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兔
東北兔[1]又叫野兔、革兔、山兔、黑兔、滿洲兔、山跳貓等體形較大。耳較短,向前折不達到鼻端。尾短。頭部和身體背面為棕黑色,由黑色長毛與淺棕色毛相間。兩側顏色較淺,黑色針毛較少。頭部色較深,頸下黃棕色。尾背面黑灰色。腹面灰色。夏毛顏色較深。有時也出現全黑棕色的個體變異。體型中等[2],尾短、後肢較短,冬毛背面一般為淺棕黑色,胸腹部的中央為純白色,但有淺灰色的毛基。耳向前折達不到鼻端。主要天敵有狼、狐、貂、狳猁、豹貓、梟、鷹、隼等動物。
目錄
簡介
頭體長40-48cm,頭、額部及眼間部毛色較深,為棕黑色。鼻端部分毛的黑尖較少,呈棕黃色。鼻之二側有兩個半園形的淡色小區,此區毛色近似污白毛,雜有少量黑毛。耳有黑尖,內側被淺色棕毛。頸部背面有一明顯的純淺棕色區域。背部及臀部的毛色與額部相似,為棕黑色,但愈向後方黑色毛尖愈長,因而黑色也較明顯。四肢的外側,頸部下方、腹面的兩側為淺棕黃色。下頦與胸腹部的中央為純白色,但有淺灰色的毛基。尾背方黑灰色,雜有少量棕色毛。
繁殖方式
東北兔4月開始繁殖,5月產仔,孕期約一個月;每隻母兔產仔3-6隻,哺乳期的母兔,在覓食時常以雜草或土覆蓋洞口,除覓食外,均臥於穴內哺育幼兔,幼兔在1月齡時即可獨立生活。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種群分布不零散。暫無該種具體數量信息,種群發展趨勢也未知。東北兔面臨的主要威脅是森林的砍伐從而導致其棲息地的破壞。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經濟價值
東北兔毛皮質量不算太好,鞣製後可作帽子,保溫性能好。每年產量不大,捕獲後,多自已食用,味頗鮮美。每年可收購2-3萬張皮,但實際捕獲數要比這個數字大得多,應有計劃、有組織地合理利用這項資源。東北兔也多啃咬樹皮,對林業有一定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