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东井
东林东井 位于台湾金门县。烈屿乡东林聚落的“东林东井”,开凿于宋宁宗嘉泰4 年(1204),为宋林彦智所兴建,距今已有八百馀年的历史,堪称为全金门最古老的井。并已于2007年经金门县文化局审议通过列为县定古迹[1] 。东林东井系以长160公分、宽40公分、厚11至13公分的石板,从井底砌垣到井口,形成一个每边长130公分的正方形井体。这些同样大小的石板,每块的左下角和右上角,各凿一个长15公分、宽20公分的缺角,砌法采用正凸和反凸相间的砌法构建而成。在朝向北面的那一片井栏之中心部分,刻著三行直写的楷书,由右而左是“嘉泰甲 子春林 彦智舍”九个字,朝南的那一片井栏的中心部分,也刻著两行直写的“大德乙 巳重修”六个楷书字,由于此片朝南,长期受阳光曝晒,使花岗石面已经剥落许多,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德”和“重”两字,因在石中央而较清晰,另四字在边缘,剥落较多而不甚清楚。[2]而东林东井与国姓井是烈屿当地颇有年代的两口古井,值得旅人前往一游及参观。
目录
景点介绍
东林东井为方型井,井口与井体同大,一般井则是井口比井体小,它也是金门此类型井中最大的。基台的石板为24片花岗岩呈放射状排列,是少有的排列方式[3]。
其源由始自宋高宗(1127-1162)末期,洪姓先祖出仕于朝,因耿直,忤权贵,乃拨迁烈屿,后林姓也陆续来此地繁衍成族,从北面井栏上的“嘉泰甲 子春林 彦智舍”刻字,为林彦智出资兴建(目前并无相关文献记载林彦智的生平),开凿于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据今已八百馀年,另于南面井栏上刻“大德乙 巳重修”,于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年) 重修。[4]
位于东林5号大厝埕前的东林东井,有别于一般井皆为井口小于井垣,东井却是井垣与井口一般大,井的四周加砌一座方形台基,上铺有24块长条石板,每块皆由井栏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由上下看,犹如24块石板向四方射出。井上刻有楷书,因年久部分字体已剥落,因其富有历史文化价值,现已列为县定古迹,也是大小金门两岛保存最久的水井之一。值得旅人前往一探究竟[5]
金门区最大古井的县定古迹
位于烈屿的东林东井是当地颇有年代的两口古井之一(另一古井为国姓井)。该井建于南宋宁宗嘉泰四年(西元1204年),为宋林彦智所兴建,为金门最大之古井,构法特殊,距今约八百年;之后于元朝成宗大德九年(西元1305年)又重修一次,距今也约莫七百年
[6],于2007年经金门县文化局审议通过列为县定古迹,大概是目前国内仅存历史最久的古迹。
[7]其中在2004年,因乡村整建,于古井周遭铺设阶梯与花岗石地坪,并于古井上方增设不锈钢护架。 东林东井内缘边长130公分,外缘边长160公分,深4.5公尺,以11层花岗石板堆砌而成,底下10层的井垣(由高度推测)由长160公分,宽13|15公分,高40公分的花岗石板围成方形砌筑。另一部分为井体周围砌筑高52公分,四边长约235公分的方形基台来保护。该古井的特征:—般的井,井口比井垣小,而此类型的井口与井垣同大,也是金门此类型中尺度最大的(内缘边长130公分)。另外基台石板不同于一般垂直或水平走向,以中心向四面成放射状排列,也为少见。目前因地下水质受污染,井水目前无人使用。井栏北面上的“嘉泰甲子春林彦智舍”与南面的“大德乙巳重修”刻字,因时间、自然因素破坏,花岗石面材料剥落许多,字迹辨别不易。欢迎旅人若有安排到小金门时,可抽空前往参观此一有历史意义价值的古迹[8]
视频
【20210825金门day1_全程PCR+烈屿一日游】
【“金门”五天四夜自由行|探索战地风情、玩遍五乡镇|金门旅游推荐】
【【金门 EP.1】翟山坑道 后浦十六艺文特区 文台宝塔 明遗古街 金门城北门 高粱酒酒史馆 叶氏酒酿蛋 微醺咖啡 名记贡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