放鬆。這一時期,他先後發表了《中國小興安嶺-長白山區落葉松的分類和分布》、《中國樟科植物志資料(二)》、《豆科一新屬-長柄山螞蝗屬》、《中國豆科新種》、《國產狸尾豆屬的研究》、《東北產楊梅屬二新變型》、《豆科系統位置初議》、《小興安嶺涼水自然保護區的森林植被》等論文,還主編有《黑龍江省野生經濟植物圖志》,參加編著出版有《中國植物志》第31卷,《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卷補編及《中國樹木志》第1卷等專著。這些研究成果和論著,對提供開發利用中國的森林植物資源有着重要的作用。楊銜晉在教學與研究結合的道路上,為培養中國林業建設人才,發展中國科學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楊銜晉在樟科植物研究園地里辛勤的耕耘,換來了豐碩的果實。1978年發表了《中國樟科植物志資料(二)》的研究成果,記錄了他和助手聯合命名的樟科木姜子屬、新木姜子屬和黃肉楠屬新分類群49個,其中新種28個,新變種9個,新變型1個,新訂正種2個,新訂正變種8個和新訂正變型1個。不僅豐富了中國樟科植物資源的研究成果,而且還糾正、澄清了長期以來外國人對我樟科植物分類上的不少錯誤和混亂。這些成果,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同時,也為編好《中國植物志》第31卷樟科奠定了基礎。他和助手合作的樟科木姜子屬、新木姜子屬、黃肉楠屬新分類群的研究獲黑龍江省1979年科技成果二等獎,中國樟科植物的研究獲1980年林業部林業科技成果二等獎。他參加編著的《中國植物志》第31卷樟科獲1982年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
簡歷
1913年5月4日 生於浙江省嘉興市。
1935年 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農學院森林系,獲農學學士學位。
1935-1937年 任南京中央大學農學院森林系助教。
1937-1945年 任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兼任復旦大學農9學院、中央大學農學院教授。
1945-1946年 在美國耶魯大學林學院進修。
1946-1950年 任復旦大學農學院教授,兼任蘇州河南大學農學院、上海同濟大學理學院教授。
1950-1952年 任東北農學院教授,兼森林系主任。
1952-1984年 任東北林學院教授、林工系主任,教務部主任,副院長、院長,中國林學會第四屆副事理長,中國植物學會第八屆副理事長。
1984年2月6日 於北京逝世。
主要作品
發表有《川康樟科植物之記載》、《樟科植物新種新變種及新組合》等論文,合編有《中國森林植物志》,與周以良共同主編有《黑龍江野生經濟植物圖志》。
著有《四川金佛山方竹開花的研究》、《川康樟樹科植物》、《女貞屬紀要》、《中國西部杜鵑花科白珠樹屬及烏飯樹屬紀要》、《四川東部之新木本植物》、《中國之楠木》等。
合著有《中國森林植物圖志》、《黑龍江經濟植物志》、《中國小興安嶺長白山區落葉松的分類及分布》、《中國樹木志》等。先後發現新木本植物70餘種。
參加編著《中國植物志》第31卷(樟科),獲1982年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