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华街道
松华街道隶属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由原来的松华乡与官渡区小河乡和双哨乡于2005年1月合并而成。2009年8月撤乡改设街道。[1]
中文名称: 松华街道
行政区类别: 街道
所属地区: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
面 积: 119.5平方公里
人 口: 11203人(2010年)
年平均气温: 14℃
年降水量: 976毫米
目录
基本概况
地处盘龙区西北边,距盘龙区政府所在地30公里,到区政府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昆明市区30公里。东邻官渡区大板桥镇,南邻双龙乡、龙泉街道办事处、茨坝街道办事处,西邻五华区厂口乡、沙朗乡,北邻阿子营乡、嵩明县白邑乡。辖小河、回流、团结等8个村委会5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616户,有人口11203人(2010年),农业人口10870人,劳动力657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961人。全乡国土面积119.5平方公里,海拔1958-2459米,年平均气温14℃,年降水量976毫米,适合种植玉米、烤烟、蔬菜、小麦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19854.2亩,人均耕地1.77亩,林地125607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42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52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凝心聚力,务实苦干,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取得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概述
松华街道位于昆明市区东北部。东邻官渡区大板桥街道,西接五华区厂口街道、沙朗街道,南至双龙街道、龙泉街道、茨坝街道,北与嵩明县滇源镇、阿子营乡交界。面积119.5平方千米,人口11203人(2010年),农业人口10870人。辖小河、三家、团结、回流、双玉、大哨、大摆、新街8个行政村(其中新街村为飞地,在嵩明县境内),50个村民小组,56个自然村。办事处驻小河,距市中心32千米。地处松华坝水源保护区腹地,海拨1958~2393米。古迹有汉代古驿道。
沿革
元代称羊坞里。民国属昆明县龙泉镇、苍竹乡。1950年属昆明县第四区,1953年属昆明市第七区,1956年属龙泉区,1958年属龙泉公社,1961年设小河公社、双哨公社,1984年改小河办事处、双哨办事处,1988年改小河乡、双哨乡。1997年,小河乡面积62.5平方千米,人口0.4万人,辖小河、三家、团结、回流4个行政村;双哨乡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0.5万人,辖双玉、大哨、大摆、新街4个行政村。2004年2乡由官渡区划归盘龙区。2005年,撤销双哨乡、小河乡,合并设立松华乡,设两个办公点,第一办公点设在原小河乡政府驻地,第二办公地点设在原双哨乡政府办公驻地。2006年,小河、三家、团结、回流、双玉、大摆、新街、大哨8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小河。2009年8月撤乡改设街道。
街道经济
总体财政收入完成470万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2852元;2008年烤烟种植4600亩,产量16000担;招商引资完成任务数700万元(区下达任务数500万元)。农业生产任务顺利完成;牛存栏3087头,出栏786头;猪存栏7041头,出栏5491头;羊存栏5435只,出栏1780只;家禽存栏22935只,出栏9517只;水果产量607.6吨。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23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200万元,占总收入的9.08%;林业收入48万元,占总收入的0.2%;畜牧业收入711万元,占总收入的2.9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5491头,肉牛786头,肉羊1780头,鸡9517只);渔业收入42万元,占总收入的0.17%;第二、三产业收入20931万元,占总收入的86.35%;工资性收入446万元,占总收入的1.84%。农民人均纯收入2852元,农民收入以种养殖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46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225人(占劳动力的18.99%),在省内务工365人,到省外务工18人。产业结构调整成果得到进一步推广。以科技示范工程为契机,经过三年努力,至2008年2月份分别在小河、三家、双玉、大摆四个村委会累计推广种植核桃1193亩,其中连片3片种植653亩,散种540余亩;参与农户632户,其中小河参与农户457户,达全村总农户的90.3%。为培育出适合气候的核桃,进一步优化了品种,作为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延伸。
基础设施
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就学就医、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和农经林的循环发展等五位一体的思路,全乡生态环境成果得到巩固,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改善,水源区保护与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投资总额36.8万元对各村的农田水利、人饮管网设施进行了建设或维修。新建水池100立方1座、新建及更换人饮管网10公里。解决和改善1089人,近400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改善灌溉面积1583.6亩。其中三家上雷打石人饮管网、小河高枧槽人饮管网、团结果子冲人饮管网、双玉庄科人饮管网等多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确相关的水利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在继续对全乡108公里通村通组的道路“以奖代补”养护或保洁的同时,投资了15万元,拓宽改造了三家村委会上雷打石至兔耳关道路,配合区政府在三家、回流、小河村实施联合国人居环境改善项目,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在村容村貌整治方面完成村内道路硬化1723米,建有垃圾房8座,清理村内垃圾700余吨,绿化村内空地及道路两侧空地2500余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农户出行条件和村内环境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