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陵鎮
松陵鎮隸屬於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
松陵鎮位於蘇州市吳江區最北部,處於長三角城市圈核心地帶,西瀕東太湖,緊靠大運河,東望上海市,北近蘇錫常,南眺浙江省,是吳江區委區政府所在地,總面積200平方千米。主要景點有師儉堂,慈雲塔,華嚴塔等。
1949 年4月29日,吳江建立人民政權,松度鎮屬城廂區管轄。1952年,松陵鎮改為縣屬鎮。1992年,吳江撤縣設市,松陵鎮屬吳江市。2012年10月29日,吳江撤市設區,松陵鎮屬吳江區。[1]
目錄
建置沿革
松陵之名最早見於東漢趙曄的《吳越春秋 勾踐伐吳外傳》,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即越王勾踐二十一年)七月,勾踐率軍伐吳,「吳王大懼,夜遁。越王追奔攻吳,兵入於江陽松陵」的記載。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設松陵鎮,駐軍鎮守。後來的松陵鎮就是由吳淞江源頭的軍鎮發展而成的。
梁開平元年(907),松陵鎮屬蘇州。三年(909年),松陵鎮屬吳江縣。
清雍正四年,將吳江縣偏西地分置震澤縣。松陵鎮部分屬吳江縣,部分屬震澤縣。
清宣統三年九月(1911年9月),吳江、震澤兩縣重新合併為吳江縣,松陵鎮屬吳江縣。
1949 年4月29日,吳江建立人民政權,松度鎮屬城廂區管轄。
1950年1月,松陵鎮屬城廂區管轄。
1952年,松陵鎮改為縣屬鎮。
1992年,吳江撤縣設市,松陵鎮屬吳江市。
2012年10月29日,吳江撤市設區,松陵鎮屬吳江區。[2]
區劃沿革
1960年6月,松陵鎮成立鎮人民公社,建立城中、城東、成被、城郊四個管理區。
1963年5月,撤銷松陵鎮人民公社,改稱松陵鎮人民委員會,下屬的管理區亦同時撤銷。
1973年10月,湖濱鎮城郊蔬菜大隊劃歸松陵鎮。
1981年5月,松陵鎮成立街道辦事處,6月恢復鎮人民政府,轄區不變。
1981年底,松陵鎮轄北門、中山、環衛、下塘、桃園、人民、縣府、慶豐、航前、新盛等10個街道委員會,城中、城郊等2個蔬菜大隊,1個捕撈大隊。
1985年10月,湖濱鄉併入松陵鎮,實行鎮管村體制。農村轄27個農業村,紅光漁業、松陵捕撈、湖濱捕撈等3個漁業村,城郊蔬菜大隊,鎮苗圃場一個;市鎮轄11個街道委員會。
1988年年松陵鎮設31個行政村(其中農業村27個、漁業村3個、蔬菜專業村1個),15個街道委員會,2個鎮屬場圃。
2008年8月,市鎮設48各街道委員會,農村轄有62個行政村。
2001年8月起,下轄區域進行撤併,至2003年7月,全鎮有22個行政區,10個社區居委會。
2003年吳江經濟開發區成立江陵社區。2005年3月,成立龐山湖社區。
2005年,松陵鎮轄22個行政村,10個社區居委會。另有,吳江經濟開發區代管的16個行政村。
2013年,東陵鎮與省級東太湖生態旅遊度假區實行區鎮合一管理體制。
區劃詳情
2013年,東陵下轄4個辦事處、38個行政村、18個社區。
具體為:市鎮設松陵、橫扇、八坼、菀坪4個辦事處,下轄鱸鄉二村、鱸鄉三村、西塘、城中、水鄉、東門、石里、西元圩、奧林清華、梅石、北門、八坼、橫扇、菀坪、滄浦、漁業、蘇河、新園18個社區居委會。農村轄梅里、吳模、聯團、江新、高新、長安、蘆盪、南厙、捕撈、練聚、直港、農創、南劉、友誼、友聯、新營、聯民、湯華、黑龍、石鐵、第二漁業、星字灣、四都、北橫、滄州、葉家港、姚家港、聖牛、雙灣、大家港、厙港、戧港、王焰、新湖、誠心、安湖、同心、菀南38個行政村。[3]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松陵鎮處於長三角城市圈核心地帶,西瀕東太湖,緊靠大運河,東望上海市,北近蘇錫常,南眺浙江省,是吳江區委區政府所在地。2013年,松陵總面積200平方千米。
地質地貌
松陵鎮全境無山,地勢低平。 京杭運河以西沿太湖一線,屬濱湖圩田平原型地貌;運河以東商部湖盪密布,河港縱橫,屬湖場平原類型 。 有地面高程(吳淞基面)在3.2-4.0米的半高田,分布在古塘河以東、瓜涇港以北,以及龐山湖以南、運河以東;也有大量因太湖淤積及歷年圍湖造田產生的湖田,高程在2.2-3.5米,主要分布在龐山湖區和古塘河、運河以西。
人口
1949年松陵鎮市鎮戶口4478戶,19843人。1992年隨着城市化推進,外來人口增加,至2005年底,松陵鎮總人口213008人,其中外來人口72042人。2013年,松陵常住人口20萬人。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松陵鎮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88.99人,性別比為104.36:100,有14個少數民族96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松陵鎮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914.94人,性別比為96.09:100,有16個少數民族共208人。[4]
經濟發展
概況
2009年,松陵鎮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08億元,比2008年同比增長16.6%。實現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83億元,同比增長24%。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8億元,同比增長24.5%。按區域統計的2009年度江蘇省百強鎮排名中,松陵鎮名列第五。
2011年,松陵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3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5億元,工業總產值突破200億元。201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7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0.86億元,首次突破2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90.68億元,同比增長11.5%。13個投資超億元項目簽約進駐,到賬外資1.8億美元,同比增長12.4%。49個區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42億元,46個服務業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17億元。
工業
2009年,松陵鎮完成工業總產值81億元,完成規模以上工業銷售額67.3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17.1億元,增長2.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131家,年產值超億元企業13家。
2011年,松陵鎮註冊外資1.05億美元,到賬外資4677.6萬美元;註冊內資73.2億元人民幣,其中民資註冊資本38億元人民幣。全年實施工業項目58個,總投資37億元,完成投入18.55億元,其中,技改投入13.32億元。[9]2014年,實現工業開票銷售收入153億元。
農業
2007年,全鎮有耕地面積17242畝,糧經面積占比為68:32,水產面積34182畝。可實現農業生產總值5.8億元,其中林果和水產占53%。畜禽等10個產地通過無公害產地認定,鹹鴨蛋等17個產品被認定為無公害產品,確定了果品、畜禽、水產等3個綠色產品基地,太湖白魚等13隻農產品鑑定為綠色食品,思鱸牌鱖魚、八坼牌鹹鴨蛋分別被命名為江蘇省名牌產品和蘇州市名牌產品。
2009年,松陵鎮累計建成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2萬畝。組建糧油、農機合作社9家,合計達16家。新增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8隻。全年實現農業生產總值6.62億元,同比增長6.1%。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4萬元,增長12%。
2011年,松陵鎮新增高效農田面積1523畝,註冊農業企業3家,新成立專業合作社3家,實現農業總產值7.75億元,比2010年(下同)增長12.8%。全鎮村級可支配收入4020萬元,增長17%,農民人均年純收入18055元,增長15%。
服務業
2009年,松陵鎮服務業全年新開工項目5個,在建項目17項。吳江東恆盛國際大酒店、萬亞廣場竣工開業,金域華府、恒隆國際、花園路風情商業街等項目順利推進,麗灣域、濱湖雅園、湖濱華城開工建設。紅星美凱龍、八坼鋼材市場、港龍五金機電城等項目簽約落戶。全年服務業完成投資額28.9億元,同比增長35.4%。
2011年,松陵鎮完成服務業投入58.8億元,入庫稅收21.5億元,增長63.2%和41.3%。全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96.3億元,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64.6%。新增文化企業12家,實現增加值4340萬元。[5]
社會事業
教育發展
松陵鎮歷史上就崇文重教,舊時設有縣學、社學和各種學塾。清末興起新學,民國版友幼稚園、小學、中學和吳江師範。新中國成立後建立了從幼兒教育、小學、中學到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的教育體系。
2005年,松陵鎮有鎮轄幼兒園3所,小學3所,初中2所,高中一所,成人交易中心校1所;有市屬幼兒園3多,小學2所,初中1所,高中3所。另有開發區中小學和外來民工子弟學校,以及南郵吳江職業技術學院。[10]2010年,松陵鎮投入1713萬元,實施教育建設項目33個,新建聯楊幼兒園,重建團結小學。
醫療衛生
民國9年(1920年),松陵醫院設立,松陵開始有了西醫,1925年吳江縣立醫院成立,是松陵第一所公立醫院。20世紀50年代初,縣人民醫院、縣婦幼保健所、縣血吸蟲病防治站等縣級衛生單位成立。1997年實施職工醫療保險,2003年實施農村合作醫療保險。
至2005年,松陵地區共有醫院4所,社區衛生服務站31個,中西醫診所11所。醫院包括吳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吳江市康復醫院,松陵鎮衛生院,松陵鎮衛生院八坼分院。2012年,八坼衛生院投入運營,菀坪衛生院基本建成,松陵鎮通過了「藥品安全示範鎮」檢查驗收。[6]
交通
松陵鎮交通方便,蘇嘉杭高速、滬蘇浙高速、蘇州繞城高速、318國道、227省道、230省道、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可以迅速連接長三角各大城市和主要港口。特別是,吳江撤市設區後,蘇州軌道交通4號線開工建成,松陵與蘇州市區的同城效應顯現。
歷史名人
顧野王(519—581),字希馮,生於南朝梁天監十八年(519年)。自幼好學,以篤學至性知名。12歲時隨父到建安,文字訓詁學家、歷史學家、地理學家、文學家、詩人、書畫家、音樂家。顧野王善書法,隋唐時,著名的書法家虞世南就是他的入室弟子。他有一手好丹青,擅長人物,尤工於畫草蟲。他的故居,即今光福鎮銅觀音寺。顧野王舍家建寺,至今傳為美談。所著《玉篇》是我國第一部完整的楷書字典。
吳洪(1448—1525)字禹疇,號立齋,刑部主事吳璋子。成化十一年(1475)進士(二甲三十四名)。授南京刑部主事,歷廣東副使、福建按察使,厘剔奸弊,矯矯有風節,正德時官南京刑部尚書,忤劉瑾,致仕歸。平時喜作詩賦,曾與禮部尚書吳原博等四人結「五同會」,即同時、同鄉、同朝、同志、同道,詩酒唱和,過從甚密。卒年78歲,贈二品太子少保。
沈璟(1553~1610))明代戲曲家、曲論家。字伯英,晚字聃和,號寧庵,別號詞隱。萬曆二年(1574)進士,曾任兵部職方司主事,吏部驗封司員外郎等職。萬曆十四年上疏請立儲忤旨,左遷吏部行人司司正,奉使歸里。萬曆十六年還朝,升光祿寺丞,次年充任順天鄉試同考官,因科場舞弊案受人攻擊,辭官回鄉。由於沈璟曾作過吏部、光祿寺官員,所以時人稱之為"沈吏部"、"沈光祿"。後家居30年,潛心研究詞曲,考訂音律,與當時著名曲家王驥德、呂天成、顧大典等探究、切磋曲學,並在音律研究方面有所建樹。
吳兆騫(1631~1684)清初詩人。字漢槎(音[chá]),號季子,吳江松陵鎮人。七世祖為孝子吳璋,叔祖為明末抗清將領吳易。兆騫少時穎異不凡,九歲即能作《膽賦》,十歲寫《京都賦》,見者驚異。與華亭彭師度、宜興陳維崧有「江左三鳳凰」之號。順治十四年科場案,無辜遭累,遣戍寧古塔二十三年,友人顧貞觀懇求於納蘭性德,後經性德父明珠營救,得以贖還。歸後三年而卒。詩作慷慨悲涼,獨奏邊音,因有「邊塞詩人」之譽,著有《秋笳集》。[7]
旅遊景點
師儉堂
師儉堂位于震澤鎮寶塔街西端(舊坊名仁里坊)。始建於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重建於清同治三年(1864年),占地2700餘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700餘平方米,大小房屋150餘間。原三面臨水,一面臨街。它以寶塔街為界,分路南路北兩部分,為一集河埠、行棧、商鋪、街道、廳堂、內宅、花園、下房等於一體的江南民居古建築群。師儉堂街中建宅、宅內含街,是反映晚清工商紳士坐行經商的地方特色的建築。
慈雲塔
慈雲塔為六面五級,磚木結構,高 38.44米 ,由塔壁、迴廊、塔心組成。自第二層起每施平座腰檐,並辟有三面壺門,開口方位上下相錯。第四層有楠木剎柱直透頂端。塔剎由鐵質覆缽、仰蓮、相輪、寶蓋、寶珠、受花和銅質寶瓶組成。鐵鏈分系六角,角端掛有銅鈴。鈴稱檐馬,俗呼驚鳥。風過鈴響,迴蕩空中。塔內有木梯可迂迴拾級而上。每逢夕陽西沉,登臨第五級,北望洞庭,南瞰麻溪,《震澤八景》謂之「慈雲夕照」。
華嚴塔
華嚴塔,位於松陵鎮東門外的垂虹橋遺址公園中,原址在垂虹橋東段之南,寧境華嚴講寺內。始建於宋元祐四年(1089),崇寧三年(1104)塔成,高13丈,四面七級,俗稱方塔。至正二十四年(1364),華嚴塔毀於戰火。二十七年,寺僧募款重建。太平天國時期,華嚴塔遭破壞。2004年,松陵鎮政府在垂虹橋東側釣雪攤易地重建華嚴塔,新建七層華嚴方塔高46.66米,與垂虹遺址、記成紀念館組成「垂虹景區」。[8]